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移民
【咕菇固專欄】20元的邊界
【港人移加515/咕菇固專欄】移民加拿大後,我漸漸意識到,自己的人生無形中出現了一條非常明確的消費界線,就是二十加元。是的,無可否認,二十元,這個數字...
【2025聯邦大選】前朝對人口爆炸進退失據 新移民想聽未來領導人如何亡羊補牢
【星島綜合報道】加拿大自新冠疫情之後出現人口爆炸,導致問題叢生,有新移民認為是政府未能提前制定規劃,讓後來者順利融入社會令其成為受害者,值此大選之際,就呼籲未來領導人正視問題,著手補救。
【葉珮泓專欄】這樣的職場文化合理嗎?
以我在香港咖啡店的兼職經驗,訓練期間會按合約上列明的時薪計算,正式上班時以打卡為準,計算薪金,當然也有無良顧主會以「十幾分鐘咋嘛,你抵諗啲」來毎天佔用員工時間,但「均真」的做法始終是以5分鐘或15分鐘為單位,超時15分鐘,又不足30分鐘就當作15分鐘計算,視乎公司政策。故此,我們對加拿大此處的處理手法真的有點不解,不確定是此處慣例,或是真的不合規矩。
【純一專欄】香港的(不)變化
【港人移加513/純一專欄】這個月,我請了三個禮拜假回香港,主要是為了換新身份證、探望家人以及去日本旅行。從高中開始,每次回港都是隔年或隔幾年的,所以習慣了每次回來看到大變遷,畢竟香港不像加拿大般十年如一日,這座節奏快速的城市每分每秒都在更替。
【佚民專欄】加拿大,下一站?
【港人移加512/佚民專欄】前幾天整理電話裡的照片時,看到僅有的數張就學時期的合照,仔細算起來,照片中的不少人都已經離開了香港,有的選擇到台灣進修,有的與家人移居至英國,要再次聚首一堂,相信就像九星連珠般難上加難了。若說2020年代的香港人經已花果飄零或許也不為過,畢竟現今的香港好像已經容不下香港文化,怎會料到倪老《追龍》裡的一個個預言會應驗得如此之快。
【阿朗專欄】救生艇上的三年又三年
一個本身不該發生的流程,變得複雜且帶著被拒的風險。我天真的在想,已經入紙申請永久居留權的「救生艇」港人,我們的工簽是否可以自動續期?或者只須提供簡單的資料更新?又可否直接到ServiceCanada辦理及領取延續之工作簽證?我知道這些想法都「很不加拿大」。
【咕菇固專欄】周星馳Trivia Night
【港人移加510/咕菇固專欄】上星期五(11日)的時候,參加了CCUE舉辦的「周星馳TriviaNight」,其實這種「TriviaNight」在外國一直很盛行,只是題材都是《星球大戰》、《魔戒》,我不太感興趣。所以今次能夠有如此「香港化」的題材,是我熟悉的語言,而且價格也算親民,就毫不猶豫報名了。
【葉珮泓專欄】人生永遠在騷動
當然,也可能是多倫多的春天太迷人,令人迷惑──微涼的天、蒼綠色的灌木配上剛冒出新芽的筆直大樹、寧靜小區裏外形不同但和諧有序的獨立屋,比任何時候都更能提醒自己的生活比起數年前,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純一專欄】關稅大戰:選購本地貨
【港人移加508/純一專欄】最近美國宣佈對全球多個國家加徵關稅,加拿大當然也榜上有名。新政策一出,不少美國貨品會變得更貴。我消費時一向都不太講究產品產地,更多時候是習慣,以及價錢。從小用某個牌子、朋友推介的、超市最顯眼那排。
【佚民專欄】等待PR可以離境嗎?
其實所謂申請PR後能否離境的問題,早已是新移民之間的老生常談,由於移民部沒有明文規定主申請人在遞交申請後能否離境,總有人會想走一走灰色地帶,無論是回「家鄉」日本大吃大喝,抑或回家鄉香港處理緊急事務,都會擔心萬一離境後會否影響PR的審批結果。而以前在移民公司工作時,我們對客人的說法都是盡量留在境內,若堅持要離境的話,只能說是風險自負了。
【阿朗專欄】救生艇上團結的力量
【港人移加506/阿朗專欄】加拿大政府去年底對香港人「救生艇」的政策改變,以致移民局對永居申請的停滯,和審批過渡性開放式工作簽證時的錯判,讓一衆已入紙申請永居權的香港人,處於極大不確定性的處境。面臨停工,停學,失去醫療保障,失去身份的人道危機。
【咕菇固專欄】得油價得天下?
