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長者必讀
传入的 cat_slugs: %e9%95%b7%e8%80%85%e5%bf%85%e8%ae%80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1000
最大页数: 100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22677, 7319910, 7318254, 7316498, 7316465, 7315488, 7314676, 7314512, 7314536, 7314489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5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28

晚飯太夜吃恐致癌?研究揭飯後2大習慣 患胃癌風險激增7倍!醫生教4招防胃癌

太夜吃晚飯不但影響健康,甚至恐增患胃癌風險?有醫生引述研究指出,飯後有2大錯誤習慣,可導致患胃癌風險激激增7倍。他也教4大方法預防患胃癌,到底甚麼時候吃晚飯才健康?

研究揭飯後2大習慣 患胃癌風險激增7倍

腸胃科醫生鄭泓志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由於現代人工作繁忙與社交應酬增多,普遍延遲晚餐時間,甚至常在進食後立即睡覺。然而,有醫學研究發現,這種飲食習慣將顯著提升罹患胃癌的機率。他引述2024年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Medicine (Baltimore)》一項研究指,晚餐後隔時間長短睡覺及餐後是否活動,將直接影響以下健康風險:

甚麼飯後習慣恐致胃癌?

 研究有何發現?

•晚餐與睡前時間間隔少於3小時者,患胃癌風險較高,且間隔時間越短,風險越高。

•晚餐缺乏散步習慣者比有散步者,患胃癌風險則高出2.9倍。

•若同時符合餐後3小時內睡覺,且餐後未散步兩項條件,其患胃癌風險更比餐後間隔4小時以上睡覺,且有散步者高7.4倍。

•這種風險模式與年齡密切相關,在70歲以上族群中表現最為顯著,而55歲以下族群則未見明顯影響。

研究證實,短時間餐後睡覺與缺乏餐後活動不僅是胃癌的獨立危險因子,兩者更會產生協同效應,這種加乘作用隨年齡增長而增強,特別對55歲以上中高齡族群構成顯著威脅。

研究中還指出,這種錯誤的飯後習慣會透過以下3大機制,長期損傷胃部健康:

1. 延遲胃排空導致食物滯留,刺激胃黏膜

胃在晚餐後仍需時間消化食物,若過快平躺會顯著減緩胃部排空,造成胃內壓力上升。未消化的食物長時間停留會刺激胃黏膜,增加慢性發炎與細胞變異的風險。

​2.  誘發胃酸倒流

吃完馬上躺平使胃酸更容易逆流至食道,造成胃酸倒流,長期的胃酸刺激,可能讓食道下端的細胞產生病變,顯著提升胃賁門癌的發生率。

​3. 破壞胃部微生物平衡

延遲的胃排空過程會改變胃內微環境,促使幽門螺旋桿菌過度繁殖。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癌因子,該菌種會持續刺激胃壁,誘發慢性發炎,進而提高癌變風險。 而晚餐後散步能有效刺激胃腸道蠕動、加速胃排空,不僅減少胃酸逆流和細菌增生,更能降低長期發炎對胃的傷害。

4招預防胃癌 晚餐可在這時間進食

鄭醫生教四個簡單的生活習慣,幫助降低患胃癌風險:

1.建議晚餐時間應控制在晚上8點前完成,讓胃部有充分時間進行消化作用。若因工作因素無法準時用餐,可以把晚餐拆開2次進食,首先於下午 5 點先攝取一部分,並在晚上8點前補充少量輕食,例如水果、乳酪和堅果。

2.睡前3小時內避免進食高脂、高糖和高鈉的食物,以減輕腸胃負擔。若晚餐進食時間較晚,可以適當推遲睡眠時間,讓胃部有充分時間消化食物。

3.飯後建議至少散步10分鐘,幫助腸胃消化。若果沒有時間散步,也可改為站立或做些簡單家務,避免立即坐下或躺平。

4.若果有胃癌家族史或患有慢性胃炎、胃食道逆流等高風險人群,應定期接受胃鏡及幽門螺旋桿菌篩檢,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

他提醒,若出現持續胃痛、消化不良、體重下降等症狀時,應及早尋求腸胃科醫生協助,以提供最適合的治療與建議。

胃癌第6大致命癌症 6類人風險高

對於胃癌的風險,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胃癌分別為本港第6大常見及致命癌症,在2022年新增1,272宗確診個案及634宗死亡個案。香港醫管局指出,引發胃癌的因素很多,有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和EB病毒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另外,以下6大因素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1.性別: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

2.年齡: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50歲以後患胃癌的機會更高。

3.飲食: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危險性。

4.疾病:胃部息肉、進行過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高。

5.吸煙: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非吸煙人士高。

6.遺傳: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較其它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2倍以上。

胃癌12種徵兆較常見 大便變黑屬警號 

香港醫管局指出,若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是胃癌,又或是其他更常見的情況,例如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

·持續消化不良

·持續食慾不振

·體重急速下降

·小腹腫脹

·進食後腹脹不適

·嘔吐

·吐血

·大便出血

·大便呈黑色

·貧血

·疲倦

·虛弱

醫管局指,由於胃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不少患者只當成胃部不適而掉以輕心,因此有過半患者確診並接受治療時,通常已屬中晚期。若有懷疑徵狀,應盡早向家庭醫生求診。

預防胃癌飲食生活4大建議 宜多吃3類食物

要預防胃癌,醫管局建議日常可透過以下方式進行預防,當中包括多吃2類蔬菜及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

1. 多吃新鮮蔬果

·十字科類蔬菜(例如西蘭花、白菜、椰菜花、芥蘭等)含抗癌物質,有助分解體內致癌物質

·含豐富胡蘿蔔素的蔬果(例如紅蘿蔔、芒果、木瓜等)有助加強身體的抵抗能力,直接減低患癌的機會

·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橙、西柚、士多啤梨等)有抗氧化功能,可減低患上胃癌的機會

2. 少吃高鹽食物

·醃製、燻烤類食物(例如臘腸、鹹蛋、香腸、火腿、煙肉、鹹魚等),製作過程中形成致癌化合物

·油炸食物,油炸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減低體內組織的氧含量,破壞身體的組織

3. 注意個人衞生

 多洗手及避免接觸排泄物或嘔吐物,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4. 定期身體檢查

如果家族有近親曾患上胃癌,建議40歲以上人士每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資料來源:腸胃科醫生 鄭泓志、《Medicine (Baltimore)》

T10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運動4大好處助抗癌 癌症患者宜先做這運動 每周做多久最有效?

打邊爐2行為易致心臟衰竭 死亡率達50%!出現3症狀即求醫

40歲後血管老化易猝死 醫生教用手指自測風險 必學6招通血管

中國博士生在美被指走私生物材料 當局另加控3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