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長者必讀
传入的 cat_slugs: %e9%95%b7%e8%80%85%e5%bf%85%e8%ae%80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951
最大页数: 96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94347, 7294382, 7294019, 7293705, 7292708, 7292029, 7291771, 7291377, 7291326, 7291338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07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03

飲咖啡可抗炎護腎?3類人常飲反傷身 醫生教兩時段飲用最健康

很多人每天都離不開咖啡,上午1杯提神,下午1杯回魂。有醫生表示,飲咖啡有抗發炎、護腎的作用,惟有3類人若錯飲或多飲,反而會損害健康。一天最多可以飲多少杯咖啡?甚麼時間飲對健康最好?

飲咖啡可抗炎護腎防腎衰竭?

泌尿外科醫生曲元正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平日不時都會有病人詢問自己每天都要喝咖啡,對腎臟會不會不好的問題。他引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在2022年發表於《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的大型研究解釋指,每天喝2-3杯咖啡的人,發生急性腎損傷(AKI)的風險,比完全不喝咖啡的人低了約15-23%。

這表示了,飲咖啡可能有護腎和調節代謝的功效。他指出,箇中關鍵可能在於咖啡中的抗氧化物質、抗發炎活性,以及咖啡因對腎臟血流的促進作用,有助提升腎小管對壓力的「應變力」。

3類人不宜喝咖啡 多飲/飲錯反傷腎!

但曲元正醫生強調,上述研究之對象是健康成年人,對於不同健康狀態的人不能一概而論,尤其是以下3類可能不適宜多飲咖啡:

哪些人不宜多喝咖啡?

1. 慢性腎病(CKD)患者

雖然黑咖啡本身幾乎不含鉀和磷,但市面的即溶或三合一咖啡常含磷酸鹽、奶精與高糖分,長期攝取會增加腎臟代謝壓力、加重病情。建議選擇無糖、無奶、原豆手沖黑咖啡,並與醫生討論適合攝取量與頻率。

2. 前列腺肥大(BPH)與頻尿人士

咖啡因會刺激膀胱收縮,讓人更容易產生尿意,可能加劇夜尿、頻尿、急尿等排尿障礙症狀。建議選擇低咖啡因(decaf)咖啡,並盡量避免在傍晚後飲用,以減少夜間干擾。

3. 有尿路結石病史者

咖啡具利尿作用,有助降低結石風險,但有研究發現咖啡也可能提高草酸鹽排泄,在部分草酸代謝異常者身上反而可能誘發結石問題。建議每天飲用約2-3L的足夠水分,選擇無糖無添加的黑咖啡,且注意飲食草酸攝取來源。

這樣飲咖啡提神又護腎!

曲元正醫生提醒,飲咖啡想要獲得健康好處且不傷腎,就要注意以下3大重點:

1. 適量為宜

每日1-3杯即可,超過4杯可能導致心悸、失眠、血壓上升,反而對腎臟不利。美國FDA建議,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超過400mg,相當於約3杯240ml的美式咖啡。

2. 注意時間

避開空腹與睡前6小時內飲用,最佳時間為上午9:30-11:00、下午13:30-15:00,此時避開了皮質醇分泌高峰,有效提神之外,亦較不易刺激腎上腺與神經系統。

3. 注意搭配

少糖、少奶、少加工,黑咖啡是最理想選擇。反之,加糖、奶精、煉奶等添加物,會降低咖啡對代謝與抗氧化的潛在益處。

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 4大高危人士易患腎衰竭

據香港醫管局資料顯示,腎臟主要功能包括排泄經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協調體內水分、電解物、酸鹼度、血壓等,製造紅血球激素,以及協助製造維他命D。

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體內廢物累積,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有機會演變為慢性腎衰竭。不過,初期的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較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1. 小便帶血 / 茶色尿(血尿)
  2. 小便帶泡沫(蛋白尿)
  3. 小便混濁(尿感染)
  4. 小便赤痛、頻密
  5. 小便感困難、不暢順
  6. 小便排出小沙石
  7. 多尿、尿量減少、夜尿
  8. 腰腹疼痛
  9. 足踝或眼皮浮腫
  10. 血壓高

4類人患慢性腎衰竭風險較高

醫管局提醒,腎功能衰竭可影響身體所有器官的運作,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透過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才得以維持生命。當中,患有下列疾病的病人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衰竭:

  • 糖尿病
  • 腎小球腎炎,包括紅斑狼瘡腎炎
  • 高血壓
  • 先天性腎病及有腎病家族病歷

T10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中秋節2025|月餅熱量高易消化不良 中醫教自製3款消滯茶 輕按3大穴位也有效

頭頸現腫塊是發炎或頭頸癌?醫生教看4症狀自測患癌風險 解構成因/治療/預防方法

健康PRO|職場壓力大恐致抑鬱症/冠心病 醫生教呼吸法紓緩 如何自測過勞症狀?

以巴衝突|卡塔爾:若釋放人質等同終戰 哈馬斯提2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