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仁心】在印度於早前G20峰會的高光時刻中,加印關係的陰霾,未有引起廣泛關注;但於上周開始的聯合國大會,因總理杜魯多指控印度政府的特務涉嫌6月在加國境內,殺害支持「哈利斯坦獨立運動」的錫克教領袖,加印交惡掀起了熱議。
在跟中國博弈的大背景下,國際社會往往只從經貿和市場潛力的角度看印度,加印風波凸顯了印度外交的其他面貌。
印度獨立記者Kunal Purohit於8月28日在《外交政策》雜誌撰文,把印度總理莫迪基於極端印度教民族主義所衍生的外交手段,形容為「戰虎外交」(Tiger Warrior),引發國際關係緊張。
極端印度教民族主義隱憂
例如今年5月在印度東北部曼尼普爾邦(Manipur)爆發種族衝突,導致逾200人死亡、超過6萬人流離失所,數百間教堂遭破壞。當地由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JP)管治,在事件發生後,莫迪一直沒有表態,直至網上傳出兩女被剝光遊街示眾的短片引起公憤後,莫迪才於7月20日首度開腔。
歐洲議會全體會議於7月13日,就事件通過措辭強硬的決議,指「對少數群體的不寬容加劇了當前的暴力行為」,「對出於政治動機、分裂性的政策在該地區促進印度教多數主義(Hindu Majoritarianism)感到擔憂」。
印度外交部的回應是,決議「干涉印度內部事務」,「不可接受」,背後反映「殖民思維」。
印度地圖觸發區域矛盾
那不就是人家內政嘛,何必管那麼寬…
那就看另一個例子吧。今年5月尾,印度新國會大樓揭幕,其內有一印度地圖,把鄰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都納入領土範圍,令人懷疑有推動「大印度」(Akhand Bharat)之意,引發多國抗議。
印度官員解釋是,地圖描繪的是古代阿育王帝國,象徵「負責任和以人為本的管治理念」。
碰撞西方社會的導火線
那個不就是區域矛盾,西方國家何必摻和…
強硬民族主義所以引發的外交影響,可能比想像中貼身。「哈利斯坦獨立運動」的淵源,是錫克教於15世紀在印度北部旁遮普(Punjab)地區興起,不少海外錫克教徒都予以支持。
加拿大是印度以外最多鍚克教徒聚居的國家,英國、澳洲、美國也有相當規模的錫克教社群。印度政府強烈關注這些海外社群,往往成為導火線。
例如去年4月2日,澳洲與印度簽署自貿協定前夕,13名學者退出墨爾本大學澳洲印度研究所,理由是憂慮學術自由,並指控印度高級專員公署的干涉。在致校長的聯署信中,他們指印度駐澳洲高級專員干預了該研究所的活動,多次出現不利於印度形象的研究或觀點被清空的情況。
觀望之餘心裏有數
有關印方特務涉嫌在加國境內殺害錫克教領袖的指控,仍未完全明朗化,但印度政府疑干預外國的情況,不少西方國家政府心裏有數。事件更令一般民衆,對印度的狀況忽然有了更多認識。
礙於現時急欲與中國拉開距離的情勢下,我國盟友都採取觀望,印度是否收到美國在加籍錫克教領袖遇害案中,不會給予印度「特別豁免」的信息,配合加方的調查,還是堅持「戰虎外交」,對印度剛起步的經濟強國之路,或有深遠影響。
文:獨立時事評論員廖長仁
加拿大星島WhatsApp報料熱線:(437)428-9394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
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
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訂閱
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