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咕菇固专栏

【咕菇固专栏】绿色超市的硕士生

从前在香港,他西装笔挺,专业人士,鼠标点得多了,那时的老毛病名字也相当优雅,叫“网球手”。如今每日在绿色超市搬运货物,膝头盖时有怨言,说来说去也是四个字“腰酸背痛”。命运总爱捉弄他,把他从冷气办公室扔进货仓,他只有高学历却没有好体力。

【咕菇固专栏】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世界被这类“聪明人”玩坏了。他们钻空子,玩弄制度,不觉羞耻,反而引以为傲。听说最近连车行的lease条款也变得越来越严,原因无他,只因不少人来加拿大短短几年,车未到期,人已失踪,留下一堆烂帐。于是,车行学乖了,不再轻易信任,制度开始收紧,受影响的却是那群原本安分守规矩的普通人。

【咕菇固专栏】专业“搬屋师”

不同于香港那种“搬屋等于大事发生”的稀有性,这里的人像蒲公英一样,冬天一过,就会随风飘散,并不是不喜欢逗留,只是很多原因。房租涨了,房东卖楼了,或者就是纯粹觉得该换一个空气不太干燥的地区住。对于租来的地方,实在不要留太多感情。

【咕菇固专栏】鸡蛋与高墙

【港人移加540/咕菇固专栏】年轻时,第一次认识村上春树,那时他在以色列获颁耶路撒冷文学奖,但当时正值加沙战争。在日本,许多人劝他不要出席颁奖典礼。但他最终还是去了,并在台上说出一段简单却深邃的演讲,就那段著名的“鸡蛋与高墙”。

【咕菇固专栏】我的异乡同事

【港人移加535/咕菇固专栏】来到加拿大之后,工作环境确实有些不太一样。一来接触到的外籍人士多了不少,尤其是来自中美洲或北美洲交界的,比如墨西哥。坦白说,过去我对墨西哥的印象,大概只来自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又或者光辉的马雅文明或是亡灵节,但其实更多是新闻里那些惊心动魄的毒贩故事。除了这些,我对那片土地的认识真不多。

【咕菇固专栏】港式面包世界第一?

【港人移加530/咕菇固专栏】来到多伦多三年,还是不太习惯这里的面包。不是说吃不下,只是总觉得,它们名字一样,但跟亚洲人吃惯的是另一个物种。硬邦邦的表皮,干燥的质感,像是武器,也像是拿来防身。曾经有段时间想用bagel当早餐,但很快打消这个念头,实用是吃不消。

【咕菇固专栏】多找一份工作?

【港人移加525/咕菇固专栏】来到加拿大后,我经常思索着生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特别是走到街道上,就发现这边的路宽阔得得很,而且都不怎样见人,只有树木静默地站着,没有人会催促你,也没有人在等你,只剩下百无聊赖。有时宁愿走路也是为了打发时间。但平静的背后,总有一种令人背脊发凉的压力。

【咕菇固专栏】加拿大的“预制食物”

【港人移加520/咕菇固专栏】最近香港被“预制食物”弄得人心惶惶,大家也非常嫌弃,从前的我也是讨厌这种食物,甚至是嫌弃。所以刚来加拿大,也是很不明白,为甚...

【咕菇固专栏】20元的边界

【港人移加515/咕菇固专栏】移民加拿大后,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无形中出现了一条非常明确的消费界线,就是二十加元。是的,无可否认,二十元,这个数字...

【咕菇固专栏】周星驰Trivia Night

【港人移加510/咕菇固专栏】上星期五(11日)的时候,参加了CCUE举办的“周星驰TriviaNight”,其实这种“TriviaNight”在外国一直很盛行,只是题材都是《星球大战》、《魔戒》,我不太感兴趣。所以今次能够有如此“香港化”的题材,是我熟悉的语言,而且价格也算亲民,就毫不犹豫报名了。

【咕菇固专栏】得油价得天下?

