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陳鵡專欄

【陳鵡專欄】交友App的命運扭蛋

【漂流教室】我多年的死黨欣欣,中女一枚,清秀聰慧,單身多年。她不是不想談戀愛,只是對「滑一滑就能滑出真命天子」這種交友方式,總覺得像是在玩命運扭蛋——你永遠不知道會轉出王子還是怪獸。

【陳鵡專欄】中文,在加拿大的「雞肋」人生

【漂流教室】說實在的,在加拿大,中文彷彿成了最廉價的語言。教中文的時薪,可能還停留在《老友記》熱播的年代,幾十年如一日,堅定不移。這不是語言的問題,是地位的問題——中文在這裡的地位,低到連塵埃都要說:「你別擠我!」

【陳鵡專欄】新移民AI創業騙局 黃金夢還是鏡花水月?

【漂流教室】近來,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上,AI教學廣告如潮水般湧現。無論你是在聽歌、看節目,還是滑手機放鬆,總會突然冒出一段熟悉的話術:一對夫妻、幾位朋友,或是某位自稱來自美國、加拿大的「專業人士」,用流利的國語向你推銷一個「零成本、零經驗、零風險」的AI生意。

【陳鵡專欄】上天給什麼,就接住什麼吧。

【漂流教室】近來,許多人都感到無助與迷惘。身份未定,工作不穩,前途未卜,未來如霧。焦慮如影隨形,迷惘如潮水湧來。世界紛亂不安,經濟低迷,職場充斥著欺凌與壓力;網絡上每日皆是災難的回音。有人因病痛而絕望,有人因生活的重擔而選擇墜落。悲傷如同空氣,無處不在。那麼,在這樣的時代,我們還有甚麼理由繼續活下去?在異鄉的土地上,我們又該如何走下去?

【陳鵡專欄】在夏末的長椅上,靜聽世界的低語

【漂流教室】最近,許多人心中泛起焦慮的漣漪——冬天的腳步近了。天氣漸涼,夜晚提早降臨,那些曾在十點仍光亮的夏夜,如今已悄然退場。對我這個怕冷的人而言,冬天不只是季節的轉換,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挑戰。

【陳鵡專欄】誰人最不幸?

【漂流教室】最近與幾位老朋友相聚,本以為是輕鬆的敘舊時光,沒想到話題卻不約而同地轉向了各自的煩惱與心事。每個人都在傾訴,語氣中帶著疲憊與無奈,彷彿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陳鵡專欄】你信的是神,還是那個開講座的老闆?

【漂流教室】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披著神聖的外衣,行著世俗的算計。最近的新聞再次撕開了宗教的遮羞布——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多部門聯合調查,涉嫌挪用資金、違反戒律,甚至與多名女性有不正當關係;而方力申的妻子葉萱,則揭露自己曾遭攝理教主性侵,事後還飽受滋擾與孤立。這些事件讓人不禁懷疑:那些自稱代表上帝、佛祖、真理的使者,真的能救你嗎?

【陳鵡專欄】移民的捷徑 要不要跟本地人結婚?

【漂流教室】加拿大,一個被無數人視為理想國度的地方。有人為了教育,有人為了工作,有人為了自由與尊嚴,踏上這片土地。而在眾多移民途徑中,有一條始終引人爭議的捷徑——婚姻與同居伴侶。

【陳鵡專欄】加拿大的工與活:白人打球,華人打工

【漂流教室】來到加拿大,很多人說這裡是天堂——空氣清新,風景如畫,最令人稱道的是那傳說中的「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Balance)。西人下班後不是去打球、健身、跑步,就是直奔酒吧享受「HappyHour」,彷彿人生就是一場永不落幕的週末。

【陳鵡專欄】虎媽的碎碎念 vs. 西方爸媽的佛系育兒

【漂流教室】有一次中文課,我們聊到了「TigerParent」——也就是傳說中的虎爸虎媽。我問同學們:「你們聽過這個詞嗎?」大家一臉茫然,彷彿我問的是外星語。於是我舉了個例子:

【陳鵡專欄】唐人街紀事:一位老人的沉默求救

這裡是溫哥華唐人街的一家華人慈善機構,專門協助不懂英語的長者與新移民。文君(化名)是這裡的義工,年輕、熱心,來這裡工作已兩個多月。她照例遞上表格,卻在抬頭的瞬間愣住了。

【陳鵡專欄】我們都是旅鼠:一場沒有歸途的旅行

【漂流教室】多年前,我讀過一篇關於旅鼠的文章。這種動物繁殖迅速,當族群數量過多時,便會集體遷徙,尋找新的棲息地。牠們奔跑的速度極快,彷彿被某種無形的力量驅使着。在這場漫長的旅途中,旅鼠們會遭遇各種障礙——尖銳的石塊、突出的樹根,甚至是深不見底的水域。許多旅鼠因此受傷、死亡,甚至溺斃於冰冷的河流之中。這場遷徙,既是逃離,也是自然的篩選與淘汰。

【陳鵡專欄】加拿大中文課的小影帝

【漂流教室】上學期我教的是「BasicChinese」,顧名思義,就是給完全不會中文的學生設計的課程。明文規定:母語是中文的學生不得修讀。結果開學第一天,我一進教室,差點以為走錯棚——怎麼有一半的學生來自台灣、香港和中國?這是中文零基礎班,不是「華人同鄉會」啊!

【陳鵡專欄】爸媽學會英文 孩子忘了中文 語言交換的悲喜劇

我在加拿大一間college教中文,學生們一個個看起來都像是「中文應該說得呱呱叫」的樣子——畢竟爸媽都是中國人,有些甚至是從中國、香港、台灣直接搬來的。結果一開口,我差點以為我走錯教室,來到ESL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