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梁家權專欄
【梁家權專欄】生熟牛河拼咖喱飯
「吓?」家人聽到我想去一家連鎖店,帶點驚訝。早年吃第一家錦麗在銅鑼灣,之後在中環、觀塘和又一城都吃過。錦麗起源自越南,據說香港飲食集團取得專營權開店,因未在越南吃過,所以不知不同經營者及兩地口味上的分別,反正吃在本地,就以本地標準視之。
【梁家權專欄】銅鑼灣買一送一
沒有睇錯,大大個字「買一送一」,即是叫一碗拉麵,送多一碗同一款湯底和口味的拉麵。不特只,另一塊宣傳牌推廣一套五張的「嘗味券」,三碗價錢吃到五碗拉麵,其實更「筍」,因為可以分五次吃五款不同口味的拉麵。
【梁家權專欄】李子心酸醬
喜歡一個李子可不容易,要有一種自虐的勇氣。我所認識的女孩子,居然沒有一個喜歡吃李子,見我一個一個的吃,有時還會瞇起眼睛叫酸。酸,就似是一道牆,將一個李子的特質都遮擋住,有多少人敢攀過圍牆,一嚐酸過後甘甜的真滋味?」二十年前在專欄文章〈李子心酸話〉結尾寫下這一段,一直都貼近現實,直至美女廚神Junemama送來兩瓶南華李子醬,更確定深諳飲食的人才會穿越那道牆欣賞到李子的深刻滋味。
【梁家權專欄】麵湯上那層雞油
上星期是專程而去的,事關聽聞有新出品︱九州香蔥唐揚雞白湯麵。月詠的元祖店在鹿兒島,而雞白湯本來就是月詠的招牌湯底,使用日本本土雞隻熬湯。實不相瞞,真材實料熬製的麵湯,我都喜歡飲,而且往往清碗。不管是味噌、豚骨、醬油、鹽味等,必然是未吃麵,先飲湯。因為每碗都必細味,所以有沒有味精,重手還是只作引味,憑日積月累的經驗,如今可輕易分辨到優劣。
【梁家權專欄】黑牌橙要吃大碼
早前到堅尼地城北街「悅點居」買點心和盅頭飯,等候期間在隔鄰生果店看到一堆個子非常大的橙,貼有黑色小標貼,店家手寫紙牌標註是加州「黑牌橙」。實不相瞞,平日不知是否被新奇士橙的大名所迷惑,對這種「黑牌橙」視而不見,才有這天的「發現」!
【梁家權專欄】藍調有田燒味道
有緣去過好幾個女主人都愛烹調的大戶人家,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必然有很多碗碟,而且都是從世界各地蒐羅返來的,有些是名牌貨,有些名不見經傳卻別緻有風格的,閒閒哋三、四百呎大的廚房,既有IslandTable及商業爐頭,也有幾個大櫃存放數以百計碗碟,這些櫃都是專門度身訂造的,以安置形狀古怪及口徑闊大的碗碟─沒有一戶例外,事關懂煮的不會對盛載她們的心血結晶的器皿掉以輕心。
【梁家權專欄】香茜魚片腸粉
一個平日的中午搭慢船去長洲,長洲有點寧靜,島上最闊的海傍路人流稀疏,向右走九十九步便是有六十五年歷史的張記魚蛋粉,毫不猶豫便走進去。除了太平清醮食齋的日子,多年來抵達長洲的第一站必然是吃魚蛋粉。說實話,並非因為張記的魚蛋或魚片頭特別出色,而是返尋味的小島情懷。
【梁家權專欄】拖鞋敲你個頭
「多骨的魚,零舍好食!」雖然享受美食有時的確要付出代價,除了肯花錢之外,更可能要費一番工夫。我並非因為這句話才向難度挑戰,根本由細到大都喜歡吃魚,一旦喜歡就不會視之為畏途,正如「唔辛苦又點得世間財」,道理如出一轍。
【梁家權專欄】喉黑魚油脂誘惑
人在福岡,當然專注吃當地的土產名物,但聽人說在天神區的SolariaPlaza地庫一家平民店「葫蘆壽司」有「喉黑魚」,內心掙扎了半天,決定去排隊。去慣日本的人都會發現,排隊是常態,日本人似乎不計較花時間在心儀的店前排隊,但問題是很多食店門前都有長龍,果真有如此多好店?
【梁家權專欄】清酒街淺嚐十杯
近幾年花了點時間和心機學飲清酒,本來想報讀課程從基礎知識開始學,奈何俗務纏身,又經常不在香港,只好繼續一邊飲一邊學。從來都相信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何況從另一個角度看,寓享受於學習,何其過癮!
