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移加
【佚民专栏】GTA巴士体验日
【港人移加592/佚民专栏】上周因为公司要求,需要到办公室工作一天,由于办公室位处怡陶碧谷,在GoogleMap找了好几种公共交通工具的路线后,能够对得上时间表的就只有乘搭三条不同巴士线,全程要花上两个半小时。碰巧的是,三条巴士路线,刚好分别是YorkRegionTransit、GoBus以及TTC,简直就像大多地区巴士公司体验日一样,既无奈又有趣。
【阿朗专栏】从容地应对小费文化
现在,当我外出在餐厅用膳时,我会先行计算好打算给予的小费金额。当服务员把电子支付工具递给我作帐单支付时,我不会再理会它的小费默认金额,直接按下以金额作支付小费的自选选项,然后就把早已计算的小费金额输入装置。今天,我大部分支付小费的百分比,就控制在税前的10%-12%之间。我亦作好心理准备,如何应付当有个别餐厅因嫌弃我给予的小费金额太少,而上前追讨的情况。“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咕菇固专栏】我在加拿大初老的日子
【港人移加590/咕菇固专栏】屈指一算,我来到加拿大已经好几年。想当初抵埗之时,尚算年轻,如今却已奔过了三十岁的关口。许多“初老”的迹象,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浮现出来。
【陈鹉专栏】我们都是旅鼠:一场没有归途的旅行
【漂流教室】多年前,我读过一篇关于旅鼠的文章。这种动物繁殖迅速,当族群数量过多时,便会集体迁徙,寻找新的栖息地。牠们奔跑的速度极快,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在这场漫长的旅途中,旅鼠们会遭遇各种障碍——尖锐的石块、突出的树根,甚至是深不见底的水域。许多旅鼠因此受伤、死亡,甚至溺毙于冰冷的河流之中。这场迁徙,既是逃离,也是自然的筛选与淘汰。
【纯一专栏】Halifax游感
【港人移加588/纯一专栏】这个礼拜,我和爸爸妈妈弟弟一同前往Halifax旅行。这座位于大西洋边的城市,以其海景和海鲜闻名,吸引我们暂时离开多伦多的喧嚣。
【佚民专栏】在家工作的持续性?
【港人移加587/佚民专栏】转眼间,在现时这间公司已经任职了近一年半,除了第一天要到办公室拿公司电脑,之后都一直没有再造访过远在怡陶碧谷的公司。不过数周前收到公司的通知,终于也要去办公室一趟了。这晚就像去旅行般执拾着细软,想到翌日清晨五时起床,花上两个多小时转乘三条巴士路线,回到办公室做着在家一模一样的工作,下班后又再转乘几次巴士和火车,不自觉勾起了在香港生活时的回忆。
【阿朗专栏】比黄牛党更狠的官方炒卖机制
【港人移加586/阿朗专栏】朋友一直很喜欢韩国流行音乐(K-pop)。每次和她见面的时候,话题总离不开她喜欢的一位初出道的K-pop男歌手。对我来说,韩国男歌手一直只停留在《GangnamStyle》的PSY。
【咕菇固专栏】摸不透的信用评分
【港人移加585/咕菇固专栏】在加拿大我并没有养什么宠物,唯一一直用心栽培的大概只是我的电子宠物——迷一般的信用评分。令人感恩是我的这个电子宠物并没什么先天缺陷,养起来也是顺手一点,不像我认识的朋友,几乎问题连连,很容易跟人撞上,结果分数长期卡在600以下,弄得自己都是麻烦。
【陈鹉专栏】加拿大中文课的小影帝
【漂流教室】上学期我教的是“BasicChinese”,顾名思义,就是给完全不会中文的学生设计的课程。明文规定:母语是中文的学生不得修读。结果开学第一天,我一进教室,差点以为走错棚——怎么有一半的学生来自台湾、香港和中国?这是中文零基础班,不是“华人同乡会”啊!
