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移民
【咕菇固专栏】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世界被这类“聪明人”玩坏了。他们钻空子,玩弄制度,不觉羞耻,反而引以为傲。听说最近连车行的lease条款也变得越来越严,原因无他,只因不少人来加拿大短短几年,车未到期,人已失踪,留下一堆烂帐。于是,车行学乖了,不再轻易信任,制度开始收紧,受影响的却是那群原本安分守规矩的普通人。
【叶珮泓专栏】多伦多裁员潮
【港人移加549/叶珮泓专栏】这两年零星听见大行裁员消息,但幸运身边人和自己都没有亲身“中招”,直到刚刚这星期,裁员风暴终于吹至自己眼前──公司一天内解雇超过半百人。
【纯一专栏】亚洲风席卷加拿大?
【港人移加548/纯一专栏】近几年,在downtown经过唐人街、韩国街,或是在QueenWest甚至DundasStreet上那些亚洲设计感十足的小店时,我总会有一种奇妙的错位感。仿佛我不是生活在北美,而是被卷入了亚洲城市的支流里:首尔的cafe、东京的药妆店、香港的茶餐厅等,在多伦多的街道上,现在它们几乎无所不在。
【佚民专栏】马路上的掠食者
【港人移加547/佚民专栏】汽车于香港和加拿大有着差天共地的地位,在香港长大要不是对汽车有莫大的兴趣,基本上没有一点相关知识也毫无影响;但在加国长大的话,有不少机会接触汽车之余,有些父母甚至会亲自充当教车师傅,自小便配备一些汽车的知识。亦因如此,我和室友即使人多势众,但学会驾车之后,对于汽车的相关资讯仍是一知半解,经常要花很多时间研究。
加拿大税务局简化新移民领取福利金流程 首次报税前已可申领
CRA在一份声明写道,“福利金和退税金,例如商品及服务税(GST)和统一销售税(HST)退税,是加拿大政府定期发放的款项,为支付在加拿大的生活费用提供帮助,”据称,“这些款项是根据年收入和家庭状况计算的。”
【阿朗专栏】消失的节日感
说回今年的端午节,是落在星期六的,因此在香港就没有补假的安排。对于每周一至五,五天工作的朋友,有些人会在群组叹气说“蚀了一天的假期”。对于在加拿大的香港人,我们当然没有“蚀”,可是我们也永远再“赚不到”了。
【咕菇固专栏】专业“搬屋师”
不同于香港那种“搬屋等于大事发生”的稀有性,这里的人像蒲公英一样,冬天一过,就会随风飘散,并不是不喜欢逗留,只是很多原因。房租涨了,房东卖楼了,或者就是纯粹觉得该换一个空气不太干燥的地区住。对于租来的地方,实在不要留太多感情。
【纯一专栏】Yonge Finch治安
【港人移加543/纯一专栏】Yonge-Finch这一带,我住了六年多七年。这里交通方便,亚洲美食多,旺中带静。晚上回家时,我总爱戴着耳机慢慢走。虽然比不上downtown的多姿多彩,但胜在安稳。在这区过日子,是可以放心的。
【佚民专栏】寻车杂谈
【港人移加542/佚民专栏】经历了半个月毫无头绪、连碰钉子的寻车之旅,其间遇上了不少十分吸引的二手车或接租选择,就算通过了试车的一环,但上网付费检查了车辆的过往纪录后又令我们立时却步。虽说不上是二手车陷阱,只是要找到具备从未出过意外、定期维修保养、里数不会过高等特质于一身的车,却是谈何容易?除非“撞手神”,否则真的不知等到何时。
【阿朗专栏】多伦多司机的驾驶态度
【港人移加541/阿朗专栏】一直认为,在香港驾驶车辆并非一件有趣的事情。除了香港的道路较为狭窄,驾驶时并不轻松以外,香港人的步伐急速,司机往往驾驶车辆时都较为进取,也徧向不会礼让。到达加拿大之前,心里的认知是,加拿大地方足够大,兴建的道路很广阔,再者加拿大人生活节奏较轻松,驾驶车辆时是理应很礼让的。可是现实与梦想总有一些距离。
【咕菇固专栏】鸡蛋与高墙
【港人移加540/咕菇固专栏】年轻时,第一次认识村上春树,那时他在以色列获颁耶路撒冷文学奖,但当时正值加沙战争。在日本,许多人劝他不要出席颁奖典礼。但他最终还是去了,并在台上说出一段简单却深邃的演讲,就那段著名的“鸡蛋与高墙”。
