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香港移民潮
【阿朗專欄】我們只是一個數字
【港人移加571/阿朗專欄】我的開放式工作簽證(OWP)還有數個月便到期。雖然我已在三個多月前申請選擇性開放式工作簽證(OOWP),可是當時候官網上顯示之申請處理時間已達兩百多天。因此我申請的新工作簽證,能否在我現有工作簽證到期之前獲批,實在是「很加拿大」,而且是「很IRCC的加拿大」。
【咕菇固專欄】多倫多的宵夜
幸好,我的另一個室友這些年深受時差影響,腦子裡好像還停留著香港時間,成了不愛睡覺的夜貓子,對半夜覓食頗有經驗。根據他的情報,多倫多凌晨還在營業的食肆不多,大多集中在士嘉堡。就這樣,我們一行三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純一專欄】加拿大日,不只是煙花
【港人移加568/純一專欄】每年加拿大國慶,都會有人背著摺椅,帶啤酒到湖邊等煙火;超市職員會問你長週末有何計劃,語氣特別輕快;有人會說HappyCanadaDay,但語調又不像新年那麼隆重。這種鬆散的慶祝方式,某程度上好像才最加拿大。
【佚民專欄】救生艇也要移民?
相對之下,這個改變或許沒有那麼重磅,卻比前者有更直接的影響。本身人道類別的配額就不多,然後隨着世界局勢瞬息萬變,每逢各地戰爭迸發,加國政府針對該地推出的臨時措施也會對這類別的配額和審批速度產生影響。雖然官方還未有十分正式的稿件宣佈將救生艇移至經濟類別,但相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大家自然希望這做法能對審批速度起到正面作用。
【咕菇固專欄】人人都可以是廚神
遙想當日我的室友也就會煮煮公仔麵的,大多時間煮飯都是由我負責。後來讓他慢慢也開始加入這個廚房,剛開始也就負責炒炒菜,往後他自己也自學了一大堆菜式,反正只是跟著YouTube看幾遍,煮出也是似模似樣。有時也不知道是現在知識太開放還是他廚藝天賦真的不錯。
【純一專欄】回家的感覺
【港人移加563/純一專欄】我昨晚剛從日本回來,三個禮拜的旅行,吃得很好、看得很多,也確實感覺到一種久違的安全與秩序。日本地鐵乾淨得像醫院,便利店的小吃能吃出感動,大家說話輕聲細語。我一邊感嘆著「怎可以這麼精緻」,一邊也開始懷念加拿大的隨性鬆散。
【佚民專欄】燒烤爐上的鮮肉
【港人移加562/佚民專欄】最近和在香港的朋友談天敍舊時,經常聽到他抱怨炎熱的天氣,令我勾起不少不快的回憶之餘,也有點慶幸脫離香港那種亞熱帶的濕熱。不過這星期的多倫多,卻帶來了另一種可怕的感覺,體感40度的天氣可不是說笑,一走到戶外便難受得很。如果說香港的濕熱就像蒸籠般,加拿大的太陽就如同燒烤爐,像烈火般灼熱。
【阿朗專欄】來得及時的冷氣
【港人移加561/阿朗專欄】過去幾天多倫多的氣溫,最高溫度達到攝氏37度。這是我來到多倫多接近三年的時間,最熱天氣的日子。由於加拿大的氣候乾爽,流汗的機會較少。一般我都是在踏單車,或打羽毛球時,才會汗流浹背。
【咕菇固專欄】天下黃牛一樣多
【港人移加560/咕菇固專欄】本以為逃離香港數千公里、落腳多倫多,終於可以遠離那種全民搶購、萬物皆「炒」的都市病。誰知Jellycat楓葉公仔一出,才發現「炒賣」根本是人類的天性。社交媒體上看到不少人早早就駐紮店外,看到擠滿Indigo門外的人潮,讓我深深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離開了香港。
【純一專欄】思鄉的胃口
【港人移加558/純一專欄】轉眼間,我已在日本旅行了三個星期,這趟旅程也即將進入尾聲。由六月初出發至今,走過不同城市,體驗了各種人情風貌,嚐過不少當地美食。然而在旅程的最後一週,我的胃口開始「思鄉」。
【佚民專欄】二手車交易程序
