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专栏
【高清专栏】中文国际化
袁和平打入荷里活之后,带了一批又一批龙虎武狮去教会洋人吊威也,而龙虎武狮又不大会英文,洋人听武师说吊威也,听得多了便照讲唔咸唔淡的中文,讲得多了,今天就当是英文来用,洋人演员全部识听识讲吊威也。
【高清专栏】厨余以前叫馊水
城市的兴衰,可以从市民丢弃的垃圾看得出来,如果丢出来的东西,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例如自行车、电视、枱凳、睡床......
【高清专栏】提起腐乳口水流
岔开一谈,腐乳的大小,约等于一粒“方糖”,但不叫作一粒、一颗、一块……而是叫作“一砖”。砖头比腐乳大得多,为何以“砖”来做腐乳的数量单位?你若问廖孖记,相信他们也张口结舌蒙查查。
【高清专栏】香港腐乳两大名牌
廖孖记是百年老店,贵记是后起之秀,但也有六十年历史,是前者的唯一竞争对手,两间名店,把其他对手远远抛离。
【高清专栏】别让人知你博学
倪匡靠写作而成为富豪作家,记者访问他时,例必问他,这么多作品,是什么原因使他有源源不绝的灵感?倪匡都只是一脸茫然之色,傻笑答曰:我自己也不知道,总之一拿起纸笔,就自自然然会写出来,他还强调,我写作从来“唔经大脑”,手腕会自动操作,一挥而就。
【高清专栏】陈年事物当新鲜
低空经济古已有之,并非新鲜事物。记忆所及,有些大公司在五十年代,已懂得用低空飞行的工具来完成交收,这与今天的低空经济无异。
【高清专栏】低空经济唔实际
现时的都市,全是向高空发展,地面的公路亦甚挤塞,根本不适合无人机作“低空飞行”,除非所有都市,都建筑在地底,地面是一片平原,无人机才有用武之地。
【高清专栏】金庸改版有隐衷
金庸的作品,一改再改三改,有些情节,改到与“古本”面目全非,遭超级“金庸迷”非议,其实他们不知金庸有其隐衷。
【高清专栏】擦鞋老豆状元仔
有些喜欢讨好上司的员工,被人嘲讽是“擦鞋仔”,其实他们并没有替上司擦皮鞋,为什么叫他们做擦鞋仔?大家可有想过,托大脚、拍马屁,与真正以擦鞋谋生的擦鞋仔有什么关系?说出来也颇有根据。
【高清专栏】低价高招抢人才
高官常说,要去外国抢人才,不知是如何抢法?更不知怎样才能得到真材实料的人才?即使给你抢得到人才,成本也不低,因为对方明知你来抢,必然吊起来卖,坐地起价;若果是透过“猎头公司”抢人才,手续费也决不会便宜。
【高清专栏】高价卖“下栏”
曾经谈过,食店生意淡薄,如果不加价、不收小费,能否转亏为盈赚大钱呢?绝对可以,这个奇蹟,香港曾出现过。
【高清专栏】唱歌一定要大声
有位教育界人士认为,严肃的赞歌,学生在大合唱之时,声音不够响亮,应该要大声唱出来才对;坊间不明其理何在?追问之下,那位人士补充说:其实任何歌曲都要“唱得够大声”,高清对比,不敢认同。
【高清专栏】妙笔骂朝廷
悬疑的灵幻小说,最怕“眼高手低露了底”,若写鬼故事,一早写明“那个红衣少妇就是来索命的厉鬼”,读者会觉乏味,写侦探小说,也是最忌一早写明那个人是凶手,读者也无兴趣追读下去。作者可以用“不着痕迹的提示”,让读者觉得是“自己破案”,那才是高明。
【高清专栏】老师顽皮学生乖
平生有幸,得遇两位好老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很相似,都是以“顽皮捣蛋、作弄人”的方法开始,看似是误人子弟,实质是作育英才的捷径速成。
【高清专栏】山洞藏厉鬼
学生最怕上“古文”堂,因为严肃正经有沉闷,兼且古文难解难明,但高清有幸遇良师,启业的第一堂课,他不教古文,改为“讲鬼古”,同学都集中精神,细心聆听。
【高清专栏】古天乐斗黄子华
电影《九龙城寨》票房冲破八千万时,以登上十大卖座排名的第二位,仅次于《毒舌大状》,当时大家都开注,《九龙》的总收入会否超越《毒舌》
【高清专栏】高贴士赶客
百物腾贵,经营成本上升,饮食界加价无可厚非,但是加价之后,利润仍然是大不如前,究其原因,就是消费者难以负担急性的高价,减少出外饮早茶与食晚餐,再加上“贴士”的收费大增,这个“两难”之困局,大家都一筹莫展,若想解决问题,最好先看看双方的苦况。
【高清专栏】没有垃圾的日子
港府宣布暂缓执行垃圾收费,此乃意料中事,并非高清马后炮,而是当高官“教导”市民:“要先把垃圾放进坚固的胶袋,然后再套多一个易穿易漏的胶袋……”,高清闻言喷饭,同时亦料到,垃圾收费的政策因高官的“教导”而被判“死缓”。政策其实已死,那个“缓”字只是官方顾全面子的遮丑布而已。
【高清专栏】警察收钱做特务
特务必定隐藏身分,然后暗中从事间谍工作,但是有些特务,却公开表明自己的正职是警察,做特务只是兼职而已,如此诚实,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