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騫-專欄

【陳雋騫專欄】乜你咁黑

消息傳得那麼快?旅行時手錶錶帶斷了,幸好女兒在游泳池底拾回,始終這隻手錶是我最依賴的幸運符。但斷了戴不上,難怪回程飛機有延誤、回港開車第一天便壞車、電腦硬碟突然死機……「我是問你為何曬得那麼黑?」噢!冇計,因為天天游泳,又是戶外泳池。

【陳雋騫專欄】有情有義的文具

現世代的學生,不論就讀本地傳統或國際學校,平板電腦都是新一代的上學文具。趨勢來得更快,當然與疫情停課息息相關。太太與我深知這些電子產品成癮速度快,沉迷威力大,於是兩夫妻在這幾年來盡力,但含蓄地灌輸一種印象給她們,就是把這個電子文具貶低成有如一個擦紙膠掃,或一個原子筆蓋,是文具當中最可有可無的。成功的是兩個女兒的確沒有沉迷,失敗的卻是屢欠交功課,就是平板電腦功課。

【陳雋騫專欄】我夠皮了

回程飛機上,太太坐下呼了一大口氣:「湊著三個小孩真辛苦!」短短六天,我們三父女當然意猶未盡,趁太太還有一天假期,女兒們竟然成功爭取到海洋公園的水上樂園一天遊!晨早起床,熟練地塗上太陽油、穿好泳衣,來到這個她們熟悉,但是我初次到訪的水上樂園。

【陳雋騫專欄】不要忘記我

過去五年,我就拿著這個書櫃的比喻,分享了給眾多朋友,最後我總會補一句:「請你把我放在書櫃底層,不要忘記我!」一句「不要忘記我」,總會換來相互深情的擁抱,就是這五個字的情感威力。如果放到舞台上,情感可能更含蓄,但威力更刻骨銘心,本地劇團「好TEEN戲」上周末做到了!

【陳雋騫專欄】時間綠洲 Le Petit Salon

就是特別喜歡西營盤!旅行回港後的第一天早上,全家自動自覺晨早起床,因為都急不及待驅車往姨仔家,接回臨時寄住了六天的唐狗女。一家人去年首次領養回來、今年首次因為去旅行而把牠交給姨仔託管,大家少不免會有點擔心。接到後才覺大家的緊張有點多餘,活力充沛地上車後,便驅車前往每周六例行到我媽媽家的聚會。這次不行紅棉路上,改為沿著海旁入東邊街,因為太太想在第二街先買杯咖啡。

【陳雋騫專欄】蒲吧學堂

在泰國KhaoLak旅行最後一天,一家先到餐廳享用一頓豐富自助早餐,然後便一起租了單車,到酒店後方一個大農場,來一趟親親大自然。餵了山羊、與水牛打了招呼、在雞棚拾雞蛋,享受了一次相比香港更清涼的熱帶雨林天氣,才回酒店房間執拾行李退房。

【陳雋騫專欄】乳臭未乾

於是出發前一天,才認真看看地圖,然後發現預訂了的度假酒店原來不在布吉,而是布吉以北差不多100公里的KhaoLak!解釋給全家聽路途長度:三小時的飛機後,還要乘坐一個半小時車程,就好像北海道千歲機場往二世古的距離。「咁遠!」就是統一的反應。

【陳雋騫專欄】布吉手機餐

不甘寂寞的我,把注意力放在隔籬枱、擁有三個女兒的外國人家庭:對不起,忍不住要對你說,生三個的父母,絕對擁有我最大的尊重!兩個細女是孖女嗎?「不是。七歲、五歲,和明天四歲的小女兒,所以我們在這裏,明天為她舉行生日派對。」

【陳雋騫專欄】一條短褲也沒有

兩個月的學校暑假,作為父親,應該趁大女兒步入青春期前的階段,盡情陪伴玩耍。但暑假頭半個月要到外地巡演,大女兒便唯有繼續投入田徑和劍擊訓練,小女兒則天天悉心塗指甲油,日日新花款,百無聊賴。

【陳雋騫專欄】超強的李超宇

正當因為兩個女兒的校車從來不會在居住屋苑前接送,因為不願意兜上來,所以今年決定自己搭巴士返學之際,救護車也不能盡忠職守準時到達這小區,協助有需要的居民,因失救而導致終身受害,這兩個月迎來不同的消息:國際學校只讓二十架私家車接送、上學及放學階段禁止學車和考車、離開這區那一個紅綠燈的綠燈時間會在下午延長等等!