【港人移加557/佚民專欄】困擾我們家幾個月的交通問題總算有了新進展,託好友推介,我們找到了一輛名副其實的「錢七」,哩數雖高但性能仍然良好,由於我們也只需要一輛往返公司的「腳車」,功能之類的額外因素統統都不是我們的考慮。好友也替我們爭取了十分便宜的價錢,我們稍微試了一會車,基本上也花不了多久便一致通過了,接下來的就只是例行的文書工作。
【阿朗專欄】不能受批評的國度
【港人移加556/阿朗專欄】我現在使用的智能電話,原本就是我在香港正在使用的。加上在加拿大的日子,我的智能電話已使用了超過五年了。除了電池可持續使用的時間減少之外,智能電話的運算速度也減慢了。以我的財政狀況,智能電話可算是「奢侈品」。不過,除了日常生活消閒以外,工作上也需要使用到智能電話的流動應用程式。於是,我還是計劃購置一部新的高階智能電話。
【咕菇固專欄】綠色超市的碩士生
從前在香港,他西裝筆挺,專業人士,滑鼠點得多了,那時的老毛病名字也相當優雅,叫「網球手」。如今每日在綠色超市搬運貨物,膝頭蓋時有怨言,說來說去也是四個字「腰痠背痛」。命運總愛捉弄他,把他從冷氣辦公室扔進貨倉,他只有高學歷卻沒有好體力。
【純一專欄】旅居的可能性
我十五歲從香港搬到多倫多,之後的人生基本都在北美展開。升學、工作、學會怎麼獨立處理生活瑣碎事,慢慢建立了熟悉的節奏。亞洲對我來說,既不算陌生,也不算熟悉,像是童年的根,卻從來沒在這裡真正生活過。
【佚民專欄】聚餐食物的煩惱
【港人移加552/佚民專欄】三年以來,無論我們搬過了多少次屋,我們家總是成為朋友們最常到訪的聚餐地點。作為主人家,每次都要為準備甚麼食物而煩惱,在NorthYork居住那段時間,附近餐廳繁多,雖然有不少菜式選擇,但比如韓國菜、越南菜等,都很難以合理的價錢滿足十數人的胃口,來來去去,最後還是叫薄餅、壽司之類的食物。
【阿朗專欄】喊破喉嚨的冰壺比賽
【港人移加551/阿朗專欄】在朋友圈中,總有著天生熱愛嘗試各種體育的運動型友人。上星期朋友提議去試玩冰壺(Curling)運動。原來冰壺在加拿大是一項非常受歡迎的冰上體育活動,而且是加拿大在冬季奧運中的強項運動之一。難得有朋友積極組織大家一起嘗試冰壺,我們也很快集合了足夠人數,並成功預訂了冰壺場地和安排了教練。
【咕菇固專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這個世界被這類「聰明人」玩壞了。他們鑽空子,玩弄制度,不覺羞恥,反而引以為傲。聽說最近連車行的lease條款也變得越來越嚴,原因無他,只因不少人來加拿大短短幾年,車未到期,人已失蹤,留下一堆爛帳。於是,車行學乖了,不再輕易信任,制度開始收緊,受影響的卻是那群原本安分守規矩的普通人。
【葉珮泓專欄】多倫多裁員潮
【港人移加549/葉珮泓專欄】這兩年零星聽見大行裁員消息,但幸運身邊人和自己都沒有親身「中招」,直到剛剛這星期,裁員風暴終於吹至自己眼前──公司一天內解僱超過半百人。
【純一專欄】亞洲風席捲加拿大?
【港人移加548/純一專欄】近幾年,在downtown經過唐人街、韓國街,或是在QueenWest甚至DundasStreet上那些亞洲設計感十足的小店時,我總會有一種奇妙的錯位感。彷彿我不是生活在北美,而是被捲入了亞洲城市的支流裡:首爾的cafe、東京的藥妝店、香港的茶餐廳等,在多倫多的街道上,現在它們幾乎無所不在。
【佚民專欄】馬路上的掠食者
【港人移加547/佚民專欄】汽車於香港和加拿大有着差天共地的地位,在香港長大要不是對汽車有莫大的興趣,基本上沒有一點相關知識也毫無影響;但在加國長大的話,有不少機會接觸汽車之餘,有些父母甚至會親自充當教車師傅,自小便配備一些汽車的知識。亦因如此,我和室友即使人多勢眾,但學會駕車之後,對於汽車的相關資訊仍是一知半解,經常要花很多時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