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鵡專欄】中文,在加拿大的「雞肋」人生
【漂流教室】說實在的,在加拿大,中文彷彿成了最廉價的語言。教中文的時薪,可能還停留在《老友記》熱播的年代,幾十年如一日,堅定不移。這不是語言的問題,是地位的問題——中文在這裡的地位,低到連塵埃都要說:「你別擠我!」
別說和數學、化學這些理科比了,單是和法語、西班牙語這些「洋氣語言」相比,中文就像是被遺忘在角落的老舊字典,封面還掉了皮。
辦公室裡,法語老師忙得像旋轉木馬,一邊在 Zoom 上教私課,一邊在 Google Classroom 裡和學生打字打到手抽筋。她的聲音在辦公室裡此起彼落,彷彿在開一場法語電台直播。其他老師只能默默地戴上耳機,假裝自己在咖啡廳裡工作。
西班牙語老師也不遑多讓,抱怨說:「我現在是兩天到校,三天在家教網課,一週工作超過四十小時,連貓都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在家養牠還是牠在家養我。」
而教中文的老師呢?只有羨慕的份。琳是一位全職中文老師,原本開心地準備了兩門課,結果因為報名人數太少,課程被取消了。學生們氣呼呼地說:「錢都交了,怎麼說取消就取消?」琳只能苦笑:「我現在每天都在和學生培養感情,像在談戀愛一樣,目的只有一個——希望他們下學期還願意選修中文課。否則課太少,我可能就要被炒魷魚了。」
她一臉誠懇地說:「你多和學生聊聊,讓他們選修下學期的中文課吧。」我心裡卻忍不住翻白眼:「關我屁事啊!我又不是招生部的。」
還有莉,她曾在中國教英文,懷抱著「文化交流使者」的夢想來到加拿大讀博士,還嫁了個白人。她以為自己會在這裡如魚得水,結果卻像魚乾一樣被晾在一旁。她在某間 college 做兼職講師,每學期的課時少得像速食麵的調味包——有味道,但不夠飽。最近政府收緊移民政策,課程一個接一個被砍,她無奈地說:「我不想去餐館或超市打工,只能拼命節省,連 Costco 的試吃都成了我午餐的一部分。」
她甚至開始打聽去香港任教的機會,因為那裡的大學薪水豐厚,至少能讓她不用靠試吃維生。
這真是座圍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衝進來,裡面的人卻拼命想衝出去。加拿大像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它有著自由與安全的光環,卻也有著無聲的冷漠與制度的冰冷。
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中文,承載著數千年的文明,卻在這裡被視為「可有可無」。我們不禁要問:在這樣的教育體系裡,誰來為文化的多樣性買單?誰來為語言的尊嚴發聲?
也許,中文的價值不在於它的時薪,而在於它能否喚醒一代移民的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但在現實面前,理想往往顯得蒼白。我們還能堅持多久?又該如何堅持?
作者:陳鵡,中文講師一枚,教過香港幾所大學,漂洋過海來到溫哥華,繼續用中文傳道、授業、解惑(偶爾也解悶)。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