【叶珮泓专栏】地铁的艺术空间
在多伦多,坦白说连TTC日常运作资源都欠奉的情况下,作为乘客的需求只是希望座椅不要被无家者的行装弄污或有水渍而已,始终没有人希望一坐下便是一屁股水。在我来多伦多那年,更诧异于站内和车厢竟然只有寥寥可数广告,令我不禁慨叹自己的思考逻辑太商业化。但缺少广告,不代表多了些空间装饰,反而近这一年来,月台上多了些电子广告板,多了些电影海报,才觉得站内缤纷起来。
【纯一专栏】断磅计thrift store
【港人移加538/纯一专栏】上星期一,我作为contentcreator受邀出席一间新开的二手衣物店pre-launch。那天阳光不错,我一边喝咖啡一边走过去,心想就当散步,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惊喜。
【佚民专栏】换车的烦恼
【港人移加537/佚民专栏】相隔了两年多,最近又要再与室友商讨买车租车事宜,毕竟刚来加拿大时租的车辆已经到了归还的倒数阶段。我们曾经尝试租新车和买二手车,今次大家都开始考虑是否要接租,一来通常会比等待新车更快,二来偶尔会遇上月供较便宜的选择,让我们对这选择很有兴趣。当然这也是一把双面刃,若车子本来已有暗病的话,届时归还必须花费修理,诸如此类,令我们既担心又兴奋。
【阿朗专栏】多伦多公寓管理的体验分享
刚搬入时,管理处为我登记了电话号码,让我可以透过手机远程开启公寓大门,因为这里不像香港,公寓内部通常没有对讲机可直接开门。当天的保安人员用近乎命令的语气,要求我走到门外,在对讲机上输入一组数字,测试手机是否会响起以启用开门功能。整个过程,他仅坐在保安室内,高声指挥我来回操作。当时刚到新环境,就糊里糊涂地配合了。
【咕菇固专栏】我的异乡同事
【港人移加535/咕菇固专栏】来到加拿大之后,工作环境确实有些不太一样。一来接触到的外籍人士多了不少,尤其是来自中美洲或北美洲交界的,比如墨西哥。坦白说,过去我对墨西哥的印象,大概只来自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又或者光辉的马雅文明或是亡灵节,但其实更多是新闻里那些惊心动魄的毒贩故事。除了这些,我对那片土地的认识真不多。
【阿朗专栏】逃不出赤贫的漩涡
现实上,薪金上涨的幅度远远追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在安省,一件货品加价10元,税后其实加幅等于11.3元。如果是外出用膳,加上15%小费,加幅其实已经达到12.8元。在多伦多,若你年收入约在$50,000–$100,000之间,综合税率(联邦+安省),平均有效税率大约28–32%。这样的话,税前薪金究竟要上涨多少,才抵消10元的货品或餐费的上升呢?
【叶珮泓专栏】对抗紫外线
【港人移加534/叶珮泓专栏】多伦多气候干爽偏凉,冬季又长,而冬季的日照时间又极短,一到夏天人们总会贪恋那得来不易的阳光和温暖,但忽略了其实冬天日照有多短,夏季的日照就有多长、紫外光就有多强。
【纯一专栏】入春的多伦多
【港人移加533/纯一专栏】多伦多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三月的时候还常常下雪,到了四月,风里仍是冷的。人们早就穿上春装,但树还没开花,街角的草地也没绿。像是在等什么似的,一切都慢半拍。直到某一天,阳光忽然变得柔和,风也开始轻了,春天才真的来了。
【佚民专栏】系咁先啦
【港人移加532/佚民专栏】上周末闲来无事,便陪同朋友到CFMarkville逛一下鞋店,本来我就只是抱着看一下的心态,即使低头看到脚上穿着的那双几近有十年历史的球鞋,也没有执意要买双新鞋。不过逛了几间鞋店,探头看了几次价钱,想不到竟然和以前在香港买鞋时的价钱差不了多少,也算是又打破另一迷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