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鸡蛋易胆固醇超标?专家拆解谬误 推荐4种煮法较健康
“蛋黄是否会推高胆固醇?”“虾蟹等高胆固醇海鲜是否同样需戒口?”这些疑问,想必许多关注健康的读者都曾思考过。我有位朋友特别爱吃肥牛,每次吃火锅皆能独自享用五至六盘!他也喜欢吃鸡蛋与鲜虾,但总担心蛋黄及虾类会让胆固醇升高,所以只吃蛋白并避食虾蟹。这种“不吃蛋黄”的观念相当普遍,尤其常见于中年人士。回想小时候,许多人习惯早餐吃煎荷包蛋,但步入中年后,却因听闻鸡蛋不利心血管健康而戒吃鸡蛋或仅吃蛋白。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资讯指出,每天适量吃鸡蛋不仅无害,甚至有研究显示可能不影响胆固醇水平,完全颠覆了过往的负面印象。究竟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是心血管健康的威胁,还是营养宝库?以下让我们深入探讨。
什么是胆固醇? 对身体有何功用?
为何我们会认为蛋黄及鲜虾导致胆固醇升高?主要原因是这些食物含高胆固醇,人们自然认为多吃会使摄取量超标。但事实上,胆固醇本身并非有害物质,而是人体必需的成分,是制造荷尔蒙(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素)、维持细胞结构及合成维他命D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胆固醇不足反而会损害健康。
那么,为何胆固醇又与心脏疾病挂钩?关键不在于胆固醇本身,而在于运送它的“脂蛋白”——即俗称的“好胆固醇”与“坏胆固醇”!
食物中的脂肪与胆固醇经小肠吸收后,会被输送至肝脏处理,再由“脂蛋白”作为运输工具,于血管中运送脂肪和胆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 像粗心的外送员,将胆固醇运送至身体各处细胞,但沿途遗留胆固醇于血管中。LDL容易在运送过程中将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上,长期积聚形成“斑块”,使血管逐渐硬化、狭窄(即动脉粥样硬化),大幅增加高血压、心脏病及心肌梗塞等风险。
- 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 则像高效的清洁工人,沿途回收散落血管中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排出体外,有助维护心血管健康。
因此,心血管疾病的真正元凶是“坏胆固醇”(LDL)水平过高!大量研究证实,直接推高LDL的最主要因素是饮食中的饱和脂肪 (主要来源:肥肉、全脂奶类制品、牛油、椰油及许多加工食品)和反式脂肪 (人造植物牛油、起酥油、反复高温油炸食品等),而非来自食物的胆固醇本身(如蛋黄、虾)。近期一项针对鸡蛋摄取与健康的统合分析,整合自2020年的17项研究显示,鸡蛋摄取量与整体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无显著关联。这意味适量摄取鸡蛋对多数人仍是安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引亦明确指出, 健康成年人无需严格限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取,应着重降低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摄入量,并保持均衡饮食。
鸡蛋:性价比高的营养宝藏
厘清胆固醇误解后,我们以一颗大鸡蛋(烚熟,约50克)为例,其营养价值如下:
|
热量 |
78千卡 |
|
胆固醇 |
186毫克 |
|
脂肪 |
5克(其中3.4 克为单元/多元不饱和脂肪) |
|
蛋白质 |
6克 |
|
碳水化合物 |
1.1克 |
|
其他营养素 |
胆碱、叶黄素与玉米黄素、维他命A、维他命D、维他命B12、矿物质包括硒、磷等 |
鸡蛋营养功效:
- 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 含有人体所有必需氨基酸,吸收利用率高,有助肌肉合成与修复,对运动人士和长者维持肌肉量特别重要,亦是儿童发育期的理想食物。
- 有益脂肪: 鸡蛋脂肪主要为对心血管有益的单元及多元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仅约1.6克)。顺带一提,虾类更属低脂食物,每85克白灼虾(中型虾7至8只,去头去壳)只含少于0.3克脂肪,主要为多元不饱和脂肪,不但有助提升好胆固醇(HDL)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帮助。
- 胆碱: 蛋黄含有胆碱,是构成细胞膜、合成神经传导物质的必需成分,对大脑发育、胎儿神经系统形成及预防长者记忆力退化具关键作用。
- 叶黄素与玉米黄素: 强效抗氧化剂,高度集中于蛋黄,能吸收有害蓝光,保护视网膜,预防黄斑部病变,特别适合长期使用电子屏幕人士。
- 丰富维他命与矿物质: 包括维他命A(维持视力)、维他命 B12(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维他命D(促进钙吸收)、硒(抗氧化)等重要营养素。
如何健康食用高胆固醇食物?
想安心享用此类高胆固醇食物,不妨参考以下实用建议 :
1. 适量为宜
- 健康成年人每天可吃1只全蛋(连蛋黄),虾类每周可摄取2至3次,每次85克(中型虾7至8只)。
- 参照香港卫生署健康饮食指引,每日食用量应与其他肉、鱼、蛋及代替品(如豆制品)一同计算,即每日总摄取量为180至300克。
2. 烹调方式最重要
- 优先选择烚、蒸、或少量油(如橄榄油)煎/炒。
- 避免使用大量牛油、搭配高脂食材(如烟肉、香肠),或制成高油高糖的西多士等,因额外添加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钠质容易抵消鸡蛋本身的健康效益。
3. 聪明搭配增效益
- 食用时,可同时摄取蔬菜或燕麦等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助胆固醇代谢。
- 保持均衡多元的饮食习惯是维持健康的基石,注重整体食物种类和多样性。
4. 个人化咨询
- 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或有食物敏感的人士,务必寻求医生或注册营养师的专业评估,制定最适合个人健康状况的饮食方案。
健康饮食核心原则:适量为本,多元均衡
对多数香港人而言,每天进食一只鸡蛋是安全且有益的。如同鸡蛋,虾类在控制饱和脂肪摄取前提下,实为可纳入均衡饮食的优质蛋白来源,关键在于适量摄取及搭配多元食材。回想那位常舍弃掉美味蛋黄的朋友,他以为此举可保护心脏,殊不知真正威胁心血管健康的,其实是那五、六盘肥牛中的饱和脂肪和高钠汤底!下次准备早餐时,不妨试试烚蛋配牛奶麦片或烚虾牛油果沙律,既简单又健康。若患有慢性疾病,记得咨询营养师,以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撰文:香港都会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助理教授 邹嘉敏博士
T10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