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咕菇固專欄
【咕菇固專欄】Jackie Chan的故鄉
【港人移加642/咕菇固專欄】早兩天工作時,有位墨西哥同事,問了句「Whereareyoucomefrom?」我不假思索便答了HongKong,只見她眉頭瞬間皺起來。確實,香港對於墨西哥人來說也許真的太遙遠又或是實在太渺小。加上又從來沒有在世界盃亮相過,所以為免她誤會香港是坐落日本的某個小角落,我終究忍不住說了那個香港人不太喜歡的名字,JackieChan。
【咕菇固專欄】52赫茲鯨魚
【港人移加638/咕菇固專欄】水域生態劇變,一群藍鯨決定離開一片被稱為「東方之珠」的豐饒水域,紛紛準備游至大西洋。牠們聽說那裡的水溫恰到好處,沒有巡航的漁船,沒有恐怖的拖網,只有自由的海域。這趟旅程始於一個信念,只需一年,一個看似短暫的時間,他們就可以到達大海的另一端,開展一段新生活,所以藍鯨們在月光下吞去了焦慮,擺動鯨尾成群結隊出發。
【咕菇固專欄】加拿大蚊子也慢活
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樂園,即使走出了對蟑螂的陰影,地球討厭的物種還是有許多,加拿大依然充斥著可恨的蚊子,特別是在夏天時,有時我會想模仿西人的優閒,裝模作樣的在後花園坐一個下午,必定會遭到一身「蚊赧」。成為牠們口中的自助餐。
【咕菇固專欄】千里共嬋娟
至於多倫多的中秋氣氛向來是一言難盡,即使很多中式超市算是盡力佈置,張燈結綵似的,但也只看出純粹是為了賣出他們的月餅,而且這邊的月餅五花八門,除了香港的,甚麼鹹的南的北的,反正只擔心他們是否真的賣得出?畢竟很多兩個月前的糭依然在冰格中等待有人帶它回去。但雖然中秋並不是加拿大的傳統節日,偶然看到一兩盞燈籠海報,還是感受到加拿大的包容。
【咕菇固專欄】在Google地圖上思鄉
【港人移加626/咕菇固專欄】有時候我在加拿大搜索一些地方時,總是無意識的把我送回香港,大概是加拿大有些店舖名跟香港的重複了,而我又不太清楚他們確切的英文店名,所以就這樣莫名其妙被「傳送」回去,而且多倫多總是充斥着太多「香港地」,甚麼朗豪坊、時代廣場。偶然看到,心頭還是像被針輕輕刺痛了一下。
【咕菇固專欄】追求從容不迫的生活
【港人移加622/咕菇固專欄】不知什麼時候,我也遺忘了來多倫多的初衷,與其說為了追求什麼,其實更像是逃避些什麼,或者說想逃出香港這個令人窒息的環境。從小開始,我就很羨慕街上的外國人,總覺得他們身上有一種特別的氣場,很愜意的,反正在大多香港人身上是看不到的。看著他們拿著一杯咖啡,就這樣漫無目的逛在街上,反正就是沒有一絲的煩惱。那時候我天真的認為他們是來自一個沒有壓力的幸福國度吧。
【咕菇固專欄】行人地獄
【港人移加618/咕菇固專欄】老實說,在多倫多走路這回事,絕對不是尋常小事,甚至可以說是一場賭上生命的冒險,偶爾還會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感。平日裡我更多是駕駛出行,過著以車代步的日子,但假期的時候,還是會想四處走走散一散步。但像我住在內街的,門口連行人路都沒有,有時想外出,就必須「與車同行」,短短一段路,總叫我提心吊膽。
【咕菇固專欄】一場酸瓜引發的悲劇
【港人移加614/咕菇固專欄】加拿大餐廳的新產品很多時很難吸引我的注意,一來北美的口味大多與我不太對,像以往的ShakeShake薯條,味道上都令我失望而回,直到最近KFC推出的酸瓜口味套餐,卻再一次燃點我的興趣。
【咕菇固專欄】不用「搭枱」的日子
要知道香港寸金尺土,餐廳只能挖盡心思,用空間換取金錢。於是,一張好端端的餐桌,就四分五裂,被劃分成六七個區域,分派給七到八人。所以外出吃飯向來是不許你注定一人。正吃著牛腩河,忽然侍應一個招手,「先生,介唔介意坐埋少少。」兩個陌生人就被硬生生湊到你的旁邊,看著別人坐向來,連飯菜都散發出尷尬的氣味,即使跟好友相對,整餐飯也會默不作聲,要與電話作伴,還被逼聽著隔旁那些雞毛蒜皮之事或是某些人情海翻波。
【咕菇固專欄】加拿大肥胖的魔咒
當然說穿了,自己在加拿大復胖其實更多是自律的問題,加上以車代步,縱然我的工作已經容許我像一隻馬騮四處通山跑,但這樣的運動量恐怖也去掉不到一杯TimHortons。唯有靠自己的意志,再一次與卡路里堂堂正正的決鬥。
