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健康
传入的 cat_slugs: %e5%81%a5%e5%ba%b7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3140
最大页数: 314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93448, 7293398, 7293411, 7292708, 7292041, 7292029, 7291771, 7291377, 7291326, 7291212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06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03

吃得多可減內臟脂肪?醫生教吃3類食物兼控血糖/增肌 公開最佳食用份量

不少人士都以為變胖是因為吃太多所致,但原來肥胖亦可以是「營養不良」!有醫生列出3類營養素有助身體代謝,對於消除內臟脂肪、控血糖、增肌減脂都好幫助,反而要多吃一點。

家醫科醫生鄧雯心近日在節目《醫點不誇張》內分享,肥胖是有用的營養「吃不夠」,特別是想消除內臟脂肪更要靠「多吃」。有些營養素及食物是對身體代謝有正向幫助,因而要多吃一點:

減內臟脂肪要多吃甚麼?

1. 蛋白質

一項針對中老年人的研究發現,在運動習慣未改變的狀況下,每日吃「體重×1.3g的蛋白質」,內臟脂肪比例明顯下降,以60kg體重人士為例,即每天吃78g蛋白質。建議中年人要減脂,蛋白質比例可調整為體重×1.2-1.6g;高運動量者,蛋白質比例可再提升。

蛋白質益處:

  • 提升飽肚感,減少亂吃零食的機會。
  • 在腸道中能引發類似減肥筆的賀爾蒙「GLP-1腸泌素」。
  • 增加產熱效應,消化蛋白質時會特別耗費能量去處理,吃進100 kcal蛋白質、實際身體吸收到熱量僅70 kcal左右。
  • 提升基礎代謝,增加肌肉量,幫助燃燒脂肪。

建議1天吃3隻手掌大的蛋白質,可多吃三文魚、雞胸肉、毛豆等優質蛋白質。而每餐先吃蛋白質,更可穩定血糖及改善胰島素阻抗。

2. 纖維

多吃水溶性纖維,研究發現,每日攝取10g水溶性纖維,內臟脂肪囤積速度就會降3.7%。可多吃菇類(香菇、金針菇)、黑木耳、秋葵、海帶等「黏黏滑滑」的蔬菜,不只控血糖,也有益腸道。

更有日本研究指,日本人吃海帶的量與腹部腰圍成負相關,海帶吃越多、越能控制腰圍。

3. 植化素

「植化素」多存在於五顏六色蔬菜之中,富含多酚類、黃酮類、綠茶素、白藜蘆醇、槲皮素、茄紅素等。以茄紅素為例,攝取後會在脂肪細胞內增加燃脂效應;辣椒素則促進交感神經興奮,有助消除對內臟脂肪。

可多吃番茄、木瓜、番薯等富含植化素的食物。因為內臟脂肪是發炎組織,植化素有助抗炎,一旦發炎整體性下降,肚子的內臟脂肪也不易堆積。

中央肥胖=內臟脂肪多?

到底體型對身體有甚麼影響?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體脂含量與分布因人而異,「蘋果型」身材人士(即中央肥胖)的脂肪多囤積於腹腔,圍繞着肝臟、胰臟等器官;而「啤梨型」身材人士的脂肪往往集中於臀部和大腿的表皮之下。研究顯示「蘋果型」身材會增加心血管代謝失調和患上各種慢性病的風險。

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本地15至84歲人士中,按腰圍和腰臀比例界定為中央肥胖者分別佔37.8%和35.4%。以大多數亞洲人身材而言,中央肥胖指:

  • 男性腰圍等於或大於90cm
  • 女性腰圍等於或大於80cm
  • 男性腰臀比例達0.90或以上
  • 女性腰臀比例達0.85或以上

腰臀比例即腰圍除以臀圍(腰臀比例=腰圍÷臀圍),腰圍愈大或腰臀比例愈高,患慢性病的風險就愈高。根據衞生署資料,肥胖會增加患上9種慢性疾病的風險,當中更包括4類癌症:

  1. 高血壓
  2. 心臟病
  3. 高膽固醇
  4. 糖尿病
  5. 腦血管病
  6. 膽囊病
  7. 骨關節炎
  8. 睡眠窒息症
  9. 部分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及子宮內膜癌)

資料來源:《醫點不誇張》、家醫科醫生鄧雯心、衞生署

T10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中秋節2025|9款月餅熱量大比拼 吃這款要行429層樓梯消耗 如何吃月餅不增磅?

遊日注意 | 京都一酒店火警2000住客緊急疏散 傳中國人充電寶著火肇禍

遊泰注意|擬向旅客徵300泰銖旅遊費 4個月內啟動

印度北方邦75歲翁迎娶35歲新娘 婚後隔天離世 家屬要求暫停葬禮查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