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移民

【咕菇固專欄】摸不透的信用評分

【港人移加585/咕菇固專欄】在加拿大我並沒有養甚麼寵物,唯一一直用心栽培的大概只是我的電子寵物——迷一般的信用評分。令人感恩是我的這個電子寵物並沒甚麼先天缺陷,養起來也是順手一點,不像我認識的朋友,幾乎問題連連,很容易跟人撞上,結果分數長期卡在600以下,弄得自己都是麻煩。

【陳鵡專欄】加拿大中文課的小影帝

【漂流教室】上學期我教的是「BasicChinese」,顧名思義,就是給完全不會中文的學生設計的課程。明文規定:母語是中文的學生不得修讀。結果開學第一天,我一進教室,差點以為走錯棚——怎麼有一半的學生來自台灣、香港和中國?這是中文零基礎班,不是「華人同鄉會」啊!

新移民缺信用紀錄被迫預繳房租 港青過來人教你幾招過關

【星島綜合報道】新移民除了要為找工作、找居所和準備申請永居等事情煩惱外,還普遍面對著一個難題,那就是沒有本地的財務信用紀錄,導致處理生活上大小事務都障礙重重。據...

【純一專欄】多倫多文化體驗:韓國米酒製作

【港人移加583/純一專欄】我最近參加了一個由Wondermak舉辦的韓國米酒(makgeolli)工作坊,兩堂課讓我從一個單純的喝酒人,變成一個把米漿帶回家照顧的瘋子。

【佚民專欄】一天的最後任務

【港人移加582/佚民專欄】自從家裡有了車後,油價便一直成為了自己最著緊的一項消費,畢竟是必要的費用,而且並不便宜。從前住在NorthYork時,每次下班回家時,都會在GoogleMap四處尋找較為便宜的油站,但就經常被程式上顯示的油價騙過,每每到了那油站時,才發現和地圖上所說的完全不同,久而久之,便變成了一場碰運氣的遊戲。

【阿朗專欄】消失的中產

【港人移加581/阿朗專欄】在社會上,何謂「中產階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甚至在每個人自己的心目中,都可能有著不同的定義。一般的來說,中產階級是指有穩定收入、受過良好教育、有消費能力、有固定儲蓄能力、有少量資產、有實力將來擁有更多資產、有向上流的期望。然而,隨著近年環球經濟出現的變化,這群中產階級正一級一級地往下流,逐步失去本身原有的經濟安全感。

【咕菇固專欄】難以理解的Condo管理費

【港人移加580/咕菇固專欄】最近看到有condo停車場幾輛車被偷走整套車胎,賊人竟然能在停車場內花上一小時慢慢拆卸,事後大廈卻一句「監控壞了」便了事。除了感嘆多倫多治安每下愈況外,也不禁對這裡的condo管理制度產生了許多抱怨。

【陳鵡專欄】爸媽學會英文 孩子忘了中文 語言交換的悲喜劇

我在加拿大一間college教中文,學生們一個個看起來都像是「中文應該說得呱呱叫」的樣子——畢竟爸媽都是中國人,有些甚至是從中國、香港、台灣直接搬來的。結果一開口,我差點以為我走錯教室,來到ESL班。

【純一專欄】Port Hope:北美小鎮的尋常

【港人移加578/純一專欄】上周末的陽光燦爛,我與父母弟弟隨興來到PortHope。爸媽對於這座小鎮心中帶著一絲期待,但走過幾條街道,我更肯定北美小鎮都是一個模樣。

【佚民專欄】潛伏多年的「癌細胞」

【港人移加577/佚民專欄】來了加拿大三年多,拖延症不但沒有好轉,偶爾甚至比在香港讀書時更為嚴重。自從到埗加拿大申請第一張信用卡而開啟信用評分的戶口後,我的Equifax戶口便頻頻出現不屬於自己的資料,一些不明的地址、電話號碼也罷了,至少不會影響評分。但其中有一個欠繳信用卡款項的戶口卻莫名奇妙地一直存在着,令我的信用評分長期處於600分以下的差勁等級。

