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健康
传入的 cat_slugs: %e5%81%a5%e5%ba%b7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3265
最大页数: 327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28188, 7328162, 7327245, 7327057, 7326546, 7326708, 7326319, 7325889, 7321537, 7325885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11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9

傷腎食物|28歲女喝1飲品排毒昏迷險死 醫生:要一世洗腎續命

喝天然飲品排毒也要洗腎?有腎臟科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28歲女子為排毒飲用1種飲品,連續喝了4天後,陷入昏迷送院搶救。醫生指,該女子險些喪命,其腎臟已經大受傷害,需要一世洗腎才可保命。

傷腎食物|喝1飲品排毒昏迷險死
腎臟科醫生江守山在台灣節目《今天大小事》中分享病例指,該名28歲女子曾因感情問題而企圖服藥自殺,令腎功能受損,導致患第4期腎衰竭。其母親以為女兒腎功能欠佳,不能排毒,就要吃有助排毒的食物,於是為她自製小麥草汁。然而,女兒連續4天飲用後昏迷送院。

【同場加映】 傷腎行為第6至10位

傷腎食物|喝高鉀飲品致一世洗腎保命
江守山醫生指出,該名28歲女子鉀離子濃度達8.9,比正常值高一倍,導致心律不正,腎小管也因為血壓過低而受損。江醫生表示,使用排鉀針已經來不及,只能安排她進行洗腎治療以保命。

經過低血壓和高鉀的傷害後,患者的腎臟已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需要終生洗腎。江醫生指出,小麥草汁的鉀含量極高,令患者血液的鉀含量暴增,才會引發以上情況。

腎功能變差3大影響 恐傷骨傷心臟
江醫生提醒,腎臟不僅有排尿功能,還有很多其他重要功能,如排水、排毒、調節電解質等。一旦腎功能變差,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的影響:

電解質異常:影響骨骼健康
腎臟無法排毒:就會引發尿毒症,需要進行洗腎治療
腎臟無法排水:就會引發肺水腫和心衰竭等疾病

【同場加映】 傷腎行為第1至5位

腎功能變差有損性功能?
江守山醫生指,腎臟亦會分泌造血素來調節人體造血,因此腎臟功能不好會引發貧血問題。另外,有人認為腎臟功能不良會影響性功能,江醫生指出這是錯誤的觀念。他表示,有不少洗腎患者成功生育多個孩子,因此男性的精子不受影響。反而女性懷孕時會承受額外的代謝負擔,受孕會較困難。

腎功能變差8大症狀
腎臟專科醫生洪永祥曾指出,如果腎功能真的變差,通常不會只是從腎絲球過濾率看出,還會伴隨異常的症狀。他建議若發現以下異常狀況,應盡早請腎臟科醫生評估:

延伸閱讀:預防慢性腎衰竭方法
為降低患上腎病及慢性腎衰竭的風險,醫管局建議以下方法:

腎病患者飲食9大建議
根據醫院管理局營養資訊網頁,腎病患者會因病情的嚴重性、治療方式或藥物的副作用而作出調整。一般注意以下事項 :

腎病飲食建議1:適量攝取蛋白質食物
蛋白質攝取量需根據病情、體重和蛋白質的流失量來決定。
腎病飲食建議2:限制鈉(鹽)攝取
攝取過多鈉質會引起高血壓和水腫。
腎病飲食建議3:適量攝取鉀質
血鉀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心律不正。患者如血鉀過高,要避免食用高鉀質食物。
腎病飲食建議4:減低食物中鉀質攝取量
可將蔬菜切細後,先浸泡在水中一小時,再用沸水烫熟蔬菜,隔走菜水後再炒或食用,可以減低食物中鉀質的攝取量。
腎病飲食建議5:避免飲用所有雜菜汁、果汁、菜湯或用菜水煮食物
蔬果中的鉀質會溶解在水中,從而使患者不經意攝取過量鉀質。
腎病飲食建議6:避免食用低鈉鹽或代鹽食品
低鈉鹽或代鹽食品,例如低鈉豉油等。這些食品可含鉀質,會影響患者體內的鉀質平衡。
腎病飲食建議7:適量攝取磷質
腎病患者調節及排泄血液磷質的能力會逐漸減弱,而容易使磷質在體內積聚。如血液內磷質過高,會引起皮膚痕癢、血管鈣化、骨質疏鬆及容易折斷。由於高磷質食物多數是高蛋白質食物,故限制進食高蛋白食品時同時可限制磷質的攝取量。
腎病飲食建議8:適量攝取流質
如有水腫時,除限制攝取鈉質外,也要限制流質攝取。除控制所有飲品的份量,也要控制進食高水分食物如粥、麥皮、瓜類和水果等。如限制流質時,可以口含檸檬片或小冰塊、用水漱口或嚼香口膠解渴。
腎病飲食建議9:同時患腎病糖尿病,要少吃1類食物
除要注意以上事項外,要定時定量進食含澱粉質食物(如五穀類、根莖類食品、水果等),還有要減少進食高糖食物和飲品。

T03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營養師教煲彩色防癌湯 12款平民食材入饌 抗發炎/增免疫/降血壓

前列腺癌香港年增逾3000宗新症 2類男士易中招!一文睇清症狀/成因/飲食建議

日本熊「闖屋吞嬰」釀4死 北海道「丘珠慘劇」再掀熱議 專家憂新威脅

戰狼大使?|美台官方齊批「斬首」論 稱中國總領事「逾越外交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