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朗專欄】逃不出赤貧的漩渦

【港人移加 531 / 阿朗專欄】我現時在加拿大的工作,已經做滿了一年半有多了。雖然入職時已經知道,在順利過了三個月的試用期後,也是沒有薪金調整的。可是也萬萬沒想到,原來加拿大這邊的公司,不是每一家都會每年對員工作出薪金調整。我的公司也是就是沒有這既定機制,定時對員工作出表現評核,以調整薪金。面對生活上持續的貧困,那時候我剛剛在公司工作任職滿一年,心想反正沒損失,就像吃了老虎膽一樣,跟部門主管提出加薪要求。部門主管亦很理解我的處境和感受,她與公司多次提出後,猶如香港的區議員,幫助我「成功爭取」加薪。當然,世上那有免費的午餐,加薪的同時,當然伴隨著加「辛」。
這次的薪水調整,以百分比來說也有雙位數。那一刻我心想,收入上的增加,應能讓日常生活得到改善,緩解一下財政壓力。沒多久,來到加薪後的第一個糧期。當我看著糧單時,那一刻的反應是,「人事部是不是計錯數?」因為看著出糧的金額,實在和過往差不了多少。細看一下,錢都往「所得稅」、「退休金計劃」,「失業保險」那裏去了。薪金增加的部分,實際拿到手的,極其量只夠外出用膳幾趟。原來,「努力」從來沒有給你能夠改善生活的承諾。
現實上,薪金上漲的幅度遠遠追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在安省,一件貨品加價10元,税後其實加幅等於11.3元。如果是外出用膳,加上15%小費,加幅其實已經達到12.8元。在多倫多,若你年收入約在 $50,000–$100,000 之間,綜合稅率(聯邦 + 安省),平均有效稅率大約 28–32%。這樣的話,税前薪金究竟要上漲多少,才抵消10元的貨品或餐費的上升呢?
身邊不少的的朋友也苦訴著,每個月能儲蓄下來的金錢,也不過就200至300加幣。這個金額,其實也只夠每年「回鄉」一次。也有些正在收取最低工資,或工作不穩定的朋友,每月還在入不敷支。其實,達不到有穩定儲蓄的能力,長遠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今天,我的生活就像跌入赤貧漩渦。無論我如何掙扎向上,通貨膨脹和遞增的稅階,都讓人無法擺脫漩渦的吸力。本應努力應有更好的回報,可是,在加拿大,稅務局會笑著說,「少年,你太年輕了。」
文:阿朗

作者:阿朗,喜歡山與海,熱愛大自然。帶着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來到四季分明的多倫多。用心感受着每個季節所給予的美好景致,用足印去體驗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活力。期盼在路途上,能遇上相交相知的伴。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