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百答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素里護士半年慨捐100公升母乳助人
【星島綜合報道】跟很多新媽媽一樣,蒂雅拉芭絲(SandeepThiara-Basi)也擔心給新生嬰兒哺乳的問題。
於溫哥華提供墮胎生殖服務30多年 加國首間社區節育診所將關閉
伊麗莎白巴格肖(ElizabethBagshaw)診所表示,該機構的租約將於今年夏天到期,考慮到其服務的確認資金只剩下一年,搬遷和投資新的地點「沒有意義」。
赴美產子者紛紛轉赴加拿大 溫哥華月子業復蘇全靠特朗普
【星島綜合報道】隨著特朗普簽發行政命令停止向美國「雙非嬰」簽發公民證,很多來自中國內地、台灣和香港的產婦,正考慮轉往加拿大產子,讓嬰孩取得外國公民身份。在溫哥華一度十分蓬勃的月子行業,自新冠疫情以來趨向式微,至最近似乎復蘇過來。
卑詩生育旅遊重回疫前水平 加拿大會否隨美國拒「雙非嬰」公民權?
【星島綜合報道】最新數據顯示,卑詩省的生育旅遊已反彈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這項備受爭議的做法多年來一直是列治文和卑詩省的熱門話題,隨著特朗普在美國採取行動,加拿大是否跟進備受關注。
【葉珮泓專欄】特長產假
【港人移加426/葉珮泓專欄】多倫多的產假制度可以說是很有彈性的,給了父母們更多時間陪伴新生兒。根據加拿大的法律,符合條件的媽媽可以享受最多15周的產假,生完孩子後還可以選擇育兒假。育兒假的時間可以是40周的標準模式,也可以延長到69周,當然延長後每周拿到的補貼會少一點。不過,這些假期期間的收入只是一部分,通常是工資的55%左右,所以對一些人來說,經濟壓力也是考慮的一部分。
漲瘋!嬰兒配方奶粉價格兩年飆升46% 組織發警告父母養不起
【星島綜合報道】嬰兒配方奶粉價格兩年飆升46%,一個卑詩組織對此漲幅以及父母和監護人難以負擔得起發出警報。
全國最熱門初生嬰兒名字 一女孩名字蟬聯8年
卑詩省府人口動態統計局(VitalStatisticsAgency)較早前公布的數據顯示,Noah亦是近年最受卑詩省父母歡迎的新生嬰兒名字。
加拿大生育率跌至新低 婦女平均產下1.26個孩子
【星島綜合報道】加拿大的生育率一直在穩定下降,如今再創歷史新低,目前加國已躋身「生育率最低」國家之列。
加拿大新移民父母越來越依賴高達7000元的牛奶金
【星島綜合報道】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加拿大新移民父母與其他永久居民夫婦相比,領取加拿大兒童福利金(CCB,俗稱牛奶金)的數量有所增加,每個孩子每年可能獲得高達7,787元的福利。
【聯邦派錢】本月發放第二期兒童福利金 每年最多獲近8,000元
【星島綜合報道】隨著新一年福利年開始,加拿大兒童福利金(CCB)資助於上月有所增加,合資格市民將於8月20日收到補貼。
【一文讀懂】加國修例引入C-71號法案 允國外出生加拿大人把公民權傳給下一代
【星島綜合報道】聯邦移民部長米勒(MarcMiller)周四(23日)向眾議院提交C-71號法案(BillC-71),若法案獲得通過,將准許加拿大人將公民權傳給在國外出生的孩子,此舉有望為加拿大增添大量新公民。
聯邦可能藉立法恢復「被遺忘加人」的公民權
【星島綜合報道】渥太華正在準備一項法案,以恢復「被遺忘加人」(TheLostCanadians)的權利,此前安省法院裁定,拒絕給予生於國外的加拿大人其同樣是在海外出生的孩子公民身份,是違憲。
【綠子專欄】一探北約克醫院兒科診所
【港人移加215/綠子專欄】自女兒Covid康復後,便開始出現肚瀉的情況,原本一天一次的大便,變成五、六次甚至更多的肚瀉,大便形狀顏色都不理想,為母十分擔憂。
【約拿專欄】溫尼辟潤物細無聲
【港人移加213/約拿專欄】近來察覺自己有點變了。一直以來,我都極討厭處理家務。在香港生活的時候,我習慣把責任外判。也不是不會做家務,只是一留意到有家務在等著我,就會頗為焦灼。常常有種「浪費時間」的自我攻擊壓在心間。我總是很難好好坐下來,平心靜氣去完成一些我認為「非必要」的家務事。只能接受僅僅做到「能運作」的程度,彷彿唯有這樣才算是有效率。
【每日10元託兒】安省託兒所候補名單激增 平均等6.4年
【星島綜合報道】自安省加入全國「每日10元託兒服務」計劃後,安省各地的託兒所候補名單大排長龍。於滑鐵盧地區,目前有9,200名兒童輪候。
【綠子專欄】加拿大即食嬰兒食品
【港人移加208/綠子專欄】前文提過我們一家遠征台灣探親,最艱辛的挑戰就是帶着未滿一歲的女兒同行,首先由收拾衣物、整理行李已經讓我煩惱不堪,台灣天氣潮濕多變,經常下雨,規劃的旅程日期橫跨了十幾至三十度,不止要帶備寒風中的禦寒衣物,也要帶上清涼的小背心短褲。
每100個孕婦有20個產後抑鬱 突然流淚感覺孤立 專家列20種徵兆 附改善方法
產前產後抑鬱情況很常見。過去數年,香港曾經多次發生懷疑患有產後抑鬱症的產婦,親手殺死自己十月懷胎產下...
【綠子專欄】嬰兒飛機指南(二)
【港人移加176/綠子專欄】嬰兒坐飛機的挑戰有幾,首當其衝必然是嬰孩要對抗「耳水不平衡」,飛機升降所引起的壓力問題,第二便是在機艙中漫長的十多個小時機程。以下是總結了我的經驗,得出的初生嬰兒搭乘飛機小貼士。
【綠子專欄】嬰兒飛機指南(一)
【港人移加168/綠子專欄】因為有家人在台灣定居,母親欲前往探望,而這次的旅行我們打算帶上未滿一歲的女兒,我們便開始規劃女兒首次的台灣之旅,而第一大難關就是與嬰兒一起乘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