【陳雋騫專欄】一鼓作氣

近兩星期絕跡社交媒體,對上一次的分享貼文,是仍在澳洲和新加坡巡演的點滴,於是很多朋友以為我仍身處外地,短信全部都是:「已回來了嗎?」「你甚麼時候回香港?」其實這兩星期自己在閉關,閉關是為了專心一志趕死線。

【陳雋騫專欄】識人好過識字

論壇上聽到譚志源提到要增強人際網絡:「識人好過識字。」不禁令我代入其中思考:花了兩年時間,犧牲大部分家庭日,於周末到清華大學攻讀高級公共管理碩士課程,究竟我是在「識人」,還是在「識字」?

【陳雋騫專欄】學習態度實驗

國際學校與本地傳統學校,在一眾家長眼中當然認為國際學校是HappySchool,傳統學校則比較「Chur」,我便會想:能否將兩者的優點合併成為一種上學學習態度?就是六年前的這個想法,本應即將升讀小六的大女兒擁有升讀國際學校或留守傳統學校的選擇權,她最終堅持留在傳統學校:「我怕來年學校弦樂團和田徑隊不夠人,而且我讀得很開心!」

【陳雋騫專欄】傳奇式論壇

上周六出席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青年發展委員會主辦的《青年發展高峰論壇》,一眾不同國籍的青年人和積極在本地為青年發展事務出力的推動者聚首一堂。高潮當然是放在剛剛在巴黎奧運奪得女子重劍金牌的江旻憓,那一場專題論壇還有鋼琴家好朋友「牛牛」張勝量,對上一個月才於香港電台第二台親自訪問了他,於是把自己這次出席的重頭戲,放在之前的一個專題論壇:「啟發青年創意,共建可持續未來」。

【陳雋騫專欄】運動百科

我們可隨時按入一些電視台未必或較少播放的項目,例如越野單車、激流划艇、曲棍球、沙灘排球等。就這樣,家中更受歡迎,訪客倍增,變成一個小型社區中心。唯一是這樣看直播,旁述都是以英語為主,因此有些技術用詞或急口令般的評述,大人小孩也未必聽得清晰或明白。這時候女兒們通常會先問我:「爸爸,這是怎樣計分的?」「為何剛才被扣分?」「可以隨時這樣換人嗎?」然後我便耐心地一一解答。

【陳雋騫專欄】快樂頌的三個樂章

暑假期間音樂藝術活動頻繁,難得迎來一天,三位藝術家分別早午晚來到港台錄音室,為節目《音樂關係》錄音訪問,來了一場一箭三鵰的精彩。

【陳雋騫專欄】生意佬

學校放暑假,我便會多了一種忙碌。沒錯,是湊仔女,卻是湊別人的仔女,說的是來我公司應徵暑期實習的學生。上工前面試固然,但每天放工後與他們一起HappyHour的時段好像更被重視,因為他們可以把我創業二十年的經歷抽絲剝繭研究。對我而言感覺很不一樣,因為不再是一位鋼琴家音樂人身份,而是一個正宗生意佬,創業、守業的一切高低起伏,被這班年輕人挖掘得赤裸裸。

【陳雋騫專欄】金牌或黃牌?

這刻的我答不到,用顏色來回答嗎?還是告知政見大過一切是香港的新傳統?今天的我,正在埋頭苦幹寫清華大學高級公共管理碩士課程的畢業論文:一個同樣在寫碩士論文、一個同樣在內地大學讀了兩年書而寫的藝術家,應該慶幸自己沒名氣,還是慶幸自己論文沒有寫《國安法》?香港言論自由的衰退,我要怪哪隻顏色?喜歡文字和讀書的人,是否色盲便不入流?還是大家看見江旻憓拿到的獎牌,又是黃色,而不是金色的?

【陳雋騫專欄】黐纏的爸爸

家人的群眾壓力下,上周末終於在家人再次走進戲院觀看第二次下,一起看了《玩轉腦朋友2》。最落力游說我的是太太及大女兒,可能就是要我理解一下,普羅女孩子的內心世界。坐在我左手邊是大女兒及家人,右手邊是一群陌生的國際學校青春少艾學生,感覺自己有點像坐在一個轉折點、一個交接站:左邊的女兒最終會如何蛻變成右邊的青春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