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專欄
【陳鵡專欄】加拿大的工與活:白人打球,華人打工
【漂流教室】來到加拿大,很多人說這裡是天堂——空氣清新,風景如畫,最令人稱道的是那傳說中的「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Balance)。西人下班後不是去打球、健身、跑步,就是直奔酒吧享受「HappyHour」,彷彿人生就是一場永不落幕的週末。
萬錦社區中心辦家庭博覽數百人參與 關注新移民華人家庭精神健康
【星島現場報道】萬民衛斯理社區服務中心(MarkhamWesleyCentre)本周六(8月23日)舉辦「2025家庭博覽暨座談會」,為新移民華語家庭提供各類社區資源,活動吸引數百人參與。
【社區資源】萬錦社區中心辦家庭博覽 助新移民家庭融入社會
【星島綜合報道】萬民衛斯理社區服務中心(MarkhamWesleyCentre)本周六(8月23日)將會舉辦「2025家庭博覽暨座談會」,旨在協助新移民家庭融入加拿大社會。
【純一專欄】多倫多韓國節:文化如何成為一個國家的名片
【港人移加603/純一專欄】計劃好這個週末要去哪裡了嗎?如果還沒有,不妨走一趟北約克的MelLastmanSquare,參與多倫多韓國節,感受別的文化的魅力。
【佚民專欄】人生第一場拉力賽(下)
【港人移加602/佚民專欄】伴隨着轟隆隆的引擎聲出現在眾人眼前的第一輛參賽車輛,正是在拉力賽歷史佔有一席重要位置的SubaruImprezaWRX,也是我最想擁有的一輛車,當看到那輛熟悉的車飄移入彎時,配合那震耳欲聾的聲音,實在興奮不已。
【阿朗專欄】罷工何價?
【港人移加601/阿朗專欄】加拿大航空服務員工會於剛過去之週六清晨發起罷工。截至星期一晚上,工會繼續抗命罷工,無視聯邦政府頒布的復工令。在持續的罷工下,導致大批航班延誤和取消。加拿大航空估計約50萬乘客受影響。
【咕菇固專欄】同一個世界 不同的空間
【港人移加600/咕菇固專欄】到底加拿大經濟有多差?從前沙士或是金融海嘯,我都很年輕,經濟好不好我全然不需操勞,愁眉苦臉的都留給了大人。你很難透過新聞上的數字去感受到什麼是經濟差。但現在我長大了,來到了加拿大,我漸漸明白原來經濟差是這麼一回事,你會感受到連空氣中像是瀰漫一種絕望氣息。會明白有一種狀態是生活逼人,是入不敷出,原來經濟差的時間,連呼吸都會有一種重重的壓力。
【陳鵡專欄】虎媽的碎碎念 vs. 西方爸媽的佛系育兒
【漂流教室】有一次中文課,我們聊到了「TigerParent」——也就是傳說中的虎爸虎媽。我問同學們:「你們聽過這個詞嗎?」大家一臉茫然,彷彿我問的是外星語。於是我舉了個例子:
【純一專欄】多倫多staycation
【港人移加598/純一專欄】今年四週年,男朋友安排到1Hotel過一個週末,抽出時間一起放鬆和慶祝。1HotelToronto位於downtown,是五星級的酒店,以可持續設計聞名。一走進大堂,就看到大量木製傢俱和綠色植物,空氣混著淡淡的木香與花草氣息。家具與裝潢採用回收木材、大理石和原生植物,甚至連餐桌都是由風暴時倒下的樹木改造而成。
【阿朗專欄】逃出中央島
【港人移加596/阿朗專欄】最近多倫多陽光燦爛,正是進行戶外活動的時機。然而,上星期六前往多倫多島的旅程,卻猶如「劫後餘生」。
【咕菇固專欄】地下室手記
【港人移加595/咕菇固專欄】算一算日子,在多倫多這地下室,我已經「藏匿」了快四百天了。要知道當初我跟室友一行五人,想在這多倫多找一間五房的房子?挑來挑去但找不到合適的。只好屈就一人住在地下室。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住在地下室,反倒是我,一想到自己可以獨佔一整層,就當仁不讓下放在這裡。
【陳鵡專欄】唐人街紀事:一位老人的沉默求救
滿臉憔悴,衣衫襤褸,嘴唇腫脹,額頭與臉頰布滿擦傷。他的眼神裡沒有恐懼,只有一種深沉的疲倦與無聲的哀求。
【阿濃專欄】豆腐青菜,各有所愛
豆腐是大眾常吃的菜,紅燒豆腐、釀豆腐都不難做,味道好,營養豐富,價錢平,選擇多。
【純一專欄】夏日防曬
【港人移加593/純一專欄】我一直都蠻喜歡太陽的。只要天氣好,我就會想出門走走,不管是去公園散步,還是去沙灘曬一個下午的太陽。我還挺享受曬黑的感覺,皮膚變得有點金金的,拍照起來好看,也會讓我覺得整個人更有精神。
【阿濃專欄】上班第一天─Wendy手記
工作地點在新發展區一間商廈32樓,面試時曾經來過。交通還算便利,我照估計時間早20分鐘出門。
【佚民專欄】GTA巴士體驗日
【港人移加592/佚民專欄】上周因為公司要求,需要到辦公室工作一天,由於辦公室位處怡陶碧谷,在GoogleMap找了好幾種公共交通工具的路線後,能夠對得上時間表的就只有乘搭三條不同巴士線,全程要花上兩個半小時。碰巧的是,三條巴士路線,剛好分別是YorkRegionTransit、GoBus以及TTC,簡直就像大多地區巴士公司體驗日一樣,既無奈又有趣。
【阿濃專欄】完滿,圓滿
台灣「大罷免」民意投票,藍營大勝,綠營慘敗。報章標題說藍營「完勝」,綠營「完敗」。
【阿朗專欄】從容地應對小費文化
現在,當我外出在餐廳用膳時,我會先行計算好打算給予的小費金額。當服務員把電子支付工具遞給我作帳單支付時,我不會再理會它的小費預設金額,直接按下以金額作支付小費的自選選項,然後就把早已計算的小費金額輸入裝置。今天,我大部分支付小費的百分比,就控制在税前的10%-12%之間。我亦作好心理準備,如何應付當有個別餐廳因嫌棄我給予的小費金額太少,而上前追討的情況。「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阿濃專欄】六步之內─Wendy 手記
李主任唇上留了小鬍子,細框眼鏡下兩目閃著慧黠的光。他說在大家用膳時玩一個遊戲,有助大家互相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