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長者必讀
传入的 cat_slugs: %e9%95%b7%e8%80%85%e5%bf%85%e8%ae%80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902
最大页数: 91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75078, 7273707, 7272907, 7272583, 7272338, 7271861, 7271611, 7271348, 7270182, 7270154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18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14

如何吃油改善腎病? 醫生揭5大護腎重點 這種油脂「一口都不能吃」!

【護腎食物】改善腎病應吃油?有醫生提醒,正確攝取油脂對腎病患者維持腎功能十分重要。他提出5大建議,包括徹底避開1種脂肪,並推介1類適合日常烹調的煮食油,具有護腎、抗發炎之功效。

如何吃油改善腎病? 醫生揭5大護腎重點

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Facebook撰文指,要改善腎病,除了需注意蛋白質攝取量外,攝取好油脂其實亦有助護腎。當中,他建議腎病患者可參考以下攝取油脂護腎的5大重點:

 
 

如何攝取油脂護腎?

1. 避吃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是比飽和脂肪更容易阻塞血管的人工精煉脂肪,對健康完全無好處,大部分的反式脂肪是由人工將植物油「部分氫化」,改變植物油結構,轉為半固態的穩定性變高,可耐高溫油炸,並不易變質,能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並能改善口感,加上價格較低廉,因而廣泛被使用。

但它的缺點是更難被代謝,容易堆積在血管壁,造成動脈粥狀硬化,且會令腎功能惡化。因此建議腎病患者「一口都不要吃」。

在亞洲地區常見反式脂肪食物:

  • 煎炸食物:薯條、冬甩、薯片、炸雞扒、鹽酥雞、炸臭豆腐等
  • 西餅蛋糕:瑞士捲、忌廉蛋糕、芝士蛋糕等、餅乾、曲奇、泡芙、鬆餅等
  • 酥皮類:蛋撻、批類、薄餅、鳳梨酥、中式酥餅等
  • 麵包類
  • 奶油類:人造牛油、奶精、雪糕等
  • 抹醬類:麵包抹醬
  • 西餐類:焗烤料理、濃湯、燉飯、意粉等
  • 其他:咖哩磚、朱古力、即食麵、爆谷、糖果等

2. 增加攝取Omega-9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攝取量,應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1.5倍,有助心血管健康、降低壞膽固醇、抗發炎、穩定血糖。

Omega-9也是很好的煮食用油,由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代謝,而且遇熱穩定,適合當做家庭烹調用油,有利血管健康,降低壞膽固醇,抗發炎,穩定血糖,更能保護腎功能。

  • Omega-9來源:橄欖油、苦茶油、牛油果油、牛油果、堅果。

3. 每天總油脂攝取佔總熱量25-35%

由於腎病患者飲食要限制攝取蛋白和減少低氮澱粉,因此需要多吃好油脂以補充所需熱量。

4. 調整Omega-6與Omega-3攝取比例

Omega-6與Omega-3比例,一旦超過10:1會增加發炎風險,現代人一般攝取比例高達 20:1。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與Omega-3,比例一定要降到4:1以下,甚至有些研究最健康的比例是1:1。這是由於Omega-6在人體會被代謝成花生四烯酸,進一步產生促發炎物質(如前列腺素 PGE2、白三烯),促使免疫細胞釋放發炎訊號,導致慢性發炎反應。

現代飲食中廣泛使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等,由於便宜、容易取得,普遍用於加工食品、快餐、烘焙食品當中,這些食油Omega-6含量極高,比例可高達 50:1至70:1。加上現代畜牧業多使用粟米與大豆為飼料,這些穀物富含Omega-6,導致肉類中的Omega-6 增加、Omega-3 減少。

腎病患者的身體通常處於發炎狀態,建議減少使用富含Omega-6食油,並多攝取Omega-3來源,例如魚油和亞麻籽。當中,多攝取高濃度魚油來補充足夠的Omega-3,有助降低膽固醇,護心護血管,更可以抗發炎及降低蛋白尿。

5. 飽和脂肪少於總熱量的5%

飽和脂肪會增加血液壞膽固醇水平,如攝取過多,恐加速腎功能惡化,建議心腎疾病患者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控制在70 mg/dL以下。

飽和脂肪來源:

  • 動物油:豬油、牛油、雞油等
  • 部分植物油:椰子油、棕櫚油等
  • 絞肉製品:鍋貼、水餃、雲吞、生煎包、小籠包等
  • 中式早餐:飯糰、燒餅油炸鬼等
  • 醬料:千島醬、沙茶醬、辣椒醬、芝麻醬等
  • 勾芡料理:燴飯、羹類、濃湯等

慢性腎病有何徵兆?小便9大變化要小心

根據香港醫管局資料,腎臟的主要功能為排泄身體內經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協調體內水分、電解物、酸鹼度、血壓等,製造紅血球激素及協助製造維他命D。糖尿病、腎小球炎、高血壓等疾病可對腎臟造成長期嚴重傷害,導致慢性腎衰竭,腎臟功能變差,體內廢物會累積且引發眾多健康問題。

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在初期階段時徵狀較不明顯,可包括:

  • 小便症狀:帶血 / 茶色尿(血尿)、小便帶泡沫(蛋白尿)、混濁(尿感染)、赤痛且頻密、小便感困難不暢順、排出小沙石,或者有多尿、尿量減少、夜尿等情況。
  • 其他症狀:腰腹疼痛、足踝或眼皮浮腫、血壓高

當腎功能降至腎功能衰竭階段(少於正常機能的25%),可能出現以下尿毒症徵狀:

  • 夜尿、尿量減少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 疲倦、臉色蒼白(貧血)
  • 皮膚痕癢
  • 高血壓
  • 氣喘
  • 水腫(足踝或眼皮浮腫)
  • 神智不清、抽搐、昏迷

T10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10大最有效減肥法」排行榜 呼吸都會瘦?戒1食物半年減10kg?懶人瘦身選哪種?

飲水也傷腎?營養師揭10大喝水習慣超錯 錯過1時機喝水易中風

《鬼滅之刃》精彩到無「廁所位」? 男觀眾座位小便濺污小童 遭家長「雷之呼吸」痛毆

香腸引發沙門氏菌個案錄得90宗 亞省最嚴重 疫情現已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