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子 專欄
【康子專欄】戰場,無處不在
可是不「戰」,又被欺侮逼害。很多時候,即使你想順從,甘受屈辱,對方亦不會放過你,甚至要將你置諸死地,連累至愛親朋。
【康子專欄】激發鬥心,入「阿修羅道」
原來在人世間,我們固然想行善,不想行惡,冀盼可以升上「天人」位。可惜,濁世多變,面對鬥爭之時,你仍可以恬淡自處嗎?
【康子專欄】聖誕節應該很高興
可是,對不起,筆者已利申是《歷史的囚徒》(12月12日專欄文),雖然戰後才出生,但思想上,仍受囚禁於「中日戰爭」。
【康子專欄】長久享樂的境界
要是盼望長久的「開心」、「快樂」、「嘆世界」、「無憂無慮」、「去旅行去到盡」,以為吃喝玩樂過一生,實屬妄想。
【康子專欄】誤走鬼道,可回轉嗎?
有些朋友,做人做得興高采烈:唸書做事結婚生育,忠孝雙全,仁義禮智信做足,滋味無窮,下世投胎,堅定不移再來一趟。
【康子專欄】以「區」取人,失諸灣仔
像年輕人聚會,大家原是沒機心。熱鬧過後,散席回家,少不免一起商量Uber路線:你我他住哪一區、可否順路接載之類。
【康子專欄】「大灣仔」主義
長子在灣仔創業,做燈飾生意。二子搞飛機工程,遠遷往九龍城,就近當時的啟德機場。三子亦在灣仔起家,業占卜。
【康子專欄】消失中的「攞命女」
要看真人示範:最近史匹堡出資,修復荷里活1946年的黑白電影《TheKillers》(《殺手》)。大文豪海明威原著,描述一對男男殺手,雙雙往小鎮執行任務,酷似周星馳《功夫》(2004年)的「天殘」與「地缺」。
【康子專欄】時間給你的最好禮物
幾十年沒見,當時的「憤青」,已白髮蒼蒼,面容枯萎,衣着殘舊,身形佝僂瑟縮;又可能身子弱,鼻水長流,髒。
【康子專欄】提早分家,及時饋贈
休說有違亡者的意願,不得安息,即使你相信「死去萬事空」,到來弔唁的親友,以及熟悉亡者生前的活動圈子,俱非常有違和感。
【康子專欄】自主告別:提早的喪禮
不同道教風水的「種生基」,那是奪天地之造化,有欺瞞的成分。亦不同「生前葬禮」,不用擺出棺材,亦不用上山。
【康子專欄】最特別的喪禮
原因很簡單:「分裂」。亡者是傳統中國人,家傳世代道教徒,忽然走了,可能沒機會交帶身後事,從海外歸來的子女,以西方宗教儀式送行。
【康子專欄】美穗的「女人五十」
難在第一,美穗開始得太早:十七歲出道,其外貌及身材,已是一個成熟的女性,幾乎沒有青春期,你看不到她的羞澀與稚嫩。
【康子專欄】歷史的囚徒:中日戰爭
有部英文書名《地理的囚徒》(《PrisonersofGeography》,2015年),寫給所有「地理迷」看。
【康子專欄】「天機」擅變,一閃即逝
說起近年的飲食業變化:「一啡一餅一蝦餃」、「日韓輕食」,以至灣仔扒房的急速變身,俱令人嘆為觀止。
【康子專欄】極速變身,日夜繽紛
現成例子:灣仔名扒房餐廳,數十年老字號,許多明星/名人幫襯。今年11月中結業,傳媒廣泛報道,欷歔感嘆;巿民聚眾打卡留念,聲聲「不捨得」、「多可惜」等等。
【康子專欄】「破」後入冬,靈活迎春
要「秋決」,亦已陸續執行。逢「太陽」「化忌」:凡過度曝光,爭出風頭者,必敗;兼且不利男性,不利父權,不利領袖,趾高氣揚黯然收。
【康子專欄】悼瓊瑤:反「安樂死」
近代中國以戰後為分水嶺,華人散居兩岸三地。數女作家,香港出了亦舒,較都巿化與現代感,台灣則有瓊瑤,揹負舊中國的歷史包袱,行文優美華麗,仍有「民國女子」遺風。
【康子專欄】日本人的最強噩夢
先前,說起日本人最害怕的三種東西:地震、閃電、火災(以前是「父親」),俱可以公開說出來,擺得上枱,未算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