【阿朗專欄】父親的愧疚

【港人移加576/阿朗專欄】上星期跟朋友阿晴約了見面聊天。阿晴他是「蒸B」的,和我同樣是大約在三年前到達多倫多。阿晴和太太帶著就讀高中的兒子,一起來到加拿大重新開始新生活。之前聽阿晴說,他兒子的天賦能力不足,沒法應付香港完善的教育制度,學業一直處於不達標的狀況,亦因而一度陷入情緒困境。

【咕菇固專欄】思「鄉」的終點

當然這個現象也不僅限於新移民,那怕是認識很多的老華僑,也許他們並不癡狂的認為日本是家鄉,但返香港順道去日本就是金科玉律,就是一種定律,可以說是撼動不得。不過試想想,你花了大筆錢,飛過大半個地球,如果只是為了回香港,確實有點浪費,就像光顧一間餐廳,把前菜吃了就算,完全不等那份主菜上來,就施施然結帳打道回府,實在是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

【純一專欄】Hanlan’s Beach週末午後

【港人移加573/純一專欄】上週末陽光明媚,有微風不算太炎熱,我和好友決定到沙灘曬太陽放鬆。雖然我們之前也去過TorontoIsland的其他幾個沙灘,但這竟然是我第一次去Hanlan’sPointBeach。沒想到,它這樣就變成我在多倫多最喜歡的沙灘。

【佚民專欄】找一輛愛車

【港人移加572/佚民專欄】小時候對車有股莫名的興趣,無論是那時似明非明的汽車雜誌、Nokia手機裡內置的賽車遊戲,以至親戚家裡的汽車模型,統統都能讓我把弄上個多小時。作為一個不太稱職的車迷,比起很多有深入研究汽車的朋友而言,我只是一知半解而已,但總是無法抗拒汽車的吸引力。相對於香港,加拿大對我這種人而言,就像開放了地圖上未解鎖的地區般,有很多未知的可能性。

【阿朗專欄】我們只是一個數字

【港人移加571/阿朗專欄】我的開放式工作簽證(OWP)還有數個月便到期。雖然我已在三個多月前申請選擇性開放式工作簽證(OOWP),可是當時候官網上顯示之申請處理時間已達兩百多天。因此我申請的新工作簽證,能否在我現有工作簽證到期之前獲批,實在是「很加拿大」,而且是「很IRCC的加拿大」。

【咕菇固專欄】多倫多的宵夜

幸好,我的另一個室友這些年深受時差影響,腦子裡好像還停留著香港時間,成了不愛睡覺的夜貓子,對半夜覓食頗有經驗。根據他的情報,多倫多凌晨還在營業的食肆不多,大多集中在士嘉堡。就這樣,我們一行三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純一專欄】加拿大日,不只是煙花

【港人移加568/純一專欄】每年加拿大國慶,都會有人背著摺椅,帶啤酒到湖邊等煙火;超市職員會問你長週末有何計劃,語氣特別輕快;有人會說HappyCanadaDay,但語調又不像新年那麼隆重。這種鬆散的慶祝方式,某程度上好像才最加拿大。

【佚民專欄】救生艇也要移民?

相對之下,這個改變或許沒有那麼重磅,卻比前者有更直接的影響。本身人道類別的配額就不多,然後隨着世界局勢瞬息萬變,每逢各地戰爭迸發,加國政府針對該地推出的臨時措施也會對這類別的配額和審批速度產生影響。雖然官方還未有十分正式的稿件宣佈將救生艇移至經濟類別,但相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大家自然希望這做法能對審批速度起到正面作用。

【咕菇固專欄】人人都可以是廚神

遙想當日我的室友也就會煮煮公仔麵的,大多時間煮飯都是由我負責。後來讓他慢慢也開始加入這個廚房,剛開始也就負責炒炒菜,往後他自己也自學了一大堆菜式,反正只是跟著YouTube看幾遍,煮出也是似模似樣。有時也不知道是現在知識太開放還是他廚藝天賦真的不錯。

【純一專欄】回家的感覺

【港人移加563/純一專欄】我昨晚剛從日本回來,三個禮拜的旅行,吃得很好、看得很多,也確實感覺到一種久違的安全與秩序。日本地鐵乾淨得像醫院,便利店的小吃能吃出感動,大家說話輕聲細語。我一邊感嘆著「怎可以這麼精緻」,一邊也開始懷念加拿大的隨性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