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鵡專欄】虎媽的碎碎念 vs. 西方爸媽的佛系育兒
【漂流教室】有一次中文課,我們聊到了「Tiger Parent」——也就是傳說中的虎爸虎媽。我問同學們:「你們聽過這個詞嗎?」大家一臉茫然,彷彿我問的是外星語。於是我舉了個例子:
孩子滿臉興奮地說:「媽!我這次考試拿了A耶!」
媽媽淡定回:「嗯,不錯。不過你字怎麼那麼醜?」
孩子學了一整天,終於坐下來看個電視放鬆一下。
媽媽立刻出現:「你怎麼又在看電視?你不會聽聽法文課錄音放鬆一下嗎?看電視多浪費時間啊!」
這種教育風格,簡直像是把「高標準、嚴要求」刻在DNA裡。虎爸虎媽的育兒哲學就是:孩子不是用來寵的,是用來雕的!
這個詞最早來自美籍華裔法學教授蔡美兒(Amy Chua)的著作《虎媽的戰歌》。她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叫做「不當第一名就等於失敗」。
我順便問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他們的家庭教育經驗。一位本地女生說:「我爸媽從不管我成績,也不給我壓力。」
聽到這裡,來自香港的同學嫉妒得眼睛都紅了:「好羨慕你!我爸媽每天都在監督我學習,考不好還會被罵。」
日本和韓國的同學也紛紛點頭,彷彿在參加一場「亞洲父母壓力大賽」。
這讓我想起了近年爆火的Jimmy O. Yang 的段子。他說:「我爸媽從來不說『我愛你』,他們的愛語是『你吃了嗎?』、『你穿這樣會感冒』,還有最經典的:『你考幾分?你朋友考幾分?』」
他還開玩笑說,他爸聽到他要去做脫口秀演員時,臉上的表情就像聽到他要去流浪一樣:「你讀了經濟學,結果去講笑話?你是要住橋下嗎?」
總結一下:
- 亞洲父母:你考了A?那為什麼不是A+?你學了一天?那為什麼不學到半夜?
- 西方父母:你考了C?沒關係,重要的是你努力了!你想當畫家?太棒了,去追夢吧!
這不只是教育方式的差異,更是文化的深層反映。亞洲父母像是人生教練,隨時準備吹哨;西方父母則像是啦啦隊,永遠在旁邊加油打氣。
所以,下次你聽到「虎媽」這個詞,不要以為她是動物園裡的猛獸——她是家庭裡的「學習管理員」,專門負責把孩子推向人生巔峰(或崩潰邊緣)。
作者:陳鵡,中文講師一枚,教過香港幾所大學,漂洋過海來到溫哥華,繼續用中文傳道、授業、解惑(偶爾也解悶)。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