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世道仁心

【星島評論】加韓簽防衛協定 反映「疏美親中」觀點不適用

【世道仁心】3年前,加拿大把中國稱為「具有破壞性的全球力量」;外交部長阿南德(AnitaAnand)早前卻表示,把北京視為「在充滿風險的世界中的策略伙伴」。如此轉向,令人揣測我國是否在與美貿易關係緊張的情勢下,打算走「疏美親中」的路線。

【星島評論】反思製造業衰退之路 重建「造大事」國力

卡尼政府下月才公布首份財政預算案,但已釋出風聲:為了讓國家再次有能力「造大事」,將作出「世代性投資」。說白一點,就是為了重振製造業,赤字會飆升。這跟他選舉期間的「Build,Baby,Build」口號一脈相承,只是當口號要化為具體政策時,就要有心理準備作出「犧牲」。

【星島評論】公民身分非僅一紙護照  須兼顧權利與義務

[世道仁心]國會下議院委員會通過《C-3法案》修正案,規定海外出生子女不再自動獲得加拿大公民身份,須先通過居留、語言能力、公民知識及安全審查,才可承襲公民資格。

【星島評論】福特找列根做「代言人」 錯摸時代脈動難引共鳴

【世道仁心】安省省長福特(DougFord)早前透露,將針對關稅問題在美國媒體打廣告,並找來一個重量級「代言人」。這位星味十足的大人物,也曾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

【星島評論】「核彈選項」無限翻叮? 但書條款須慎重拿捏

[世道仁心]聯邦政府近日要求最高法院釐清「重複或預先援引但書條款(NotwithstandingClause)」的界線。令被稱爲憲法中的「核彈選項」,再度引發兩級政府的憲政角力。

【評論】開源節流須具體 郵政改革勢在必行

作出重大改革,旋即引起工會強烈反彈,發起全國罷工。長期膠著的勞資談判,加上公司每日虧損約1千萬元,凸顯改革已迫在眉睫,無法再拖。

【評論】博勵治不能只當重砲手 民主議會須出色反對黨

[世道仁心]縱觀國會秋季會期首周形勢,兩大黨的交鋒,似乎將集中於生活成本和預算案赤字。對重返議會的保守黨領袖博勵治而言,可謂駕輕就熟,但他同時需重塑形象,因為現在的對手不再是小杜,是卡尼。

【評論】撤電車銷售目標合理 計啱條數更利環保

積分哪裏買?當然就是向超標汽車製造商購買。在北美,生產電動車不單達標,甚至超標的製造商不多,主要就是特斯拉(Tesla)。特斯拉於2024年度的全球合規積分銷售額收益,高達28億美元,佔其全年利潤40%。

【評論】芥花籽太依賴中國市場 一招助推多元發展

我國是全球芥花籽最大生產國,2024年佔國際市場總額約23%。根據加拿大全球事務部的數字,芥花籽是國內第二大種植面積的農作物,每年種植面積逾2,100萬英畝,為農場帶來129億元現金收入。

【評論】簽長約避免遲吓又罷工! 加航勞資糾紛的啟示

【世道仁心】前後約3天時間,從展開罷工,到工會宣布違反政府復工令,到9小時馬拉松式談判,加航勞資雙方終於上週二(19日)凌晨達成臨時協議,一場影響廣泛的罷工宣告結束,但過程中,數以萬計民眾受牽連。

【評論】原住民地權高於業權 全國基建料難雷厲風行

[世道仁心]我國史上歷時最長審判終有結果,卑詩省最高法院於8月8日裁定,提出土地索賠的4個原住民部勝訴。而最受關注的是,法院裁定原住民所有權高於私人產權。卑詩省府鐵定上訴,預料仍會有一輪法庭攻防,但對現時聯邦及各省熱烈討論的全國大型基建項目,已投下一道陰影。

【評論】加墨亦友亦對手 確認「三邊共識」更利談判

這個情況,看一看貿易數字就可以明白。2024年,加拿大出口美國商品,佔總額75.9%;出口墨西哥比例僅1.1%。墨西哥出口美國商品,佔總額82.7%;出口加拿大,只有3.1%。入口方面,加墨彼此的進口額,都約為2%。

【評論】關稅脅逼大限又至 「防火牆」 穩住陣腳

上周四(7月24日),加美貿易部長勒布朗(DominicLeBlanc)跟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Lutnick)後,表示感到「鼓舞」,在35%關稅威脅之下,這可算是個好兆頭。

【評論】加徵鋼稅不只跟美走 我國自有經濟邏輯

[世道仁心]總理卡尼上周三(7月16日)宣布一系列針對鋼鐵進口的新關稅,包括自8月1日起收緊對非自貿國的鋼鐵產品進口額;以及對所有含中國冶煉澆鑄鋼材的非美國進口產品,實施25%額外關稅。

【評論】學簽設限暴露資金危機 亟須檢討大專營運模式

【世道仁心】有研究報告顯示,限制包括留學生等臨時居民數目,有助部份城市租金下調。與此同時,有公會組織警告,由於國際學生入學人數大幅下降,安省約1萬大專院校員工面臨裁員。把兩個報道放在一起,也許更有助了解一些社會政策的複雜性。

【評論】有情緒有先例 亞省分離牌跟誰學的?

【世道仁心】亞省降低公民發起公投門檻,被視作為脫離聯邦公投鋪路,「亞獨」呼聲甚囂塵上。一個省要脫離聯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不是一次公投結果51%支持脫離,就能馬上宣布獨立,自成一國。亞省現時的目標,更似是仿效魁省,極力爭取在聯邦體制中高度自主,這從省府推動的「AlbertaNext」民調中可見一斑。

【評論】加拿大立國之路:一個壓力激發團結的故事

話說在1840年代中期,當時的加拿大還是「英屬北美」(BritishNorthAmerica)殖民地,英國已尋求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但一直談不攏。直到1854年6月6日,終簽訂《互惠條約》(ReciprocityTreaty)。

【評論】向華買船反高潮 我國須重振製造業

在全球化思潮最盛行的時期,普遍認為各國各有千秋。政府最大貢獻是去掉直接或間接的貿易關卡,財團在全球找最有利的地方投資,配合便宜的運輸成本,消費者獲得價廉物美的產品。

【評論】兩大現實前不再拖數 增撥軍費重樹國際形象

[世道仁心]總理卡尼上周宣布,增撥約93億元國防支出,令我國於今個財年達到北約(NATO)所規定,軍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較早前所承諾於2030年前達標提早了5年。

【評論】「聖誕卡尼」堪玩味 兩級政府不會只講心

【世道仁心】卡尼政府上場後,首次全國省長及地區首長會議,與會者相談甚歡,其樂融融。要形容這場會議,最為點睛的一句,是安省省長福特(DougFord)把總理卡尼稱為「聖誕老人」。其到肉之處,不在於為會議平添一份喜慶,而是點出了兩級政府關係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