【港人移加505/咕菇固專欄】還記得剛來到加拿大的時候,我對「油價」並不太上心。說到底,那時沒有車,每天乖乖的搭著巴士過活,那時著眼的更多只是「車費」,油站上的標價似是我車途上的一道風景或是油站的一個擺設,只依稀記得那時的價格還是雙位數,至於算是貴還是便宜,卻統統一概不知。
【有片/星島網直擊】「救生艇」永居審批及工簽申請阻滯重重 多倫多400港人出席集會表達訴求
【星島網特約記者報道】近月,香港人申請加拿大永久居民,俗稱「香港救生艇」的「HongKongPathway」政策亂流頻生。是以,一群在加香港人組織「HongKongPathwayBacklogActionGroup」,自發於溫哥華、多倫多及卡加利三地舉辦「Letusstay」集會,表達香港人對移民審批的不安和訴求。
【葉珮泓專欄】動盪春天
今年就要準備入籍了,也許成為一個真正的「加拿大人」,不只是適應四季輪替與文化差異,更是慢慢學會理解這片土地的脈搏——學會關心、參與、甚至在未來某一天投下一票時,心中已有一份清晰的立場與責任。對於政局的動盪,我仍有許多不了解,也難以即時掌握所有脈絡,但至少,我開始有所感受。這或許就是移民生活中,另一種慢慢生根的開始。
【純一專欄】長途機恩物
【港人移加503/純一專欄】每次回港,那十五小時的機程都令人難熬。以往當學生時,回港放暑假的時間充裕,不太在乎花些時間適應時差。但現在出來工作,固然是用盡假期回港兩三周,所以自己想充分利用每一天,與親友聚聚,也想看看香港現在的模樣。這次我的到達時間為下午兩點多。雖然我在飛機上可以看電影、聽音樂,但因為擔心到埗後適應不了時差,還是得強逼自己睡著。
【佚民專欄】偽春天的來臨
【港人移加502/佚民專欄】自從三月頭轉為夏令時間後,每天的白晝時間變長了,下雪的次數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令人討厭的微雨。種種變化,偶爾會令人有種春天來了的錯覺,但四月的天氣就像愚人節般,也不知道孰真孰假,前幾天終於能穿起短袖短褲走在街上,現在又忽然說會下起冰雨來,周四的溫度又預計會飆升至接近攝氏20度,然後下周又會再降雪,翻來覆去的甚至比IRCC的審批準則更難猜!
【阿朗專欄】救生艇上陌生的我
兩年多前,我坐上由加拿大給予香港人特別派遣的救生艇來到了多倫多。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制度,不同的生活方式,獨特的風土人情。來到加拿大展開人生新旅程的香港人,大部分人在享受過短暫的蜜月期後,或多或少都歷過接下來適應期的陣痛。而我亦不例外,在這段適應期面對各種現實生活的挑戰,和情緒上的高低起伏。
【咕菇固專欄】香港人的不團結DNA
初到埗時,相信不少有心人也想要建立「香港人烏托邦」,結果呢?不過幾年光景,就變成「你有PR我無PR」的階級鬥爭,或者「我搵到工你仲失業」的冷嘲熱諷。港人的移民計劃彷彿變成了零和遊戲,同坐一救生艇,卻變了誰比誰更快到岸。
【葉珮泓專欄】願你永遠不會感到寂寞
【港人移加494/葉珮泓專欄】這幾天,因為一名來自香港的移加YouTuber在影片中分享工簽續期被拒的經驗,網上各平台上的香港人皆議論紛紛。諸如此類的評論乃至紛爭其實一兩年前「15/16苦主」爭取放寬「救生艇計劃」時已暗暗出現,只是隨着救生艇計劃大限將至、審批時間延長,這類討論亦進入白熱化階段。
【純一專欄】初試足科醫生治療
【港人移加498/純一專欄】我喜歡每天出汗舒壓,但外面寒風瑟瑟,使得我不想特意出門到瑜伽studio上課,所以自去年冬天起,在樓下跑步機跑步成了我每日習慣。但自上兩個禮拜起,左右腳的中趾出現瘀青,指甲底下紅紅紫紫的,不小心碰到或輕輕按到時,都會感到痠痛。其他腳趾甲都有出現變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