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香港移民潮

【阿朗專欄】消失的節日感

說回今年的端午節,是落在星期六的,因此在香港就沒有補假的安排。對於每週一至五,五天工作的朋友,有些人會在群組嘆氣說「蝕了一天的假期」。對於在加拿大的香港人,我們當然沒有「蝕」,可是我們也永遠再「賺不到」了。

【咕菇固專欄】專業「搬屋師」

不同於香港那種「搬屋等於大事發生」的稀有性,這裡的人像蒲公英一樣,冬天一過,就會隨風飄散,並不是不喜歡逗留,只是很多原因。房租漲了,房東賣樓了,或者就是純粹覺得該換一個空氣不太乾燥的地區住。對於租來的地方,實在不要留太多感情。

【純一專欄】Yonge Finch治安

【港人移加543/純一專欄】Yonge-Finch這一帶,我住了六年多七年。這裡交通方便,亞洲美食多,旺中帶靜。晚上回家時,我總愛戴著耳機慢慢走。雖然比不上downtown的多姿多彩,但勝在安穩。在這區過日子,是可以放心的。

【佚民專欄】尋車雜談

【港人移加542/佚民專欄】經歷了半個月毫無頭緒、連碰釘子的尋車之旅,其間遇上了不少十分吸引的二手車或接租選擇,就算通過了試車的一環,但上網付費檢查了車輛的過往紀錄後又令我們立時卻步。雖說不上是二手車陷阱,只是要找到具備從未出過意外、定期維修保養、里數不會過高等特質於一身的車,卻是談何容易?除非「撞手神」,否則真的不知等到何時。

【阿朗專欄】多倫多司機的駕駛態度

【港人移加541/阿朗專欄】一直認為,在香港駕駛車輛並非一件有趣的事情。除了香港的道路較為狹窄,駕駛時並不輕鬆以外,香港人的步伐急速,司機往往駕駛車輛時都較為進取,也徧向不會禮讓。到達加拿大之前,心裏的認知是,加拿大地方足夠大,興建的道路很廣闊,再者加拿大人生活節奏較輕鬆,駕駛車輛時是理應很禮讓的。可是現實與夢想總有一些距離。

【咕菇固專欄】雞蛋與高牆

【港人移加540/咕菇固專欄】年輕時,第一次認識村上春樹,那時他在以色列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但當時正值加沙戰爭。在日本,許多人勸他不要出席頒獎典禮。但他最終還是去了,並在台上說出一段簡單卻深邃的演講,就那段著名的「雞蛋與高牆」。

【葉珮泓專欄】地鐵的藝術空間

在多倫多,坦白說連TTC日常運作資源都欠奉的情況下,作為乘客的需求只是希望座椅不要被無家者的行裝弄污或有水漬而已,始終沒有人希望一坐下便是一屁股水。在我來多倫多那年,更詫異於站內和車廂竟然只有寥寥可數廣告,令我不禁慨嘆自己的思考邏輯太商業化。但缺少廣告,不代表多了些空間裝飾,反而近這一年來,月台上多了些電子廣告板,多了些電影海報,才覺得站內繽紛起來。

【純一專欄】斷磅計thrift store

【港人移加538/純一專欄】上星期一,我作為contentcreator受邀出席一間新開的二手衣物店pre-launch。那天陽光不錯,我一邊喝咖啡一邊走過去,心想就當散步,順便看看有沒有什麼驚喜。

【佚民專欄】換車的煩惱

【港人移加537/佚民專欄】相隔了兩年多,最近又要再與室友商討買車租車事宜,畢竟剛來加拿大時租的車輛已經到了歸還的倒數階段。我們曾經嘗試租新車和買二手車,今次大家都開始考慮是否要接租,一來通常會比等待新車更快,二來偶爾會遇上月供較便宜的選擇,讓我們對這選擇很有興趣。當然這也是一把雙面刃,若車子本來已有暗病的話,屆時歸還必須花費修理,諸如此類,令我們既擔心又興奮。

【阿朗專欄】多倫多公寓管理的體驗分享

剛搬入時,管理處為我登記了電話號碼,讓我可以透過手機遠程開啟公寓大門,因為這裡不像香港,公寓內部通常沒有對講機可直接開門。當天的保安人員用近乎命令的語氣,要求我走到門外,在對講機上輸入一組數字,測試手機是否會響起以啟用開門功能。整個過程,他僅坐在保安室內,高聲指揮我來回操作。當時剛到新環境,就糊里糊塗地配合了。

