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咕菇固專欄
【咕菇固專欄】得油價得天下?
【港人移加505/咕菇固專欄】還記得剛來到加拿大的時候,我對「油價」並不太上心。說到底,那時沒有車,每天乖乖的搭著巴士過活,那時著眼的更多只是「車費」,油站上的標價似是我車途上的一道風景或是油站的一個擺設,只依稀記得那時的價格還是雙位數,至於算是貴還是便宜,卻統統一概不知。
【咕菇固專欄】香港人的不團結DNA
初到埗時,相信不少有心人也想要建立「香港人烏托邦」,結果呢?不過幾年光景,就變成「你有PR我無PR」的階級鬥爭,或者「我搵到工你仲失業」的冷嘲熱諷。港人的移民計劃彷彿變成了零和遊戲,同坐一救生艇,卻變了誰比誰更快到岸。
【咕菇固專欄】加拿大的秘密武器
【港人移加495/咕菇固專欄】美加貿易戰可謂如火如荼,加拿大喜劇演員MatthewRuzhitsky一個異想天開想法確讓我忍俊不禁,只怪自己對加拿大認識太少,就像是奇洛李維斯這些優質的本土出產一樣,加拿大製造往往被世人誤解是「美國出品」,聞名全球Pornhub竟也是出自加拿大人手。
【咕菇固專欄】外出食飯風險高
【港人移加490/咕菇固專欄】冬天過後的多倫多,正是出外消費的好時機。大地回春,荷包也像重新活了一樣,可惜免稅期一過,頓時覺得加拿大的餐廳都變得不可愛了,但在加拿大外出用餐最大的問題大概不是價錢,畢竟在加拿大「出街食就是貴」早就寫在移民手冊的第一頁,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最讓人痛心的是不小心選了一間難吃的餐廳,味蕾和荷包遭受雙重打擊,那便是萬劫不復的災難。
【咕菇固專欄】加拿大的佛性修為
從前不知「四大皆空」是何意,來到多倫多一窮二白,才明白所謂的「空」——錢包是空;身份是空;房子是空;履歷表上的本地經驗也是空。找工作要本地經驗,沒本地經驗又找不到工作,堪比「輪迴」的痛苦,其中的玄妙總令人參不透,卻也確切地當了苦行僧。當年佛陀日食一麻一麥只為修行,如今我們為了PR節衣縮食。佛家常說要清心寡慾,告別昔日旺角繁華,在多倫多的嚴冬,對着四面牆,偶然又鏟鏟雪。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修煉?
【咕菇固專欄】刻在基因的白飯情懷
【港人移加480/咕菇固專欄】移民後,我才發現有些習慣真是不能說變就變,國籍可以改、身份可以轉、語言可以換,偏偏吃飯這種事是真的不能變。剛落地那一個月,住在Airbnb,家徒四壁,窮得叮噹響,別說電飯煲,連個像樣的杯子也沒有。不過「馬死落地行」,又不想餐餐出外吃,為了荷包着想,就裝模作樣學起西人每天煮意粉來吃。
【咕菇固專欄】告別填鴨式教育
席間,大家也不時感嘆香港的填鴨式教育,香港的教育確實更側重硬塞一些課本知識給學生,然後就是各種默書測驗考試,在漫長的過程中,也不知多少人的心智早就把磨滅了,反而加拿大的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好奇心,沒有太多的考試測驗,讓他們真正於快樂中學習,即使像投資這種複雜的東西,也更好讓他們有好的切入點去感受和學習。
【咕菇固專欄】加拿大的「白色恐怖」
【港人移加470/咕菇固專欄】二月的多倫多,是最難熬的,往常在香港,二月幾乎都已是冬天的尾巴,反而是在這邊,二月的時候,冬天好像才剛開始,常有一種凜冬永在的感覺。同時真如老華僑所說,冬天這種事,都是一年好一年壞,上年冬天過得很舒服,下一年肯定雙倍奉還,避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咕菇固專欄】留下來的人
【港人移加465/咕菇固專欄】不知從何時起,「留下來的人」在我心中有了不同的定義。最初,這指的是那些留守在香港的人,後來時間久了,這個詞又變成了願意待在多倫多的人。人生兜兜轉轉,最終才明白,「留下」不過是每個人的選擇與適應罷了。
【咕菇固專欄】「很加拿大」的感覺
但不知為甚麼這句話明明是非常空洞,但大家好像很明白,也會默默認同我這個總結,或許在許多人心中,加拿大這三個字已經有點負面的感覺,不知為甚麼加拿大人很難被認出來,但是加拿大的事情卻又「很加拿大」,就像當初看新聞看見加拿大警察建議把車匙放門口來防止入室搶劫,對此你真的有種一言難盡的感覺,但又真會感到一種所謂「很加拿大」的感覺。
【咕菇固專欄】杯葛美國貨?