【港人移加505/咕菇固专栏】还记得刚来到加拿大的时候,我对“油价”并不太上心。说到底,那时没有车,每天乖乖的搭著巴士过活,那时着眼的更多只是“车费”,油站上的标价似是我车途上的一道风景或是油站的一个摆设,只依稀记得那时的价格还是双位数,至于算是贵还是便宜,却统统一概不知。

【咕菇固专栏】香港人的不团结DNA

初到埗时,相信不少有心人也想要建立“香港人乌托邦”,结果呢?不过几年光景,就变成“你有PR我无PR”的阶级斗争,或者“我揾到工你仲失业”的冷嘲热讽。港人的移民计划仿佛变成了零和游戏,同坐一救生艇,却变了谁比谁更快到岸。

【咕菇固专栏】加拿大的秘密武器

【港人移加495/咕菇固专栏】美加贸易战可谓如火如荼,加拿大喜剧演员MatthewRuzhitsky一个异想天开想法确让我忍俊不禁,只怪自己对加拿大认识太少,就像是奇洛李维斯这些优质的本土出产一样,加拿大制造往往被世人误解是“美国出品”,闻名全球Pornhub竟也是出自加拿大人手。

【咕菇固专栏】外出食饭风险高

【港人移加490/咕菇固专栏】冬天过后的多伦多,正是出外消费的好时机。大地回春,荷包也像重新活了一样,可惜免税期一过,顿时觉得加拿大的餐厅都变得不可爱了,但在加拿大外出用餐最大的问题大概不是价钱,毕竟在加拿大“出街食就是贵”早就写在移民手册的第一页,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最让人痛心的是不小心选了一间难吃的餐厅,味蕾和荷包遭受双重打击,那便是万劫不复的灾难。

【咕菇固专栏】加拿大的佛性修为

从前不知“四大皆空”是何意,来到多伦多一穷二白,才明白所谓的“空”——钱包是空;身份是空;房子是空;履历表上的本地经验也是空。找工作要本地经验,没本地经验又找不到工作,堪比“轮回”的痛苦,其中的玄妙总令人参不透,却也确切地当了苦行僧。当年佛陀日食一麻一麦只为修行,如今我们为了PR节衣缩食。佛家常说要清心寡欲,告别昔日旺角繁华,在多伦多的严冬,对着四面墙,偶然又铲铲雪。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修炼?

【咕菇固专栏】刻在基因的白饭情怀

【港人移加480/咕菇固专栏】移民后,我才发现有些习惯真是不能说变就变,国籍可以改、身份可以转、语言可以换,偏偏吃饭这种事是真的不能变。刚落地那一个月,住在Airbnb,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别说电饭煲,连个像样的杯子也没有。不过“马死落地行”,又不想餐餐出外吃,为了荷包着想,就装模作样学起西人每天煮意粉来吃。

【咕菇固专栏】告别填鸭式教育

席间,大家也不时感叹香港的填鸭式教育,香港的教育确实更侧重硬塞一些课本知识给学生,然后就是各种默书测验考试,在漫长的过程中,也不知多少人的心智早就把磨灭了,反而加拿大的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太多的考试测验,让他们真正于快乐中学习,即使像投资这种复杂的东西,也更好让他们有好的切入点去感受和学习。

【咕菇固专栏】加拿大的“白色恐怖”

【港人移加470/咕菇固专栏】二月的多伦多,是最难熬的,往常在香港,二月几乎都已是冬天的尾巴,反而是在这边,二月的时候,冬天好像才刚开始,常有一种凛冬永在的感觉。同时真如老华侨所说,冬天这种事,都是一年好一年坏,上年冬天过得很舒服,下一年肯定双倍奉还,避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咕菇固专栏】留下来的人

【港人移加465/咕菇固专栏】不知从何时起,“留下来的人”在我心中有了不同的定义。最初,这指的是那些留守在香港的人,后来时间久了,这个词又变成了愿意待在多伦多的人。人生兜兜转转,最终才明白,“留下”不过是每个人的选择与适应罢了。

【咕菇固专栏】“很加拿大”的感觉

但不知为什么这句话明明是非常空洞,但大家好像很明白,也会默默认同我这个总结,或许在许多人心中,加拿大这三个字已经有点负面的感觉,不知为什么加拿大人很难被认出来,但是加拿大的事情却又“很加拿大”,就像当初看新闻看见加拿大警察建议把车匙放门口来防止入室抢劫,对此你真的有种一言难尽的感觉,但又真会感到一种所谓“很加拿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