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專欄

【高清專欄】中文國際化

袁和平打入荷里活之後,帶了一批又一批龍虎武獅去教會洋人吊威也,而龍虎武獅又不大會英文,洋人聽武師說吊威也,聽得多了便照講唔鹹唔淡的中文,講得多了,今天就當是英文來用,洋人演員全部識聽識講吊威也。

【高清專欄】廚餘以前叫餿水

城市的興衰,可以從市民丟棄的垃圾看得出來,如果丟出來的東西,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例如單車、電視、枱凳、睡床......

【高清專欄】提起腐乳口水流

岔開一談,腐乳的大小,約等於一粒「方糖」,但不叫作一粒、一顆、一塊……而是叫作「一磚」。磚頭比腐乳大得多,為何以「磚」來做腐乳的數量單位?你若問廖孖記,相信他們也張口結舌矇查查。

【高清專欄】香港腐乳兩大名牌

廖孖記是百年老店,貴記是後起之秀,但也有六十年歷史,是前者的唯一競爭對手,兩間名店,把其他對手遠遠拋離。

【高清專欄】別讓人知你博學

倪匡靠寫作而成為富豪作家,記者訪問他時,例必問他,這麼多作品,是甚麼原因使他有源源不絕的靈感?倪匡都只是一臉茫然之色,傻笑答曰:我自己也不知道,總之一拿起紙筆,就自自然然會寫出來,他還強調,我寫作從來「唔經大腦」,手腕會自動操作,一揮而就。

【高清專欄】陳年事物當新鮮

低空經濟古已有之,並非新鮮事物。記憶所及,有些大公司在五十年代,已懂得用低空飛行的工具來完成交收,這與今天的低空經濟無異。

【高清專欄】低空經濟唔實際

現時的都市,全是向高空發展,地面的公路亦甚擠塞,根本不適合無人機作「低空飛行」,除非所有都市,都建築在地底,地面是一片平原,無人機才有用武之地。

【高清專欄】金庸改版有隱衷

金庸的作品,一改再改三改,有些情節,改到與「古本」面目全非,遭超級「金庸迷」非議,其實他們不知金庸有其隱衷。

【高清專欄】擦鞋老豆狀元仔

有些喜歡討好上司的員工,被人嘲諷是「擦鞋仔」,其實他們並沒有替上司擦皮鞋,為甚麼叫他們做擦鞋仔?大家可有想過,托大腳、拍馬屁,與真正以擦鞋謀生的擦鞋仔有甚麼關係?說出來也頗有根據。

【高清專欄】低價高招搶人才

高官常說,要去外國搶人才,不知是如何搶法?更不知怎樣才能得到真材實料的人才?即使給你搶得到人才,成本也不低,因為對方明知你來搶,必然吊起來賣,坐地起價;若果是透過「獵頭公司」搶人才,手續費也決不會便宜。

【高清專欄】高價賣「下欄」

曾經談過,食店生意淡薄,如果不加價、不收小費,能否轉虧為盈賺大錢呢?絕對可以,這個奇蹟,香港曾出現過。

【高清專欄】唱歌一定要大聲

有位教育界人士認為,嚴肅的讚歌,學生在大合唱之時,聲音不夠響亮,應該要大聲唱出來才對;坊間不明其理何在?追問之下,那位人士補充說:其實任何歌曲都要「唱得夠大聲」,高清對比,不敢認同。

【高清專欄】妙筆罵朝廷

懸疑的靈幻小說,最怕「眼高手低露了底」,若寫鬼故事,一早寫明「那個紅衣少婦就是來索命的厲鬼」,讀者會覺乏味,寫偵探小說,也是最忌一早寫明那個人是兇手,讀者也無興趣追讀下去。作者可以用「不着痕跡的提示」,讓讀者覺得是「自己破案」,那才是高明。

【高清專欄】老師頑皮學生乖

平生有幸,得遇兩位好老師,他們的教學方法很相似,都是以「頑皮搗蛋、作弄人」的方法開始,看似是誤人子弟,實質是作育英才的捷徑速成。

【高清專欄】山洞藏厲鬼

學生最怕上「古文」堂,因為嚴肅正經有沉悶,兼且古文難解難明,但高清有幸遇良師,啟業的第一堂課,他不教古文,改為「講鬼古」,同學都集中精神,細心聆聽。

【高清專欄】古天樂鬥黃子華

電影《九龍城寨》票房衝破八千萬時,以登上十大賣座排名的第二位,僅次於《毒舌大狀》,當時大家都開注,《九龍》的總收入會否超越《毒舌》

【高清專欄】高貼士趕客

百物騰貴,經營成本上升,飲食界加價無可厚非,但是加價之後,利潤仍然是大不如前,究其原因,就是消費者難以負擔急性的高價,減少出外飲早茶與食晚餐,再加上「貼士」的收費大增,這個「兩難」之困局,大家都一籌莫展,若想解決問題,最好先看看雙方的苦況。

【高清專欄】沒有垃圾的日子

港府宣佈暫緩執行垃圾收費,此乃意料中事,並非高清馬後炮,而是當高官「教導」市民:「要先把垃圾放進堅固的膠袋,然後再套多一個易穿易漏的膠袋……」,高清聞言噴飯,同時亦料到,垃圾收費的政策因高官的「教導」而被判「死緩」。政策其實已死,那個「緩」字只是官方顧全面子的遮醜布而已。

【高清專欄】警察收錢做特務

特務必定隱藏身分,然後暗中從事間諜工作,但是有些特務,卻公開表明自己的正職是警察,做特務只是兼職而已,如此誠實,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