【港人移加455/咕菇固專欄】美國加稅可謂令整個加拿大都人心惶惶,當然很多加拿大人都意想不到,原以為中美再次重演一場你死我活的貿易戰。結果特朗普的第一刀卻插去這個多年盟友,而更可怕的是這個鄰居還天天向你招手,要加拿大成為第五十一個州。
【咕菇固專欄】加拿大的死場文化
【港人移加 450/咕菇固專欄】來到加拿大就不難發現,這邊「死場」是真的很多,特別是派頭愈響的通常就愈「死」,這方面跟香港有點類同,往往在香港命名時冠以「宇宙」或是什麼「銀座」看似霸氣十足,但十之八九都是苟延殘喘,而這邊的死場在命名上,則好像比較喜歡用回其他城市或是香港的知名商場,當然去到實地,難免會覺得頗大落差,更顯有點滑稽。
【咕菇固專欄】加拿大罪人杜魯多?
在內不得民心,對外杜魯多也是挫敗連連,在鏡頭前被習近平當面訓斥「很天真」,面對印度特工跨境謀殺,又得不到五眼盟友聲援,對着特朗普的種種挑釁,親自登門拜訪,卻碰得一頭灰而回。
【咕菇固專欄】罪惡都市GTA
現在走在大街上也是輕裝上路,甚麼debit卡還是credit卡可以不帶就盡量不帶了。在路上也盡可能不要玩手機,看到衣着可疑的人,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甚至退避三舍。踏入2025最大的願望真的只是希望自己可以生存落去。
【咕菇固專欄】反火雞勢力
【港人移加435/咕菇固專欄】每逢感恩節或聖誕節,我總是疑惑:為甚麼這裡的人總喜歡在大時大節「受罪」,執意讓火雞出現在自己的餐桌?每次看到電視上白宮特赦火雞的畫面,我想大概只是美國總統不想吃火雞而已。
【咕菇固專欄】香港人糾紛
【港人移加430/咕菇固專欄】曾經有人跟我說,他很抗拒過於強調香港人的組織。偶爾跟其他新移民吃飯尚可,但一旦組織化,整個氛圍就會開始變味。起初,我對這種說法並不認同,然而這一兩年來,特別是自從Threads出現後,我好像明白到他的一點感受。
【咕菇固專欄】Chill Guy國度
【港人移加425/咕菇固專欄】我這個人向來也是粗枝大葉,做事也算得上馬虎了事,但來到加拿大才真的知道甚麼是「小巫見大巫」,反正這裡就是遍地都是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小姐,所以即使生活出現很多光怪陸離的事,我也好像開始見怪不怪,只能自認倒楣。
【咕菇固專欄】我的「傻散」回憶
然而股票是考驗人性的,我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耐性,一個月內Tesla只是不斷上下跳動,旁邊的不知名妖股卻早已扶搖直上,終究守不住,忘記初心,拋棄了Tesla。從此泥足深陷,只是道聽途說就把大半的身家投進去,終於我發現了世上有種東西比海洋公園的跳樓機更刺激,只是十五分鐘這兩年的儲蓄可以不見了大半。但我學懂了自我麻醉,總跟自己說買的是未來、是改變世界的產業。
【咕菇固專欄】有一種親人叫兄弟姐妹
【港人移加415/咕菇固專欄】來到加拿大這幾年,就愈發感受到有兄弟姐妹的好。從前的我或多或少會羨慕獨生的自由。但到了經歷像移民這種大事,才明白家人的好。我這樣匆匆一走就是三年,所謂「父母在,不遠遊」,雖然這條移民之路算是「遊必有方」,但終究是會讓他們擔心。但幸好,我這個任性的弟弟離開了,這三年家中還有我家姐照料著。
【咕菇固專欄 】香港人的番茄炒蛋
【港人移加410/咕菇固專欄】坦白說,移民來到加拿大,才發現番茄炒蛋這道菜如此神奇,就像是每個意大利人都有他們的祖傳食譜一樣。每個來自香港的新移民,彷彿都有著自己的番茄炒蛋秘方一樣,但你想想番茄炒蛋顧名思義就只是單純用番茄來炒雞蛋,這道菜實在沒什麼隱藏,可謂大大方方,而且材料無論在香港還是多倫多也是隨手可得。但偏偏每個人煮出來卻差天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