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康子专栏】电影预言:园丁继承财富

上星期刚引用瑞士银行的报告:全球的“继承财富”,首次超越“创富”(《财富转移,败家变兴家》12月6日)。

【高慧然专栏】北海道雪地自驾

日本北海道入冬以来交通意外频繁,其中七成意外涉及外国人。由于租车公司损失惨重,部分从业者决定不再做海外观光客的生意。

【咕菇固专栏】生活中不能承受的租

作为香港长大的人,从小就深知房价房租是洪水猛兽。但这个偌大的世界,即使国土再辽阔,房子都是种奢侈品,住在那里都是一只蜗牛,日日夜夜背负自己的容身之所匍匐前进,只不过来到多伦多,身上这个壳,会大一点、舒服一点。

【阿浓专栏】交浅言深

可是最近老二却性情大变,几次聚会都借故不来。老大生日那次,他来了,瘦了很多,胡子也长久没剃。平日喜欢高谈阔论的他竟闷声不响,只顾喝闷酒。酒量不错的他,居然醉了,要去厕所呕吐。

【诗轻专栏】加拿大不容忽视的冬日抑郁症

【港人移加116/诗轻专栏】在加拿大季节性情绪病(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每年一到冬天都有不少人会患上此症,特别是女性、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还有本来就患上抑郁症的人更是有较高机会会有这些情况。

【曾智华专栏】威过应家柏总裁

第八场跑完,手机立即弹出“恭喜”信息。来自老友“抵死B”,贯彻衰衰的作风:“碌Sir,恭喜你㖞,贴士威过四千几万元年薪的马会总裁应家柏,真犀利呀,以后贴多啲,等我唔使买呀,哈哈!你听日要食两𩠌饭喇!”

【康子专栏】W的“神”剧

所谓“W”,即是英文“Woman”(女人)的缩写。为什么要用大楷字母代表?因为有三个尖角,暗喻女性的锋芒,像三柄尖刀,又像三把利剑。

【高慧然专栏】我是“猫人”

世上最受欢迎的宠物不是猫便是狗,有人把喜欢这两种宠物的人叫做“猫人”和“狗人”,前者爱猫,后者恋狗。

【陈隽骞专栏】木偶戏

晚上没有应酬,吃过晚饭,太太仍要躲在书房与美国总公司开网上会议,剩下我和两个女儿。临睡觉前的短短一小时,便

【黄庭桄专栏】新闻女王

现职香港大律师公会行政及发展总监的赵丽如,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先在香港电台担任实习记者,后来转职亚洲电视做主播,到有线电视开台,她成为第一代新闻之花,其后再加入TVB做记者和主播,绝对是实至名归的新闻女王。

【纯一专栏】多伦多繁体中文书店

【港人移加115/纯一专栏】记得高中刚来的那几年,在Hamilton很难找中文书,自己又不喜欢用电子书,从香港带过来的书都看过了,所以很快便把阅读中文书的习惯搁下了。一个人长久不看书,难以写出像样的文字。那时候,我写的文都中英夹杂得过份,让人看得头昏脑胀。

【黎太食谱】圣诞派对必备 3款极简易一口小食

【黎太食谱】今个圣诞节,大家会否在家或到亲戚朋友家开派对?除了蔬菜、肉类等食物。一班人聚会见面,当然不可缺少就是小食。一边闲谈一边享用美味小食,大家可以乐在其中。我今期同大家分享三款派对小食食谱,就是“魔鬼蛋”、“牛油果莎莎酱”和“吞拿鱼青瓜碟”,材料简单,步骤不繁复,不妨参考下!

【曾智华专栏】吓鬼死与吓到濑尿

昔日《晨光第一线》电台拍档侯嘉明(Alyson)上月传来信息,要求捐款支持,搞乜?正是佢为挑战自己,决定冒险接受一项非常惊险大行动,在一千呎高的港岛东中心(OneIslandEast)游绳而下,为训练有志突破自己极限者而设的“香港外展信托基金”(OutwardBoundTrust)筹款。

【康子专栏】名女人的上位秘诀

完全是现代消费主义的先驱。新时代女性,对她《专买“全场最贵”的天才》(11月21日),以及“大使”作风等,全无异议。

【高慧然专栏】日子有功

我突然会做Handstand手倒立了!手倒立是瑜伽中一个中高难度的动作,也是很多瑜伽爱好者渴望学会,但可能始终都无法学会的动作。

【陈隽骞专栏】投票为改变

何文田区的窝打老道山,主要由两条单程路组成:文福道和文运道,全长不足四百米,可以有什么发生?首先九年前有我们这一家从居住了二十多年的西半山搬来,五天后我已在楼下协助急救一位刚从的士下车跌倒的老人家,便意识到这小区老人家居多。继而观察到两旁行人路相比一般的宽阔两倍,是西半山的三倍,一些特定位置亦安装了栏杆,明显是经过研究和计算,沿路亦安装了多张长凳。那一刻的印象,是充满细心和人情味。

【黄庭桄专栏】所谓慈善骚

最近和医生T茶叙,他一肚火告诉我,某知名组织“XX会”的骨干成员是他朋友,邀请他入会加盟,会员全是具有专业资格,医生、律师、会计师、飞机师都有,绝对是上流社会的俱乐部。

【叶珮泓专栏】多伦多地铁宝贵上网时间

【港人移加114/叶珮泓专栏】在香港,即使电讯公司的人有时会提醒过海隧道未必接收良好,但通常都没有大问题,更别提在地铁上简直畅通无助。

【阿朗专栏】给小孩的礼物 —— 儿子篇

我和太太当然明白须要悭俭背后的原因,可是对于我们两个孩子,他们的感受未必一样。我们在香港时,虽然不算是大富大贵的家庭,但也算是小康之家。日常消费,例如周末外出用膳,节日时的购物娱乐,还是能够承担的。所以来到加拿大,对于我们两个孩子,在生活消费模式上的落差,就显得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