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症狀 |便秘腹瀉恐大腸癌 排便習慣改變要小心 出現3情況恐腫瘤變大

大腸癌已連15年居十大癌症新發人數的第一名,每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醫生表示,大腸癌最值得注意的徵兆是「排便習慣改變」,例如本來順暢變便秘、穩定變腹瀉。醫生並表示,大腸鏡檢不是年年要做,若第一次做過的大腸鏡顯示正常,之後可3至5年後再照一次。

外科醫生鍾雲霓在其臉書表示,大腸癌頗受國人關注,但還有人忽略警訊、錯過預防時機,最值得注意的警訊為,排便習慣的改變,包括順暢度、頻率的改變,也就是,原本排便順暢變便秘,或現在有便秘卻排不出來、排便穩定變腹瀉。

她表示,上述情況原因為3種,包括腸道功能問題(便秘或腸胃炎)、痔瘡、大腸癌。其中,大腸癌引起的排便改變,是因癌細胞對腸道的刺激,使得腸道蠕動加速、造成腹瀉,且會反覆發生,並伴隨著帶黏液的出血。隨著癌腫瘤越來越大、堵住腸道,會使人從腹瀉轉變為便秘。

她表示,此演變過程中會伴隨食欲變差、體重減輕、甚至貧血,有這些腸道症狀發生時,腫瘤細胞通常都長得很大了。

【同場加映】:大腸癌12個常見症狀

因此,民眾不要等到有症狀才就醫,要先定期做大腸相關健檢,尤其是大腸鏡,一般民眾可於50歲做人生首次大腸鏡。她表示,大腸鏡檢不須年年做,因大腸長出息肉需要6至8年,息肉轉為惡性需要至3年,所以若首次結果為正常,3至5年再檢查一次就好,正常一段時間後,檢查頻率可拉長為5至8年,即能免除大腸癌的風險。

本文獲「中時新聞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常吃3類食物 增患大腸癌風險
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陳威佑曾發文指出,飲食與大腸癌關係密切,過量攝取以下3類食物,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延伸閱讀:預防大腸癌 3大飲食習慣
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陳威佑表示,要預防大腸癌,建議從調整飲食習慣開始。他建議建立以下3個飲食習慣,遠離大腸癌:

延伸閱讀:預防大腸癌 衞生署教6大健康習慣
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是相輔相承,衞生署表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減低患上大腸癌的機會。預防方法如下:

T03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印尼火山爆發緊急疏散逾萬人 馬航取消往返吉隆坡砂拉越航班

小池百合子學歷造假被翻出 前幕僚爆「畢業證明」非開羅大學所寫

病毒性肝炎每日奪3500命 全球第2大致命傳染病!腹痛是警號?附症狀/護肝食物

直播講道遭襲 受傷悉尼網紅牧師寬恕兇徒:他是我的孩子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