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白饭恐致癌?这因素增致癌物含量 中医教3种煮法降患癌风险
常吃白饭恐致癌?有中医师指,全球暖化竟会令稻米作物增加致癌物含量,有机会导致肺癌、膀胱癌,甚至增加婴儿早夭的风险。到底吃哪种米最危险?如何煮饭能尽量清除致癌物?
常吃白饭恐致癌?这因素恐增白米致癌物含量
中医师黄献铭在Facebook专页撰文警告,随着全球暖化,稻米越容易吸收致癌物砷,因为当环境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会改变土壤菌落,让促进稻米吸收砷的微生物增加;加上稻米多种在“水田”,土壤缺氧的环境也让根部更容易吸收砷,因此当气候越暖,米越容易吸收砷,这亦意味着当人们进食米饭时,有机会增加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
黄医师引述研究指,砷元素一般可分为有机砷和无机砷,前者常见于海鲜,毒性低,不容易累积体内。相较之下,无机砷则因为有致癌风险而更值得关注,稻米含有的砷就正正是无机砷。
世衞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无机砷列为“第一级致癌物”,可导致皮肤癌、肺癌及膀胱癌,更会提高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儿童与孕妇受到的影响最严重,少量接触就可能造成长期健康影响,包括导致胎儿或婴儿死亡率上升、出生体重过低、神经发育迟缓。
吃1种米更高危?1碗即达砷摄取上限
黄献铭医师指,根据美国环保署避免“膀胱癌与糖尿病风险”的砷摄取量建议,假设体重60kg成年人,每日摄取上限为7.8μg无机砷。假设每克白米(生)含0.1μg无机砷,代表每天只能吃78g米,即约2.5碗饭。
糙米因为有更高纤维含量,因此被认为比吃白米更健康。不过科学家发现,糙米里的砷含量恐比白米更高,因为砷主要集中在米糠层,吃1碗糙米饭,就会达到每日摄取上限。
3种除砷煮饭法 减致癌风险
要预防摄取过量的致癌物砷,黄献铭医师提出3个煮饭方法,有效减低多达73%米中的砷:
如何煮饭降患癌风险?
1. 预蒸再煮法(可减少73%的砷)
步骤:
- 将米洗净后,先隔着蒸架透过蒸气逼出米外层的砷,或直接倒入滚水预煮5至10分钟。
- 倒掉预先蒸煮使用的水或蒸气冷却凝结的水分,当中含有高浓度砷。
- 按照平日的米水比例(约1:1.5)将饭煮熟即可,不需要再沥水,米饭口感与一般做法类似。
2. 传统南亚沥水煮法(可减少57%的砷)
步骤:
- 反复清洗米,直至水变清。
- 用1:6的米水比例将饭煮熟。
- 煮好后把米汤沥掉。
3. 洗米3次(可降低83%的致癌风险暴露)
步骤:
- 将米清洗3次。
- 用大量水煮,米水比例1:6。
- 煮熟后沥掉多余米汤。
白米含砒霜改吃这些主食更安全?
根据香港食安中心资料,砷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元素,可分为有机砷、三价无机砷和五价无机砷三种形态。无机砷通常被认为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毒性影响,而有机砷的毒性则低很多。由人类活动产生的绝大部分砷化合物属于三氧化二砷。这种无机砷化合物又称为砒霜。
由于大多数砷化合物可溶于水中,故这种金属较常见于海产,尤其是贝类。使用含砷的农用化学物会令砷在土壤和植物中累积,但这只会导致微量的砷残留在食物中。
食安中心指,与其他谷物相比,米尤其吸收较多的砷,而无机砷是米中砷的重要毒性形态。由于碾磨过程能把含有大部分无机砷的谷皮去掉,故精米(白米)的无机砷含量较糙米为低。不过,进食糙米亦有益处,例如高含量的膳食纤维。
除了透过先洗米、加入大量水煮饭及弃掉过量的水,食安中心亦建议消费者考虑选择多食用其他谷类及谷类制品,例如面条、燕麦片及面包,其无机砷含量一般较米为低。
资料来源:中西医师黄献铭aka阿铭师、食安中心
T10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