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多倫多公司創造AI治療師 聽你傾訴幫助減壓

(Mind-Easy三位創始人:AkankshaShelat,AlexandraAssouad,andDaliaAhmed。)

科技生活| 空間大改造 居所伸可縮似手風琴

[星島綜合報道]這是厄瓜多爾的建築師JuanRuiz和AmeliaTapia提供的一種新的小型生活方式。該結構被命名為Iwi,由於其類似手風琴的設計,它可以作為家庭辦公室或客人住宿的好幫手,可以在不使用時摺疊並收起來。

Meta考慮停止在加拿大FB、IG上發布新聞

【星島綜合報道】Facebook和Instagram母公司Meta表示,若加拿大聯邦政府的「線上新聞法案」獲得通過,將停止在平台上提供新聞內容。

科技生活| B&O最新科幻揚聲器 自測位置調整聲音走向

[星島綜合報道]Bang&Olufsen宣布其BeosoundA9和Beosound2揚聲器的新的、更適合未來的版本。

美科學界熱議「革命性」室溫超導材料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聲稱開發出一種在室溫和相對較低壓力條件下表現出超導性的材料。這引發業內專家和媒體熱議,一些專家認為這可能是一項「歷史性突破」,還有不少專家持懷疑和觀望態度。若果技術成功,即意味電池壽命可延長、電網效率更高等。

科技生活| 加國研究生善用AI 研簡易腰痛診斷工具

[星島綜合報道]腰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這就是為什麼一位來自加拿大安省Brock大學運動學研究生正在嘗試探索利用人工智能(AI)進行診斷。

科技生活| 清潔能源新突破 空氣轉化電能

[星島綜合報道]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不會目睹它們,但世界上許多最小的生物體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生存方法。例如,一些土壤細菌可以吞噬空氣中的氫氣,並在缺少任何其他食物的情況下將其用作能源。

科技生活| 蘋果續研屏下Touch ID 傳首款全屏iPhone亮相

[星島綜合報道]根據最新傳聞,蘋果正在繼續研究iPhone的屏下指紋傳感器技術,以期在其首款全屏機型中重新引入TouchID。

科技生活| 飛宇Pocket 3模塊化action cam 無線拍攝更靈活

[星島綜合報道]飛宇前年推出了Pocket2S分離式有線萬向節行動攝像機,現在又推出升級版Pocket3,其無線設計令旅途中拍攝更容易。

科技生活| 「殭屍群組」衍生問題 WhatsApp 擬設過期時限

[星島綜合報道]WhatsApp正在測試一項新功能,允許加密平台上的群組聊天會員資格在設定的時間段後過期,這項最新的功能旨在解決所謂「殭屍群組」的常見問題。

科技生活| 穿戴AI外骨骼變越野超人 抵消最多66磅負重

[星島綜合報道]忘掉運動飲料和能量飲料吧,Hypershell有一種更具體、更強大的方法來提高你在山地和跑徑上的表現。這家上海的初創公司希望將外骨骼(exoskeleton)技術從其經常出現的工作場所和戰場中解放出來。

科技生活| Pokémon GO開發商新作 育成Peridot包辦搵屋生仔

[星島綜合報道]AR擴增實境遊戲公司Niantic今天宣布,其最新作品Peridot將於5月9日星期二推出。Peridot是一款虛擬寵物遊戲,類似「他媽哥池」的主題。

科技生活| 水熱技術改造口罩塑料 變身高價值碳納米材料

[星島綜合報道]在2021年的疫情,我們每分鐘扔出300萬個口罩。科學家們很早就敲響了警鐘,但很多口罩最終都成為大海的「住客」。

科技生活| 黃色iPhone 14空降 3月10日開始預售

[星島綜合報道]一眾蘋果達人果然料事如神,黃色版的iPhone14和iPhone14Plus忽然殺到,並將於3月10日開始預售,3月14日開始到貨。

科技生活| 電郵地址被濫用 3招教你破解

[星島綜合報道]當你瀏覽網絡時,你會注意到越來越多的網站和應用程式要求提供一項基本信息,你可能會毫不猶豫地交出你的電子郵件地址。它可能看起來無傷大雅,但當你輸入你的電郵件地址時,你分享的東西遠不止這些。

科技生活|香港城大研自充電口罩 呼吸增強吸附病毒效能

[星島綜合報道]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帶靜電的口罩,特別之處是可以通過佩戴者的呼吸動作補充電荷。

科技生活|新INSTAX MINI功能升級 5秒有相睇 直接上傳分享

【星島綜合報道】如果不想只看數碼照片,喜歡翻閱相簿,不需要把菲林送去沖洗曬了,FUJIFILM新款即影即有INSTAXMINI12絕對符合需求。

科技生活| 「汽車版盲俠」聽聲知毛病 AI分析噪音問題發警告

[星島綜合報道]雖然有些機械問題很容易被汽車的車載傳感器檢測到,但還有一些問題就比較棘手了,新開發的V2M系統可通過使用車載模塊「傾聽」這些問題。

科技生活| 「種菌」過程繁瑣耗時 激光新技術幾分鐘完成

[星島綜合報道]目前,為了查看液體樣本中存在哪種類型的細菌,細菌培養物(種菌)必須在實驗室中經過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培養。然而,一種新的激光技術只需幾分鐘就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