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事
【張無忌專欄】限提不限存
朋友回流香港,無忌問其原因,他苦着面說「不適應這裏的銀行規則。」無忌聞言為之大奇,急忙追問原因,朋友一五一十細說因由。
【張無忌專欄】奇才黎彼得
香港的填詞家,最多人提及的幾位是黃霑、盧國沾、鄭國江……如果在眾多名家,只選一位做冠軍,無忌可以毫不猶豫選黎彼得技壓群雄。
【張無忌專欄】浮生逸趣
這句成語,本來是形容「鳥巢」傾覆,從樹上跌到地面,巢內的鳥卵或雛鳥無一倖存。此語今天用來形容大機構倒閉,員工全部失業,兩者都大吉利是得很。在以前,形容員工全部出動,慣用「空群而出」和「總動員」來表達,值得撰稿者參考。
【張無忌專欄】中秋猜燈謎
中秋將至,又是燈謎高手的豐收期,每年此際,無忌總會憶起三叔公,他文才了得,精於燈謎,維多利亞公園的猜謎擂台,是三叔公「收割」的第一站。
【張無忌專欄】笑說台灣
年青時自恃通曉華語華文,隻身遊台必然路路皆通,豈料到當晚,在夜店吃「牛肉湯麵」就鬧了一個大笑話。
【張無忌專欄】花名拉雜談
求學時期,學生戴眼鏡,一律被人叫四眼仔、四眼妹;沈殿霞被人叫「阿肥」,足足叫了幾十年,後來她做了電視台的台柱,大家不叫她阿肥,改叫「肥姐」,但那個肥字,如影隨形,驅之不散。
【張無忌專欄】張三丰「冇承有傳」
從事廣播的朋友對無忌訴苦,因為他說承傳,就遭聽眾留言投訴用錯詞語,「傳承」才對。朋友改說傳承,又遭另一些聽眾指正,該說「承傳」才是正確,朋友無所適從,向無忌「討個說法」。
【張無忌專欄】老子勝過李小龍
李小龍常說,練武之人要Bewater,因為水能適應任何環境,懂得Bewater,就能夠應付任何派別的武功。
【張無忌專欄】世界末日賭身家
移民抵埗加拿大初期,聽不明白「氣象局」的預測:「今天落雨的機會是百分之三十」,這個「或然率」究竟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無忌問這裏的老華僑,他們也茫然不知,還反問無忌。他們問道於盲,只好打趣地說:「天有不測風雲,氣象局可能採用『集體負責制』,免除『一個人孭晒隻鑊』,每天有十人值班,是日會否落雨,若只得一人舉手,落雨機會就是10%,三人舉手就是30%,餘此類推。老華僑聞言,咧嘴而笑。
【張無忌專欄】金庸取名有心思
小說人物的名字,金庸取得很有心思,讓讀者單看其姓名,便知其人的性格,是忠還是奸,作者不用費筆墨形容。
【張無忌專欄】「性」的聯想
香港的身份證印有「永久居民」四個字便可,但不知何故,後來加了一個「性」字在其中,變成香港永久「性居民」被人取笑,持證者莫非是永久以賣笑為業乎?
【張無忌專欄】麥記不會走
「全線賣舖、一件不留」這八個字,網上以訛傳訛,說成是「全線結業,一間不留」,嚇到大家以為「麥記都執、香港玩完」,這個烏龍擺得真大。
【張無忌專欄】日本的怪禮儀
問別人的年歲,西方人視之為唐突和冒犯,日本人則視之為禮儀和尊重,而且問得很直接:「你幾歲?你何歲?」把西方人弄得手足無措。
【張無忌專欄】日本禮貌奇觀
日本人的禮多而怪,對陌生人也可以隨便行九十度鞠躬,我們都見怪不怪了,但是仍有些使人百思不解的禮儀,實在隆重得過份,使受者大吃一驚。
【張無忌專欄】假貨現形記
貨物的包裝,如果沒有「商號、牌子、產地」,這就要細心再看清楚包裝上的所有「文字」,若沒有「地址、電話、FAX(傳真)號碼、電郵地址的聯絡方法……」,就不用再看下去,別買為佳。
【張無忌專欄】稀土並不稀
稀土這個名字,常被誤解為「稀有的泥土」,其實稀土的蘊藏量,比黃金還多,分別只是,像金的「礦地」很集中,產稀土的礦地就很分散,而且礦地彼此相距極遠,開採成本高,收獲也不及黃金之多,故名稀土。
【張無忌專欄】假貨現形記
貨物的包裝,如果沒有「商號、牌子、產地」,這就要細心再看清楚包裝上的所有「文字」,若沒有「地址、電話、FAX(傳真)號碼、電郵地址的聯絡方法……」,就不用再看下去,別買為佳。
【張無忌專欄】蔡瀾軼事
蔡瀾有兩句「金石良言」經常掛在咀邊,他一本正經的對後輩說:世上有兩種人的說話,你們千萬別相信。其一是醫生的話,其二是老婆的話;你們若聽信,什麼人生樂趣都沒有了,短暫的一生,就如同白活。
【張無忌專欄】〈沉默是金〉錯音多
許冠傑填寫的〈沉默是金〉全首充滿儆世良言,是難得的佳作,美中不足的是,歌詞有甚多錯音,究其原因是填詞經驗淺,未夠功力;且把錯音列出,讓大家評論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