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騫-專欄

【陳雋騫專欄】洗剪吹

「鋼琴王子剪了頭髮嗎?醒神很多!看起來青春了不少。」因為準備滑雪,天天要戴雪帽、頭盔,又要泡溫泉,這樣容易打理。「Keep住啦,而且你天天也游泳!」但我媽媽常批評我剪了這個軍人裝,完全失去了書卷味。「你媽媽真古板。」以前是小學教師的便會這樣。

【陳雋騫專欄】大哥

千禧年才由傳媒起了「鋼琴王子」這個稱號,在此之前我仍是一個中小學生。相信那時或現在,在校園為同學改花名都很厲害,因為這些花名有可能跟足你一世。一個同學叫利振邦,全班都叫他「脷震」,另一個更慘,楊智滕,全校便叫他「弱智」,現在敘舊仍然是這樣稱呼。而我整天忙幫學校歌詠團伴奏、在早會彈琴,還好人人叫我「司琴」,總算有個正常職責的花名。我是男女校,太太說女校所改的花名更甚!在此就不出賣她的朋友。

【陳雋騫專欄】靈魂之槍

話題勾起我與很多先天失明人士的傾談、訪談回憶,只綜合我認識的失明人士最害怕、最無助的情況或情景頭三位。

【陳雋騫專欄】《移動音樂廳》

兩天來,偷偷躲在沙田大會堂及葵青劇院停車場,看著一輛接一輛的校巴進場,的確是一種久違的興奮。先興奮是真的希望能給這批學生一些音樂和創意上的啟發,其次是興奮自己不用再為自己策劃、自己演出的音樂會擔心入座率。一共四場由政府文體旅計劃及康文署邀請演出的「莘莘入場:學校文化日計劃《移動音樂廳》音樂會」,可能過了學校考試,又臨近放農曆年假前,因此學校報名踴躍,從本來的兩場增加至四場。

【陳雋騫專欄】藝術教育的成功轉捩

先抽一個沙田區來說,上周日我站在沙田公園河畔的露天劇場舞台六小時,是沙田民政事務處及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主辦,民政事務總署「社區參與計劃撥款」贊助的《祥龍獻瑞.樂韻悠揚》沙田文藝嘉年華暨河畔音樂會。

【陳雋騫專欄】姣豬豬

五年半前大女兒入讀小一,學校有一份通告,供家長選擇女兒就讀普教中班或廣東話班。略略跟太太商討過,既然在家中是用廣東話交談,倒不如在學校專攻普通話。兩公婆意見非常一致,準備簽名確定時,再看見通告上的一句補充:「請確保家長能在家中提供適切的普通話協助。」兩公婆頓時你眼望我眼,會心微笑了,便簽了名。

【陳雋騫專欄】虎媽與豬爸

小女兒學校考試周,太太於是分別請了三天假,來陪太子女溫習。聽著她們相比廝殺溫柔一級的對答,我也不敢貿貿然插手,陪大女兒做中文作文功課為妙:不如作文寫你媽媽與妹妹溫習?「也好,但可以怎樣寫?」你有學過擬人法,不如這次嘗試擬動物法?「好啊!妹妹溫習時像一頭豬!」不要這樣說你妹妹!說說媽媽吧。「媽

【陳雋騫專欄】壓力到情趣

我和太太每次出外撐枱腳用膳,雙方各有一種像共通但又不相似的習慣:望著餐牌,太太總有選擇困難症,因為每一道菜都想品嘗,而我同樣是選擇困難症,但只因一句:我自己也烹煮到這道菜,所以必定選自己煮不到的。到頭來我取笑她猶豫不決,她發晦氣:「你甚麼都煮到,那以後不用出外吃飯啦!」

【陳雋騫專欄】業餘ma non業餘

《OPERA!manonOPERA!》是今年女拔萃舊生合唱團(DiocesanGraduateSingers)年度音樂會的主題,意指歌劇,但不是歌劇(Opera,butnotOpera):因為選曲是歌劇中著名的詠歎調,但只含音樂,沒有戲劇。沒問題,歌劇最重要的,就是音樂部分。有合唱團藝術總監兼指揮的蔣太帶領,是音樂盛宴之餘,年年必定有驚喜!