【咕菇固專欄】我的異鄉同事

【港人移加535/咕菇固專欄】來到加拿大之後,工作環境確實有些不太一樣。一來接觸到的外籍人士多了不少,尤其是來自中美洲或北美洲交界的,比如墨西哥。坦白說,過去我對墨西哥的印象,大概只來自四年一次的世界盃,又或者光輝的馬雅文明或是亡靈節,但其實更多是新聞裡那些驚心動魄的毒販故事。除了這些,我對那片土地的認識真不多。

【阿朗專欄】逃不出赤貧的漩渦

現實上,薪金上漲的幅度遠遠追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在安省,一件貨品加價10元,税後其實加幅等於11.3元。如果是外出用膳,加上15%小費,加幅其實已經達到12.8元。在多倫多,若你年收入約在$50,000–$100,000之間,綜合稅率(聯邦+安省),平均有效稅率大約28–32%。這樣的話,税前薪金究竟要上漲多少,才抵消10元的貨品或餐費的上升呢?

【葉珮泓專欄】對抗紫外線

【港人移加534/葉珮泓專欄】多倫多氣候乾爽偏涼,冬季又長,而冬季的日照時間又極短,一到夏天人們總會貪戀那得來不易的陽光和溫暖,但忽略了其實冬天日照有多短,夏季的日照就有多長、紫外光就有多強。

【純一專欄】入春的多倫多

【港人移加533/純一專欄】多倫多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三月的時候還常常下雪,到了四月,風裡仍是冷的。人們早就穿上春裝,但樹還沒開花,街角的草地也沒綠。像是在等什麼似的,一切都慢半拍。直到某一天,陽光忽然變得柔和,風也開始輕了,春天才真的來了。

【佚民專欄】係咁先啦

【港人移加532/佚民專欄】上周末閒來無事,便陪同朋友到CFMarkville逛一下鞋店,本來我就只是抱着看一下的心態,即使低頭看到腳上穿着的那雙幾近有十年歷史的球鞋,也沒有執意要買雙新鞋。不過逛了幾間鞋店,探頭看了幾次價錢,想不到竟然和以前在香港買鞋時的價錢差不了多少,也算是又打破另一迷思了。

【咕菇固專欄】港式麵包世界第一?

【港人移加530/咕菇固專欄】來到多倫多三年,還是不太習慣這裡的麵包。不是說吃不下,只是總覺得,它們名字一樣,但跟亞洲人吃慣的是另一個物種。硬邦邦的表皮,乾燥的質感,像是武器,也像是拿來防身。曾經有段時間想用bagel當早餐,但很快打消這個念頭,實用是吃不消。

【葉珮泓專欄】尋新意

【港人移加529/葉珮泓專欄】自從在Downtown上班後,通勤路上就很少經過大片草地,家住Condo,樓下花圃有專人打理,便很少再見到漫天遍野的小黃花。

【純一專欄】紐約七年後

【港人移加528/純一專欄】這個周末我去了紐約,距離上一次已經是七年前。那時我剛升上大一,寒假和好友一起來住了兩個星期。再早一次是高中時,去參加模擬聯合國。那兩次的經歷都很難忘,紐約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充滿新鮮感、節奏快又刺激的城市,每天走在街上都像走進一部電影。

【佚民專欄】離加出走?

前天在茶餐廳吃飯時,偶然聽到旁桌的幾人在聊天,驟眼看去,他們已有五十來歲,其中兩夫妻和友人談到正籌備賣掉在加拿大的房子,然後到中國過退休的生活。原本正在看書的我聽到這裡打了個突,不由自主地將注意力放在了他們的對話上。說到移居的原因,他們的主要考慮,原來是發覺這裡的治安愈來愈差,比起以前能夠敞開大門而又不怕安全問題,現在感覺不敢這樣做了。

【阿朗專欄】多倫多配匙大作戰

【港人移加526/阿朗專欄】不久前,我不小心遺失了目前租住公寓的大門鎖匙。這把鎖匙是我當初用房東提供的原裝鎖匙,複製而來的。我當時配了兩把,現在僅剩的後備鎖匙雖然還能應急,但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決定再多配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