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健康
传入的 cat_slugs: %e5%81%a5%e5%ba%b7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3247
最大页数: 325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23519, 7322933, 7322986, 7322813, 7322699, 7322585, 7321287, 7321719, 7321251, 7321228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6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4

吃這種麵包易水腫傷腎? 醫生揭3款不鹹食物極高鈉 學3招護腎排鈉

【高鈉食物】吃起來不鹹的食物,不代表鈉含量低!有醫生提醒,有3種食物味道雖然不鹹,但鈉含量卻十分高,容易因攝取過多而有損腎臟健康。醫生也教3大方法,有助身體排鈉和保護腎臟。

3款不鹹食物極高鈉 吃這種麵包易水腫傷腎?

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節目《如果雲知道》中表示,傷腎的原因除了吃太甜外,吃太鹹也另一個高危因素。而在日常飲食中,以下3種常見的食物雖然味道不鹹,但含鈉量相當高,常進食恐有損腎臟健康。

甚麼食物藏高鈉陷阱?

哪些食物暗藏高鈉陷阱?

1. 白方包

每100克就含有443毫克的鈉;若吃兩片厚身方包就超過600毫克的鈉,再配搭花生醬、朱古力醬、果醬或肉,鈉含量則會超過1000毫克。

2. 冷麵

一份簡單的冷麵,鈉含量可高達1200毫克。此外,許多冷麵通常為增加彈感,會添加小蘇打(過碳酸鈉),本身就含大量鈉,再加上麻醬本身的鈉含量也很高,就容易超出每日鈉總攝取量。

3. 檸檬夾心餅乾

有研究指出,檸檬夾心餅乾中每100克含鈉量接近700毫克。這種餅乾屬於加工食品,製作過程中會添加大量的膨鬆劑、香精和色素都含有鈉,長期食用對腎臟負擔極大。

小心3大症狀 恐是攝取過多鈉

除了上述3種味道不鹹但高鈉的食物,洪永祥醫生提醒,攝取過多隱藏的高鈉食物後,身體通常會出現3大症狀:

1. 口渴

由於進食含高鈉食物後,身體會產生滲透壓,導致口渴不止,需要大量喝水來降低滲透壓。

2. 水腫

高鈉食物通常帶有水分,所以進食高鈉食物後的第二天的早上,腳、眼皮和臉都會出現水腫。

3. 疲倦

若攝取過多鈉,身體通常會處與高張溶液的環境下,人會感到昏沉、疲倦和經常想睡覺。

護腎排鈉3大貼士 

洪永祥醫生指出,要排出體內過多的鈉,他建議可以採取以下3大方法:

1. 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有助於降低滲透壓,還可以經大便和汗水從身體排出多餘的鈉。

2. 運動

透過運動出汗能加速新陳代謝,透過排汗促進鈉排出,但要注意先喝水、再運動。

對於行動不便長者來說,可嘗試站起來多走動或進行超慢跑,以每分鐘約180下的頻率持續30分鐘。此外,上班人士則可選擇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開合跳或踩單車,更需要每周至少運動5天,每次30分鐘以上,且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

3. 攝取高鉀食物

建議可適量紅豆水、黑豆水、深綠色蔬菜、香蕉、番茄和奇異果等食物。不過,腎功能不佳者要注意,尤其是腎絲球過濾率低於45分或正在洗腎的患,應避免高鉀飲食,以免引發高血鉀症,導致肌肉無力或心律不整。

腎病/腎衰竭初期症狀 留意小便變化

據醫管局資料指,初期的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較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1. 小便帶血 / 茶色尿(血尿)
  2. 小便帶泡沫(蛋白尿)
  3. 小便混濁(尿感染)
  4. 小便赤痛、頻密
  5. 小便感困難、不暢順
  6. 小便排出小沙石
  7. 多尿、尿量減少、夜尿
  8. 腰腹疼痛
  9. 足踝或眼皮浮腫
  10. 血壓高

腎衰竭4大高危人士 嚴重恐洗腎

根據香港醫管局資料,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其排泄體內新陳代謝廢物的功能受損,身體內的廢物會累積,且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引發慢性腎衰竭。

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透過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才得以維持生命。當中,患有下列疾病的病人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衰竭:

  1. 糖尿病
  2. 腎小球腎炎,包括紅斑狼瘡腎炎
  3. 高血壓
  4. 先天性腎病及有腎病家族病歷

資料來源:《如果雲知道》、醫管局

專家履歷:洪永祥

腎臟科專科醫生、現任台灣三軍總醫院總院(內湖院區)腎臟科兼任門診醫生

T10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血糖正常恐有隱性糖尿病?醫生教必做5件事飯後穩血糖 洗碗也有效!

胰臟癌年殺逾900港人 多吃3類食物降30%風險 按這穴位護胰臟

颱風海鷗︱菲律賓增至114死127失蹤 全國進入災難狀態

加拿大預算案 大幅減收國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