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騫-專欄

【陳雋騫專欄】木偶戲

晚上沒有應酬,吃過晚飯,太太仍要躲在書房與美國總公司開網上會議,剩下我和兩個女兒。臨睡覺前的短短一小時,便

【陳雋騫專欄】投票為改變

何文田區的窩打老道山,主要由兩條單程路組成:文福道和文運道,全長不足四百米,可以有甚麼發生?首先九年前有我們這一家從居住了二十多年的西半山搬來,五天後我已在樓下協助急救一位剛從的士下車跌倒的老人家,便意識到這小區老人家居多。繼而觀察到兩旁行人路相比一般的寬闊兩倍,是西半山的三倍,一些特定位置亦安裝了欄杆,明顯是經過研究和計算,沿路亦安裝了多張長凳。那一刻的印象,是充滿細心和人情味。

【陳雋騫專欄】氣概

校友會或舊生會文化,在香港特別盛行,可能因為中國人傳統上特別著重學業,校園生活隨之然代表著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之一。於是組織起來敘舊、重拾回憶,或取之於斯、用之於斯,群起回饋校園。我定期也有服務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通常都是演奏籌款工作,以音樂回饋。至於我另一方面的專業,即是活動工程製作,服務更多的是另一間學校。同樣是聖保羅,不過是全港歷史最悠久的學校:聖保羅書院。

【陳雋騫專欄】家常快餐

忍不住要推介!煎鑊放上橄欖油,初榨的更好,同時放上一堆蒜片,超慢火煮五分鐘,因為蒜片煮焦會有苦味,慢煮便可有一個蒜味油的基本。喜歡蛋白質可以放一罐罐頭油浸吞拿魚進鑊,不放也可。數分鐘後切兩個檸檬,把檸檬汁榨進去,同時刨兩個檸檬的皮,保持慢煮,這正是意大利西西里的一味傳統意粉醬汁。

【陳雋騫專欄】高空擲物

星期六早上,傳來一輪激烈的敲門聲,開門見到三位表情嚴肅的警員,即時心虛了,回想自己過去一星期究竟闖了甚麼禍。相信警員也看得出我畏罪的表情與恐懼,於是他們先打開對話:「有孩子住在這裏嗎?」兩個。「他們有玩LEGO嗎?」有的。「他們有玩Superman嗎?」好像沒有。

【陳雋騫專欄】結構性衰退

在上環出席了一個聯會的晚宴,身心俱疲下,步行到信德中心,目的只有一個:乘坐眼見排了半公里的過海的士回家。車身外標明是「優質的士」,還是敞門

【陳雋騫專欄】向配音員致敬

每次步進錄音室,不外乎是監製音樂錄音,或自己在鋼琴上錄音。雖說唱歌不是我的專長,但至少有音樂上的審美,懂得給予意見。但這個星期步入錄音室,感覺便完全不一樣,獲邀請為政府一個局的未來政策,製作了一條簡介短片,三個版本,就是兩文三語的原因,到錄音室就是要錄製短片內的旁白。音樂審美我懂,但至於旁白,我只懂直覺地感受聲音是否主觀地討好、專業或英俊,或咬字是否清晰而已。

【陳雋騫專欄】假象的幸福

當然亦可以說成是掩耳盜鈴,不是不真實,而是反映不到事實。但久不久有這個情況出現,也可以算是日常生活中的甜頭,多一份不切實際,但亦多一個有效減壓的自我安慰機會。

【陳雋騫專欄】爆肚

上周末需要在內地上課,上周六更臨時加堂,朝九晚十,的確有點用盡腦力,上周日晚上回到家,決定甚麼都留待翌日再算,倒頭便睡。星期一早上吃過早餐,定一定神,開始要面對這一天:晚上是一年一度《香港聖詠節2023》的開幕音樂會,於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我的職責除了是整晚的司儀外,亦要為兩位嘉賓的演唱合奏,分別是擁有天籟之聲,同時亦

【陳雋騫專欄】天天在罷工

誰知倒個頭來,的士卻因為政府沒有取締「白牌車」而決定罷工。一架又一架市區的士車尾雖然貼上「嚴打白牌」,卻全部開價,或已收取一個不合理價錢而變成「白牌車」服務,而且我這半年個人的經驗不只是在中環,還有尖沙咀、銅鑼灣、灣仔。那麼的士是在抗議整體的「白牌車」?還是只抗議非的士行業的「白牌車」?

