Tag: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毒品注射屋三之一】從華人長期癖癮人士個案 探討毒品注射屋的意義

【特約記者陳龍超報道】華裔獨居長者李伯(化名)屬長期癖癮人士,與家人關係一直欠佳,當情緒低落時,特別是一些大時大節,他就會不理身體情況或毒品質素,增加吸食次數,令自己感覺好受一點。

中秋節︱回家. 團聚 明月千里寄相思 加國華人迎中秋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每年的中秋節,牽動不少海外華僑的心緒。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正當圓月高掛,海外華人均會透過慶祝佳節,如賞月、吃月餅、點燈等,寄託思鄉、團圓之情。走在多倫多華埠,不難看見街上中秋燈飾琳瑯滿目,華人超市亦銷售老牌月餅、不同款式的傳統食品等。

【新聞專題】如何領取聯邦及省府津貼? 更換家居冷暖空調全攻略

【星島記者黎家晴報道】加拿大聯邦政府去年公布減排計劃,期望在2030年前實現新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按照計劃,加拿大在2030年將排放量減少至不超過2005年的60%為目標,政府報告預計,到2030年,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排放量(包括生產、煉油和油管運輸)可能減少至1.1億噸,低於2019年的1.91億噸。

【新聞專題:加國Me Too性騷擾三之一】房間裏的大象?兩性騷擾案件事主親述其「害」

【星島記者陳儀芬報道】「MeToo」運動在世界遍地開花,最近的焦點在台灣,重災區包括演藝圈、政界、商界、學界、醫界、體壇、藝文界等。原來世界任何角落,無論是哪一個族裔社會,有不少人總會凌駕於社會規則之上濫用權力,性騷擾問題卻像是一頭「房間裏的大象」,所有人選擇了視而不見。遺憾的是,就算是透過法律途徑,也不見得能有好的答案,無論是官司打贏的或是打輸的,都有無限悲哀。

【新聞專題:加國Me Too性騷擾三之二】娛樂圈「潛規則」?事主追星夢路遇不愉快經歷

【星島記者陳儀芬報道】台灣的MeToo浪潮掀起大波浪,各行各業幾乎都有「群魔亂舞」的情況,其中本來就八卦的演藝圈更成為矚目焦點。即使在溫哥華,這種黑暗面仍存在於一些角落。兩名20幾歲的年輕女孩蘭蘭和潔兒向《星島》記者轉述了她們追星夢中一段不愉快經歷。

【新聞專題:加國Me Too性騷擾三之三】受害者求助有門 渡過性騷擾難關

【星島記者陳儀芬報道】加拿大各省人權服務處(BCHumanRIghtsClinic)、加拿大反性侵犯中心協會(CASACCanadianAssociationofSexualAssaultCentres)、加拿大人權委員會(CanadianHumanRightsCommision)等機構,都能協助遭遇性騷擾的受害者們,有關人士應盡量保留證據,聯繫這些機構來尋求幫助。

【新聞專題:新移民搵工三之一】2023加國8大渴市工種

搵工向來是討論區或「公海群組」的熱門話題,最理想當然是找到一分門檻低,同時收入合宜的工作。有見及此,記者參考了政府的WorkBC網站及多個求職網站的資料,為大家整合出多個現時加國最缺人手的職位,並訪問了多位同路人,望為大家的未來職業路向帶來一點啟發。

【新聞專題:新移民搵工三之二】OWP同路人傳授3大搵工貼士

多倫多香港人社區中心日前與20名僱主合作舉辦「香港人職業展覽」,逾400人參加。中心透過其社區網絡,接洽到一班上一代移民,他們也曾經歷「人生路不熟」的徬徨階段,願意幫助這班加拿大新力軍。負責人胡耀昌(Max)也是持OWP的移加港人,來到多倫多也有1年多的時間,盼望中心能連結兩代移民,並以過來人身分,向新到埗的朋友分享經驗。

【新聞專題:新移民搵工三之三】中僑:調整心態最重要

新移民人生路不熟,加上不通曉本地職場文化,在求職道路上碰壁屢見不鮮。中僑互助會及中僑基金會提供不同的職業援助,行政總裁周潘坤玲(QueenieChoo)分享一些真實個案及找工作時要注意的地方,她表示:「要找到工作其實唔難,關鍵在於自己能否認清事實,放下身段,調整心態。」

【排華法100年專題(一)】排華法一百周年 歷史傷痕與現實意義

【星島專題報道】《華人移民法》(通稱「排華法」),今年踏入第100周年。走進安省萬錦Varley美術館一個「排華法」藝術展覽,眼前是一張張陌生的華人面孔。殊不知每張面孔的背後訴說著一個個艱難故事。