【陳雋騫專欄】日記

過往兩個月就是太投入工作,差點忘記碩士課程其中「中國外交政策」一科,還有一份功課需於上周三提交。另一方面,因一時心軟,早前答應了組隊代表清華大學,參加「全國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賽」,開了一個會議便決定,上周五要提交我撰寫的部分。就這樣,決定把上星期的所有工作放下或推掉,來一次多年來沒進行過的「閉關」,專心「幹掉」這兩份論文。

【陳雋騫專欄】女大不中留

大女兒在本地傳統小學就讀小五,於是給予大女兒兩個選擇:下學年繼續留守本地傳統學校升讀小六,或轉移至國際學校。原因簡單,因為本地小六,就是國際學校的初中第一年,要適應的話,這就是機會。

【陳雋騫專欄】風涼話

我有一個習慣,枕邊人之前不理解,「為何這次演奏你又做義工呢?」做創作行業,就是有時需要這種習慣來平衡。「平衡甚麼?」平衡藝術發揮。「但不應該是Neverdosomethingthatyouaregoodatforfree嗎?」

【陳雋騫專欄】德.望

對於一間自己沒就讀過的學校所得到的認識,過程原來可以很微妙。小學時候擔任自己母校歌詠團的伴奏,每個年頭便是歌詠團最緊張的校際音樂節,全團在學校登上旅遊巴起行,最期待的比賽場地卻是到近西貢的德望學校的禮堂,因為夠遠,母校聖保羅男女在港島中半山,車程長,比賽後再回校已經是放學時間,整天便不用上課。

【陳雋騫專欄】戲曲中心.歌劇院

看見兩位朋友在社交媒體討論一個已被廣泛討論過的問題:「戲曲中心的英文名稱,為何是一個本地香港人也有可能不認識的XiquCentre?改為HongKongOperaHouse不是更貼切嗎?」

【陳雋騫專欄】奔向夕陽

上周六放假一天,重回早上單獨送大女兒回學校弦樂團練習,等待兩小時後接回,讓她在車上吃午餐,再趕到小西灣運動場田徑訓練,又再等待兩小時後接回,才送回家。這些重複式時間表,於以往每一次的兩小時等待,不是寫專欄稿,便是寫論文。但忙了一整年的工作,想乘機休息一天,便決定放下電話,帶同剛滿一歲的領養唐狗,陪我一整天的接送,免得我再孤伶伶。

【陳雋騫專欄】音樂總監的話

雖然這樣的分工,行內非常普遍,但要克服的是自己那一關,一個音樂總監卻沒參與全程編曲,總是有點過意不去。並不是因為沒有提供全面編曲服務,而是覺得自己深深辜負了自身的才能!心情帶點後悔,亦只可無奈,慨歎是否自己年紀問題,開始力不從心。這時導演致電,問及我需要多少台琴,主要是為了演出效果更豐富,通常會放置第二台電子琴來彈奏管弦或音效。但想了一想:「只要一台鋼琴!」

【陳雋騫專欄】陳紫萱的求知精神

「以往要在娛樂圈捧紅一個人,不外乎拍電影、出唱片。但這個世代不同了,因為消費者的要求提升了,要立足為行業做出貢獻,便要具備這三個條件:專業、耐性和求知精神。」這是我去年在一所大學演講時,回答台下學生的提問。當然我不是娛樂圈的專家前輩,說出這話,是因為憑自己觀察數年的一個例子。

【陳雋騫專欄】《源生罪》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許就是作為普羅香港家庭中的「智者」常掛在口邊的一句,就是想息事寧人、小事化無,免得家嘈屋閉。若果要把這個主題拍成電影,搬上大銀幕,參選各地影展,相信香港只有本地新進導演岑嘉彥才有這種膽識!

【陳雋騫專欄】台下十年功

小女兒學校1月有大型演出,難得地被學校選中擔任舞蹈員,於是整個聖誕新年假期,差不多天天在校綵排四小時。很多朋友家長當然會說:「真殘忍,剝奪整個假期!」「那麼你們便沒有FamilyTime?」可能太太和我在學時都是歌詠團、管弦樂團成員,聖誕、復活節、暑假天天回校綵排,對我們來說有點像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