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廖長仁-專欄
【評論】撤電車銷售目標合理 計啱條數更利環保
積分哪裏買?當然就是向超標汽車製造商購買。在北美,生產電動車不單達標,甚至超標的製造商不多,主要就是特斯拉(Tesla)。特斯拉於2024年度的全球合規積分銷售額收益,高達28億美元,佔其全年利潤40%。
【評論】芥花籽太依賴中國市場 一招助推多元發展
我國是全球芥花籽最大生產國,2024年佔國際市場總額約23%。根據加拿大全球事務部的數字,芥花籽是國內第二大種植面積的農作物,每年種植面積逾2,100萬英畝,為農場帶來129億元現金收入。
【評論】原住民地權高於業權 全國基建料難雷厲風行
[世道仁心]我國史上歷時最長審判終有結果,卑詩省最高法院於8月8日裁定,提出土地索賠的4個原住民部勝訴。而最受關注的是,法院裁定原住民所有權高於私人產權。卑詩省府鐵定上訴,預料仍會有一輪法庭攻防,但對現時聯邦及各省熱烈討論的全國大型基建項目,已投下一道陰影。
【評論】加墨亦友亦對手 確認「三邊共識」更利談判
這個情況,看一看貿易數字就可以明白。2024年,加拿大出口美國商品,佔總額75.9%;出口墨西哥比例僅1.1%。墨西哥出口美國商品,佔總額82.7%;出口加拿大,只有3.1%。入口方面,加墨彼此的進口額,都約為2%。
【評論】加徵鋼稅不只跟美走 我國自有經濟邏輯
[世道仁心]總理卡尼上周三(7月16日)宣布一系列針對鋼鐵進口的新關稅,包括自8月1日起收緊對非自貿國的鋼鐵產品進口額;以及對所有含中國冶煉澆鑄鋼材的非美國進口產品,實施25%額外關稅。
【評論】學簽設限暴露資金危機 亟須檢討大專營運模式
【世道仁心】有研究報告顯示,限制包括留學生等臨時居民數目,有助部份城市租金下調。與此同時,有公會組織警告,由於國際學生入學人數大幅下降,安省約1萬大專院校員工面臨裁員。把兩個報道放在一起,也許更有助了解一些社會政策的複雜性。
【評論】有情緒有先例 亞省分離牌跟誰學的?
【世道仁心】亞省降低公民發起公投門檻,被視作為脫離聯邦公投鋪路,「亞獨」呼聲甚囂塵上。一個省要脫離聯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不是一次公投結果51%支持脫離,就能馬上宣布獨立,自成一國。亞省現時的目標,更似是仿效魁省,極力爭取在聯邦體制中高度自主,這從省府推動的「AlbertaNext」民調中可見一斑。
【評論】加拿大立國之路:一個壓力激發團結的故事
話說在1840年代中期,當時的加拿大還是「英屬北美」(BritishNorthAmerica)殖民地,英國已尋求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但一直談不攏。直到1854年6月6日,終簽訂《互惠條約》(ReciprocityTreaty)。
【評論】向華買船反高潮 我國須重振製造業
在全球化思潮最盛行的時期,普遍認為各國各有千秋。政府最大貢獻是去掉直接或間接的貿易關卡,財團在全球找最有利的地方投資,配合便宜的運輸成本,消費者獲得價廉物美的產品。
【評論】兩大現實前不再拖數 增撥軍費重樹國際形象
[世道仁心]總理卡尼上周宣布,增撥約93億元國防支出,令我國於今個財年達到北約(NATO)所規定,軍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較早前所承諾於2030年前達標提早了5年。
【評論】「聖誕卡尼」堪玩味 兩級政府不會只講心
【世道仁心】卡尼政府上場後,首次全國省長及地區首長會議,與會者相談甚歡,其樂融融。要形容這場會議,最為點睛的一句,是安省省長福特(DougFord)把總理卡尼稱為「聖誕老人」。其到肉之處,不在於為會議平添一份喜慶,而是點出了兩級政府關係的重點。
【評論】冀求團結仍棘手 能源發展變數多
在5月22日舉行的西部首長會議(WesternPremiers'Conference),能源發展是一大焦點。卑詩省省長尹大衛(DavidEby)被問及興建輸油管一事時,回應中當然夾雜了國家團結相關的語言,提及「作為加拿大人,在這個時刻必須攜手合作,在危機時刻共同努力」。
【評論】再度放棄權力制衡 自由黨黨團令人失望
提出,翌年2月25日在下議院以260票對17票通過,隨後在上議院以38票對14票通過,於6月23日通過立法。《改革法案》旨在賦予黨團成員權力和獨立性,包括國會議員可以不記名投票方式表決罷免黨領。
【評論】美中誰跪非重點 我國須看準形勢謀發展
不少媒體都以「關稅大減115%」為主調,一時樂觀情緒大漲,但其實自4月初起雙方不斷叫價,將關稅一刀切升至逾100%,基本上等同禁運,明顯是談判姿態。況且即使把對華新增關稅降至30%,還是很高。這個大上大落的過程更反映出,現時的關稅定價只是談判手段。
【評論】鬧分裂撐團結相輔相成 化危為機乃上策
[世道仁心]有危也有機。問題是,聯邦政府看到的機會,跟亞省所看到的,不盡相同。然而,這不代表兩者必然互相排斥,甚至可以是相輔相成,為國家發展定下更長遠、更穩固的基礎。
【評論】亞省「離心力」轉強 爭取能源政策主導權
同時在發酵。
【評論】分辨真假真有那麼難? 盡基本責任遏失實資訊
去年5月公布的外國干預公開研訊委員會初步報告中已指出:「破壞對民主和政府的信心,是許多參與外國干涉國家的主要目的」,而且「選民是一個明顯的目標。他們通常被視為易於傷害,並可能成為虛假訊息和干預活動的有效目標」。
【評論】哪壼不開提哪壺 才是稱職選民
新民主黨的駔勉誠(JagmeetSingh)選擇了自由黨的卡尼(MarkCarney),質問他作為Brookfield投資公司董事會主席期間(至今年一月),該公司購入可負擔住宅,趕走原有租戶並提高租金,質疑他是站在富商還是平民的一方。
【評論】卡尼回嗆記者 防海外干預意識令人憂
【世道仁心】上周四,在一場競選活動的記者會上,《環球郵報》(TheGlobeAndMail)記者就該報有關卡尼與本地一親北京組織江蘇商會高層見面的報道發問。
【評論】特朗普變法深層憂慮 沉著應對躁動不安的大象
不過,美國試圖打翻由自己建立和主導的國際經貿體系,這並非首次。略為了解二次大戰後的經貿體系轉型,也許會發現,特朗普其實只是時代的產物,可用更客觀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面對眼前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