【排華法100年專題(二)】平權會主席吳婷婷: 有色眼鏡看有色人種 加國系統性種族歧視依在

【星島專題報道】針對《排華法》踏入第100周年,加拿大平權會(CCNC-SJ)主席吳婷婷(AmyGo)表示,即使《排華法》已廢除多年,這法例對華人社區發展,仍有深遠影響;有色人種的歧視問題亦依舊存在。她認為,為處理系統性種族歧視,加拿大政府需從投放資源及教育等方面入手。

【排華法100年專題(三)】華埠一夜變寡佬村 排華法延禍四代 ——專訪移民後裔歷史學者余全毅

《排華法》後裔、卑詩大學(UBC)歷史系副教授余全毅(HenryYu),接受加拿大《星島頭條》周刊訪問表示,他的祖父是「人頭稅」受害者,《排華法》實施後,一直無法與境外家人團聚,甚至見證女兒20多年來的成長。

【排華法100年專題(四)】「我曾為自己是華人而感到羞愧 了解祖輩早年移民歷史改變了我的觀點」

當我在家裏的聖誕宴上誇讚這些書時,媽媽為我對華裔歷史感興趣而感到驚喜,她加入了她自己的故事:「你知道你太公(曾祖父)來加拿大時繳納過中國人頭稅嗎?」我和弟弟妹妹聽到這句話時吃驚得差點被噎住。「天!這是怎麼回事?」媽媽緊接着又加了一句聽起來漫不經心的話:「我想我以前告訴過你們?他在20世紀初來這裏,繳納了人頭稅,最終定居在蘇聖瑪麗,開了我們家的餐館。」

【多倫多唐人街搵食圖鑑(一)】華埠只得茶樓?15間餐廳有米芝蓮有深宵食堂

【唐人街搵食圖鑑】多倫多的唐人街,是北美洲最大的唐人街之一。目前多倫多共有40萬名華人居住,而最為繁華的唐人街,莫過於「中區華埠」,即是士巴丹拿道(SpadinaAve)與登打士西街(DundasSt.West)的交匯處。

【獨家新聞專題(一)】加國華僑疑墮「天仙局」 投資大灣區樓盤集體中伏

【星島記者獨家報道】中國政府早年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倡議,最終落實成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之一,隨即帶旺了該區的房地產開發,短短數年間推出多個住宅項目。香港來往大灣區各城市僅需數小時車程,樓價卻比香港便宜得多,吸引了不少加國華裔(以加籍香港人為主)的目光,用作投資及回港度假自住用途。

【獨家新聞專題(二)】保稅區騙局非首例 廣州房地產中介: 買樓前須做足功課!

【星島記者獨家報道】中國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大灣區發展計劃,其中珠海橫琴因其地理位置鄰近香港和澳門,伴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加上當地樓價相對較低,成為不少港澳居民或海外華僑的退休之選。

【獨家新聞專題(三)】曾遠赴大灣區睇樓 加籍港人: 現不會再考慮!

【星島記者獨家報道】近年,不少大溫港人放眼大灣區的新柏文項目,除了希望退休後可在廣東居住養老,也認同「磚頭」的投資價值。居住在大溫的王太向記者表示身邊不乏港澳朋友或溫哥華華僑,在新冠疫情前遠赴當地睇樓,自己也是當中的一分子,但後來因為擔心墮入騙局而終止交易,形容自己臨崖勒馬,「執番身彩」。

【新聞專題/野生動物襲擊(一)】專訪多名居民分享「邂逅」經歷

 【星島記者報道】夏天正式回歸,相信大家已經按捺不住,急不及待告別宅家生活,到戶外參與大大小小的活動。同樣地,夏天也是野生動物全面活動的季節,這些「原...

【新聞專題/野生動物襲擊(二)】遇上野生動物點算? 當局呼籲:避免相遇為先,應對為後

 【星島記者報道】在加拿大,野生動物襲擊看來十分普遍,如要避免成為下一位受害者,應如何是好?。加拿大公園局(ParksCanada)也有針對野生動物...

延續維園精神!逾3000民眾齊聚溫哥華公園悼六四

【星島記者陳儀芬報道】香港支聯會每年在維園舉辦的六四紀念活動已被扼殺,溫哥華支聯會今年首度將年度紀念六四活動移師至溫哥華林思齊公園舉辦,星期日晚上有超過3千人參加,現場燭海一片,與會者都說不能遺忘歷史。許多年輕一代、甚至還懵懂無知的幼兒也陪伴父母參加活動,老中青三代手持蠟燭、薪火相傳,希望民主自由的信念永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