【梁家權專欄】都是東瀛柿乾好
究竟運算能力不復當年,是年事漸大,還是腦筋動得少而致遲鈍?現在除了一一如一的「九因歌」仍琅琅上口,加減乘除的基本算術在腦海中推演得越來越慢,於是更依賴手機上的計算機App解題,越依賴計算機,腦算能力越來越弱。
【梁家權專欄】排一個鐘買一個麵包
又有一家冬甩店「MisterDonut」,也是天天有幾十人在店外等開門,即使開店後亦維持有人龍輪候入店。日本人習慣排隊,秩序井然。冬甩店不常有,排長龍亦不意外,但麵包店卻周圍都有,大把選擇,卻有一家時刻要排至少半個鐘至四十五分鐘才能入內慢慢揀。須知冬天和雨天在戶外輪候頗不好受,但日本人和慕名而來的遊客甘之如飴。
【梁家權專欄】與酒徒對賭
即使年輕時,自助餐已非我杯茶,並不是因為自己「細食」而覺得蝕底,而是飽餐之後帶來的滯脹實在很難受,沒兩三天不能撫平,偏偏後生細仔自制能力低,眾多食物擺在面前,很難抗拒誘惑,很多時明知不是頂流食品,但都不自覺塞落肚。當腰圍隨年紀增長,才懂得節制,最近十年每年吃自助餐的次數,是一次起兩次止,而且都只吃有特色的自助餐。
【梁家權專欄】近在眼前的好物
這天來到灣仔藍屋側邊的景星街,在新派素食店Wanaka門前,看到幾堆農產品(圖),有南瓜、青瓜、西瓜、蘿蔔、南薑、大蕉、番石榴、橙、檸檬、火龍果、蘋果……據說都是本地栽種的,而當中部分標明有機作物。除了以素食為經營宗旨,這店子更因選用本地農作物而受歡迎,亦可說是招徠客人的賣點。
【梁家權專欄】老方法 好味道
吃了丹麥餅店的熱狗至少幾十年,直至最近才聽到有人說孖腸才夠過癮,結果一試果然上癮,而且遺憾知得太遲。魔鬼還在細節中,麵包塗上牛油之外,還搽了大量沙律醬,對驚死的人來說,直情挑戰健康飲食的底線。
【梁家權專欄】最掂的蘑菇炒牛肉
「草菇同牛肉分開處理。首先,清洗草菇,將草菇一點點黑色嘅漬捽走,洗乾淨之後索乾水,切開一半,用水烚熟佢備用(如果有薑,烚草菇嘅時候落兩片,可去掉草菇嘅草青味);牛肉切片(如果買成塊牛肉,切片嘅時候橫紋直切),落好少生抽、好少生粉、好少好少糖,搓勻佢,醃五分鐘。
【梁家權專欄】唯恐香氣被酒沖散
記得多年前第一次買鷹鯧魚,聽到個價位嚇了一跳,橫胸切出約一吋闊的一塊要過百元,於是問整條魚賣多少錢,魚販沒好氣的說:「六百五畀你,好少有咁大條㗎!」斬件果然貴一點,這是合理的。
【梁家權專欄】何苦跟豬爭食
第一次來到伊比利亞半島一個一望無際的橡果林,真想化身成西班牙伊比利亞純種黑毛黑蹄豬,至少能懂得享受橡果與別不同的美味!橡果林是純種豬一生中最忘情的極樂園─按西班牙法規,每公頃橡果林只容兩隻純種豬逍遙,隨地橡果任食三個月,有本事的話每天可以吞下六至七公斤,天大地大,好食好住,幾個月就增磅至一百三十公斤,當牠們自覺傲視同儕之際,卻不知死期到。
【梁家權專欄】無言以對的食緣
喜歡西班牙,其中一個因素是好吃的東西太多,所以遊走了西班牙東南西北多個城市,東面巴塞隆拿和華倫西亞,南面西維爾,西面薩拉曼卡,北面畢爾包等等,還有很多中世紀的小鎮也留下重複的足跡。到訪最多次的必定是中部的馬德里,兩個星期前在馬德里機場踏上飛港的航班,數算一下才發現已是近十年第十六次在這個首都城市逗留。
【梁家權專欄】簡單版麻婆豆腐
最近碰巧在本港吃過三家館子做的麻婆豆腐,口味雖有迥異,但殊途同歸於麻和辣。一家是外國飲食集團開的,侍應證實多加了糖,偏甜,既避免太辣而且討好西方人口味;另一家由四川師傅掌廚,花椒和辣椒出手頗重,舌頭痹了半晌,喉嚨也燒熱;第三家是日本人的中華料理店,麻辣屬半桶水,而且似乎落了蠔油,對不嗜辣的人來說屬於惹味之列,情況一如日本人烘焙的咖啡豆或炮製的咖喱,溫和而不會太刺激,極易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