【纯一专栏】多伦多文化体验:韩国米酒制作
【港人移加583/纯一专栏】我最近参加了一个由Wondermak举办的韩国米酒(makgeolli)工作坊,两堂课让我从一个单纯的喝酒人,变成一个把米浆带回家照顾的疯子。
【佚民专栏】一天的最后任务
【港人移加582/佚民专栏】自从家里有了车后,油价便一直成为了自己最着紧的一项消费,毕竟是必要的费用,而且并不便宜。从前住在NorthYork时,每次下班回家时,都会在GoogleMap四处寻找较为便宜的油站,但就经常被程式上显示的油价骗过,每每到了那油站时,才发现和地图上所说的完全不同,久而久之,便变成了一场碰运气的游戏。
【阿朗专栏】消失的中产
【港人移加581/阿朗专栏】在社会上,何谓“中产阶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甚至在每个人自己的心目中,都可能有着不同的定义。一般的来说,中产阶级是指有稳定收入、受过良好教育、有消费能力、有固定储蓄能力、有少量资产、有实力将来拥有更多资产、有向上流的期望。然而,随着近年环球经济出现的变化,这群中产阶级正一级一级地往下流,逐步失去本身原有的经济安全感。
【咕菇固专栏】难以理解的Condo管理费
【港人移加580/咕菇固专栏】最近看到有condo停车场几辆车被偷走整套车胎,贼人竟然能在停车场内花上一小时慢慢拆卸,事后大厦却一句“监控坏了”便了事。除了感叹多伦多治安每下愈况外,也不禁对这里的condo管理制度产生了许多抱怨。
【陈鹉专栏】爸妈学会英文 孩子忘了中文 语言交换的悲喜剧
我在加拿大一间college教中文,学生们一个个看起来都像是“中文应该说得呱呱叫”的样子——毕竟爸妈都是中国人,有些甚至是从中国、香港、台湾直接搬来的。结果一开口,我差点以为我走错教室,来到ESL班。
【纯一专栏】Port Hope:北美小镇的寻常
【港人移加578/纯一专栏】上周末的阳光灿烂,我与父母弟弟随兴来到PortHope。爸妈对于这座小镇心中带着一丝期待,但走过几条街道,我更肯定北美小镇都是一个模样。
【佚民专栏】潜伏多年的“癌细胞”
【港人移加577/佚民专栏】来了加拿大三年多,拖延症不但没有好转,偶尔甚至比在香港读书时更为严重。自从到埗加拿大申请第一张信用卡而开启信用评分的户口后,我的Equifax户口便频频出现不属于自己的资料,一些不明的地址、电话号码也罢了,至少不会影响评分。但其中有一个欠缴信用卡款项的户口却莫名奇妙地一直存在着,令我的信用评分长期处于600分以下的差劲等级。
【阿朗专栏】父亲的愧疚
【港人移加576/阿朗专栏】上星期跟朋友阿晴约了见面聊天。阿晴他是“蒸B”的,和我同样是大约在三年前到达多伦多。阿晴和太太带着就读高中的儿子,一起来到加拿大重新开始新生活。之前听阿晴说,他儿子的天赋能力不足,没法应付香港完善的教育制度,学业一直处于不达标的状况,亦因而一度陷入情绪困境。
【咕菇固专栏】思“乡”的终点
当然这个现象也不仅限于新移民,那怕是认识很多的老华侨,也许他们并不痴狂的认为日本是家乡,但返香港顺道去日本就是金科玉律,就是一种定律,可以说是撼动不得。不过试想想,你花了大笔钱,飞过大半个地球,如果只是为了回香港,确实有点浪费,就像光顾一间餐厅,把前菜吃了就算,完全不等那份主菜上来,就施施然结帐打道回府,实在是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
【纯一专栏】Hanlan’s Beach周末午后
【港人移加573/纯一专栏】上周末阳光明媚,有微风不算太炎热,我和好友决定到沙滩晒太阳放松。虽然我们之前也去过TorontoIsland的其他几个沙滩,但这竟然是我第一次去Hanlan’sPointBeach。没想到,它这样就变成我在多伦多最喜欢的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