【咕菇固專欄】同一個世界 不同的空間
【港人移加600/咕菇固專欄】到底加拿大經濟有多差?從前沙士或是金融海嘯,我都很年輕,經濟好不好我全然不需操勞,愁眉苦臉的都留給了大人。你很難透過新聞上的數字去感受到什麼是經濟差。但現在我長大了,來到了加拿大,我漸漸明白原來經濟差是這麼一回事,你會感受到連空氣中像是瀰漫一種絕望氣息。會明白有一種狀態是生活逼人,是入不敷出,原來經濟差的時間,連呼吸都會有一種重重的壓力。
【咕菇固專欄】地下室手記
【港人移加595/咕菇固專欄】算一算日子,在多倫多這地下室,我已經「藏匿」了快四百天了。要知道當初我跟室友一行五人,想在這多倫多找一間五房的房子?挑來挑去但找不到合適的。只好屈就一人住在地下室。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住在地下室,反倒是我,一想到自己可以獨佔一整層,就當仁不讓下放在這裡。
【咕菇固專欄】我在加拿大初老的日子
【港人移加590/咕菇固專欄】屈指一算,我來到加拿大已經好幾年。想當初抵埗之時,尚算年輕,如今卻已奔過了三十歲的關口。許多「初老」的跡象,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浮現出來。
【咕菇固專欄】摸不透的信用評分
【港人移加585/咕菇固專欄】在加拿大我並沒有養甚麼寵物,唯一一直用心栽培的大概只是我的電子寵物——迷一般的信用評分。令人感恩是我的這個電子寵物並沒甚麼先天缺陷,養起來也是順手一點,不像我認識的朋友,幾乎問題連連,很容易跟人撞上,結果分數長期卡在600以下,弄得自己都是麻煩。
【咕菇固專欄】難以理解的Condo管理費
【港人移加580/咕菇固專欄】最近看到有condo停車場幾輛車被偷走整套車胎,賊人竟然能在停車場內花上一小時慢慢拆卸,事後大廈卻一句「監控壞了」便了事。除了感嘆多倫多治安每下愈況外,也不禁對這裡的condo管理制度產生了許多抱怨。
【咕菇固專欄】思「鄉」的終點
當然這個現象也不僅限於新移民,那怕是認識很多的老華僑,也許他們並不癡狂的認為日本是家鄉,但返香港順道去日本就是金科玉律,就是一種定律,可以說是撼動不得。不過試想想,你花了大筆錢,飛過大半個地球,如果只是為了回香港,確實有點浪費,就像光顧一間餐廳,把前菜吃了就算,完全不等那份主菜上來,就施施然結帳打道回府,實在是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
【咕菇固專欄】多倫多的宵夜
幸好,我的另一個室友這些年深受時差影響,腦子裡好像還停留著香港時間,成了不愛睡覺的夜貓子,對半夜覓食頗有經驗。根據他的情報,多倫多凌晨還在營業的食肆不多,大多集中在士嘉堡。就這樣,我們一行三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咕菇固專欄】天下黃牛一樣多
【港人移加560/咕菇固專欄】本以為逃離香港數千公里、落腳多倫多,終於可以遠離那種全民搶購、萬物皆「炒」的都市病。誰知Jellycat楓葉公仔一出,才發現「炒賣」根本是人類的天性。社交媒體上看到不少人早早就駐紮店外,看到擠滿Indigo門外的人潮,讓我深深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離開了香港。
【咕菇固專欄】綠色超市的碩士生
從前在香港,他西裝筆挺,專業人士,滑鼠點得多了,那時的老毛病名字也相當優雅,叫「網球手」。如今每日在綠色超市搬運貨物,膝頭蓋時有怨言,說來說去也是四個字「腰痠背痛」。命運總愛捉弄他,把他從冷氣辦公室扔進貨倉,他只有高學歷卻沒有好體力。
【咕菇固專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這個世界被這類「聰明人」玩壞了。他們鑽空子,玩弄制度,不覺羞恥,反而引以為傲。聽說最近連車行的lease條款也變得越來越嚴,原因無他,只因不少人來加拿大短短幾年,車未到期,人已失蹤,留下一堆爛帳。於是,車行學乖了,不再輕易信任,制度開始收緊,受影響的卻是那群原本安分守規矩的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