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然-專欄

【高慧然專欄】女學生的非人生涯

《給十九歲的我》鬧得滿城風雨,內幕愈揭愈多,愈揭愈觸目驚心。其中最令我震驚且不安的,是拍攝時間之長。導演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親口提及,在長達七年的時間內,拍攝了三十萬個小時的Footage。

【高慧然專欄】執屋減壓

所以,我家看起來非常整潔,沒有多餘的雜物,桌子下、櫃底下、牀下一目了然,不塞雜物。每天吸塵、抹地時,都會把沙發推開,確保沙發下面不會積塵。坐在窗明几淨、風格簡約的家中,才令我放鬆。如果家居亂糟糟,雜物東一件、西一件,我會坐臥不安,無法坐下來專心工作。

【高慧然專欄】暫別迴轉

日本一個高中生在壽司郎分店偷舔豉油樽及茶杯,又把口水塗上迴轉帶上面的壽司,惡搞影片放上網之後,令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產生恐懼,連累壽司郎母公司巿值蒸發一百六十億日圓。

【高慧然專欄】黐身貓被棄養

美國一隻貓,因為太黐身,兩度被棄養。好在悲慘故事有大團圓結局:領養中心將牠的故事放上網後,吸引了眾多申請人,不但黐身貓找到了好歸宿,領養中心其他待領養的貓也幾乎都被領養了。

【高慧然專欄】何必斷捨離

日本整理女王近藤麻理惠在《華盛頓郵報》的專訪中,表示自己在生了第三個孩子之後,有點放棄整理了。這則消息令網民非常振奮,不少人視之為「2023年最療瘉的新聞」。

【高慧然專欄】先健康後減肥

平時嗜食碳水化合物、熱愛甜品,飯後名言「無論吃得多飽,我還有一個吃甜品的胃」,看電視、上網的時候喜歡嚼朱古力或者雪糕,醫肚小食以糕餅類為主的人……平時身體會積聚很多糖分,包括肝醣。當身體需要熱量的時候,首選糖分,沒有糖分的時候,才退而求其次,去消耗脂肪。所以,身體積聚很多糖分的人,除非先把糖分消耗掉,否則永遠沒有辦法燃燒脂肪。

【高慧然專欄】1星期減掉5

我來補充一點我朋友的背景資料:他在加拿大非常寒冷的城巿出生、長大,很小開始打IceHockey,曾經是頗有成就的職業運動員。退役後他從事的所有工作都與運動有關,冬天兼任滑雪教練。需要強調的是,加拿大的冬天是非常漫長的。他今年40多歲。也就是說,他人生中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不停地做高強度的運動。他的肌肉線條非常漂亮,只是嗜飲啤酒,所以腹肌看起來有一點點「模糊」。

【高慧然專欄】情意結

在加拿大穿州過省自駕,經過收納休息站,最渴望的便是去麥當勞小坐一會,飲杯麥咖啡,吃個魚柳包。麥當勞像不像祖父母的家?從你有記憶以來,它便存在,而且永遠存在。

【高慧然專欄】永遠的麥記

我絕非趕時間沒有空下廚,才去幫襯麥當勞,我沒有這個問題。我有斷食習慣,如果沒有時間煮食,那簡單不過,不吃就可以了,不需要急匆匆往口中塞麵包。進食是享受,我喜歡好整以暇進食。

【高慧然專欄】牛命貴

根據印度國家犯罪統計局的報告,印度每小時有近三名婦女遭性侵。這個數字也許遠遠不足以反映印度女性的慘況,因為很多受害者選擇啞忍,也有新聞提及,受害者去報案,警局拒絕受理,也有受害者在報案室遭警察強姦。

【高慧然專欄】黃金屋

德國一個獨居的礦業工程師去世後,他的友人進入其家中協助處理遺物,被震撼了!網民單看網絡圖片,也足以震驚得無以復加,身處其境的當事人那種震撼,必定不能用言詞來表達。

【高慧然專欄】暫養與領養

在貓群組看到一則貼文,樓主救了一隻幾個月大的流浪貓,把牠帶回家後暫養,帶貓貓見了獸醫,打了針,一切安好後,上網替貓咪尋找領養者。樓主也簡單說明了自家的困境,她有初生嬰兒,不打算養貓。

【高慧然專欄】日子有功

第一次在加拿大上瑜伽堂時,看到導師做了一個CranePose,我不但震驚,而且沮喪。我覺得那根本不是人類能夠做到的動作,至少我不可能做到。當時一個課室十幾個學員,每個人都只是發出驚歎聲,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這個動作。

【高慧然專欄】把興趣變成工作

工作是否只是為了賺錢?也許很多人會答「是」。能夠把工作虎年未完㗎!變成興趣,或者把興趣變成職業的人,是快樂的。不必為生計而折腰,只為理想、信念而工作的人,更無比幸福。

【高慧然專欄】跟鄰居學車?

湯漢斯新戲《隱閉中年》預告片中,有一段情節很有趣:他的女鄰居去找他,要求他載她一程,因為她沒有車牌。Otto無比震驚地問:「你今年貴庚?」生活在北美洲,沒有車牌確實是不可思議的事。車牌在北美洲屬身分證,沒有車牌的人去見工,得到工作的機會會打折扣。即使那份工作本身與駕駛無關,老闆會擔心沒有公共交通的時候,沒有車牌的員工可能會因為交通問題影響工作。

【高慧然專欄】龍蝦米糕

我的波友多數不是唐人,不需要過中國人的農曆年,所以年三十對他們而言只是尋常日子,不一定要留在家中陪伴家人。結果全部決定來我家,有的單身赴會,有的帶著家眷。一群加拿大人、美國人、法國人、蘇格蘭人、西班牙人、俄羅斯人、土耳其人、老撾人……陪我一起迎接農曆兔年,並非我預期中的事,卻比我預期的更有趣。

【高慧然專欄】拒絕家訪

有人問:「行得正企得正,為甚麼要拒絕家訪?」這跟企得正不正沒有甚麼關係,有些人就是不喜歡陌生人踏入他的私人空間。家是一個人最後的堡疊,不歡迎陌生人涉足,是很容易理解的事。

【高慧然專欄】鄰居

中年喪妻、性格孤僻、難與周圍的人相處,偏偏遇上一群喜歡踩界的鄰居……看到這個題材,我首先想起奇連伊士活的《驅.逐》(《GranTorino》),一個喪偶臭脾氣的老男人被亞裔鄰居改變的故事。

【高慧然專欄】人類為甚麼工作?

話說得沒錯,但前提是你首先要衣食無憂。人類只有在解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後,才有能力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香港人把「返工」同「搵食」直接掛鈎,足見絕大多數人,營營役役尚在「搵食」階段。為了三餐一宿,拼命搏殺,賠上了健康的,大有人在。對最基本的普羅大眾來說,「返工」與「健康」如果是一道選擇題,很多人也許根本無法顧及太多,但求解決眼前的溫飽問題,沒有資格「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