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冀求團結仍棘手 能源發展變數多
[世道仁心]在美國關稅威脅的大環境下,我國任何涉及跨省的議題,都一定以團結行先,但在實際運作上,有一些範疇始終比較棘手,能源和環境是其中一項。
棘手的原因,不是因為持份者沒有團結的意願,而是各省份有不同管轄權,各個執政黨亦有自身政治考量。
你搞掂聯邦先講啦!
在5月22日舉行的西部首長會議(Western Premiers' Conference),能源發展是一大焦點。卑詩省省長尹大衛(David Eby)被問及興建輸油管一事時,回應中當然夾雜了國家團結相關的語言,提及「作為加拿大人,在這個時刻必須攜手合作,在危機時刻共同努力」。
5月22日舉行了西部首長會議(Western Premiers' Conference)。
然而,對亞省興建北部輸油管的要求,尹大衞避重就輕地指出,各省各有優先項目,「知道戴思敏(亞省省長Danielle Smith)的首要任務是將重油運送到沿海」,而他自己的首要任務則是「讓卑詩省的電力盡可能輸送到更多地方,以幫助減少碳排放並推動卑詩省經濟」。
亞省對被小杜政府否決的北方門戶輸油管(Northern Gateway),一直念茲在茲,強烈要求卡尼政府重啟計劃。要把更多亞省原油往太平洋彼岸,任何輸油管都必需橫跨卑詩省,那尹大衛究竟是什麼立場?他的說法是:「如果戴思敏省長能說服聯邦政府在卑詩省建造另一條管道,或找到私人提出方案,那我們就到時再應對。」
說白一點,大意就是:你有本事講得掂聯邦政府,又有財團肯投資咯,我哋到時咪睇吓點囉!
驟耳聽來,有點賴皮,但其實是充分利用了所牽涉的複雜性,對問題不置可否。
話事權關係到財源
天然資源的管轄權,從立國開始就是燙手山芋。加拿大聯邦制原初的設計,是希望聯邦政府有較大話事權。話事權跟經濟實力往往分不開,而天然資源本身就是一個大財源。
加拿大聯邦最初的四個省,保留了天然資源的所有權。卑詩省和愛德華王子島加入聯邦時,也保留了管轄權。然而,緬省、亞省和沙省成立時,聯邦以資助西部殖民和建設鐵路為由,保留了天然資源的所有權。經過多番爭拗,到1930年才通過《天然資源轉移法案》(Natural Resources Transfer Acts 1930),把公共天然資源的所有權從聯邦轉給草原三省。
天然資源這大財源在省政手上,特別一些擁有龐大市場價值資源的省份,兩級政府之間更易出現權力拉鋸。
各省執政黨都有政治考量
而且雖然天然資源的所有權在省府手上,但使用這些資源時,可能涉及其他政策範疇,例如能源政策、環保政策、國際貿易政策。這往往導致兩級政府衝突的局面。
再加上一個省份運用天然資源的方式和過程,可能抵觸其他省份的管轄權。例如亞省要把原油運往亞洲,興建輸油管直通卑詩省港口是理所當然之事,但卑詩省的環保政策和輸油管規管法例,不一定能配合。
還有一些政治因素,例如一個省的執政黨有較強環保理念,其支持者對原油產品不太熱衷甚至傾向反對。即使該黨明白到配合另一個省份輸送原油對國家整體經濟和發展有利,也不可能表現得太積極。
亞省不只向聯邦發訊號
戴思敏當然明白箇中的微妙關係。她近來對發展亞省能源業的強硬態度,固然是要向聯邦大力施壓,也是向對石油產業不太熱衷的省份釋出強烈信號。
尹大衞當然也看懂了訊號,在西部首長會議的記者會上,對興建新輸油管的回應,既沒壞了國家團結的氣氛,也沒有即場惹毛戴思敏。
西部首長會議記者會上的卑詩省長尹大衞與亞省省長戴思敏。
不過,記者會結束後,接受卑詩省的媒體訪問時,他的答覆就馬上出現微妙變化,指目前的橫山輸油管(Trans Mountain Pipeline)未充分使用,在考慮任何新計劃前,應先提升現有管道的使用率。至於是否興建新輸油管的議題,尹大衞稱之為一個有趣並引發爭議的「思想實驗」,並且說:「坦白講,我不認為這是當務之急,因為目前沒有提案,也沒有支持該項目的提案者。」
了解這場博弈中錯綜複雜的關係,也許就更明白,為何戴思敏不惜借助省內分離情緒,在全國民眾面前高分貝羅列訴求。
且看在尋求全國團結落實經濟發展多元化的大前題下,聯邦和各省政府能否妥協,有效利用原油這重要的經濟資產。
文:廖長仁
T05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