【陳雋騫專欄】毒氣教室

家常閒談,問兩個女兒上學最喜歡哪一堂:「當然是體育堂!不是人人都最喜歡這堂嗎?」不一定的,總有人不喜歡運動。「那爸爸你當年一定最喜歡,你那麼好動!」我當年最不喜歡的就是體育課,因為最怕捱上體育課後的狀態。「大汗淋漓後享受冷氣最舒適的!」但爸爸的年代,課室是沒有冷氣的。

【陳雋騫專欄】補習

至今為止都沒有邀請補習老師替女兒補習的意欲,因為我的中學年代,是全程依賴補習老師,效果當然在那慘不忍睹的會考成績單中看到。但唯一令我和家人最驚訝,是中文科成績,因為相比模擬考試及預期中的成績,有顯著反差。

【陳雋騫專欄】一分鐘教材

可想而知,牽涉的內容從1987年和1988年的「代議政制」綠皮書和白皮書、1993年直通車脫軌、1995年「新九組」,先回歸,然後經歷國民教育風波,佔中、光復上水、光復各區、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本土思潮崛起、港獨勢力抬頭,然後是一發不可收拾的修例風波等。不論內容有多豐富複雜,大家的共鳴感覺如何一起高低起落,每組為功課演說時限始終有限,不能多於十五分鐘。

【陳雋騫專欄】貢獻

上周末一場首次在香港舉行的世界場地越野車錦標賽,因為臨時縮短賽車道和延遲開賽,大批網民便像上足電般,淋漓盡致地留言。發現兩個共通點:這班網民全都沒有購票入場觀看;他們攻擊對象主力是香港政府,例如香港政府搞乜死乜、香港政府製造國際笑話、香港政府唔識搞就唔好搞……心想這會否是現今最流行的口頭禪?沒興趣爭論這問題,而是想分享籌辦相類似的大型活動所需的經歷,因為我也在製作行業工作了十八年。

【陳雋騫專欄】義務工作

人生第一次開工,即是有酬勞的,八百元,是八歲那年,擔任中英劇團的一個戲劇作品《尋找男子漢》中的一個角色。是在當年9月上演,因此整個暑假都要綵排,就算一家人到了大嶼山度假,中途也要放棄遊玩,由爸爸帶我返回綵排室。那刻的感覺是,收取酬勞後工作也不是很過癮。翌年暑假又有劇團邀請,我耍手擰頭,問爸爸能否讓我找一份沒酬勞的工作,責任便沒那麼大。於是我到了聖雅各福群會圖書館,負責包書。

【陳雋騫專欄】不易通行

輕鬆一下,跟大家講一個笑話。「易通行」,就是今年年中在香港實施、一個提供給駕駛者使用隧道後的收費系統,目的是讓駕駛者可更暢通無阻地穿越各隧道,是一項標榜為智慧出行的措施。當然當時一推出,未必全港駕駛者能夠立刻全數趕及申請,於是利用科技,先拍攝每一輛通過隧道的車輛車牌號碼,稍後便會根據車牌登記地址,郵寄一封信給車主,然後根據信中的二維碼,掃描後繳付。

【陳雋騫專欄】 洗滌心靈

到了今年一切落定並公布:一場與中大學生交流,和一場中大呈獻的馬友友與港樂音樂會。一場!於是決定自發地尋找音樂會直播的可行性,油尖旺區民政總署當然萬分支持,我亦私底下找了商界贊助直播時的所需支出。只可惜最後因為合約原因,不容許的。

【陳雋鶱專欄】馬友友

六十八歲的他,在香港中文大學現場與學生說出了這三個重點:「Truth,Trust,Service!」

【陳雋騫專欄】音樂關係

「音,聲音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樂。」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通過人的心去想像和創造。這一門藝術包含創作、演奏,還有欣賞聆聽。欣賞的,是每一位邀請上節目的嘉賓即席所演奏出的每一粒音符;聆聽,就是感受每一位嘉賓一直走過來、主宰着他們音樂道路步伐的高低起伏、喜怒哀樂。有些嘉賓是專業,便分享他們的行業經驗和音樂上的技巧。亦有些是業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