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博勵治不能只當重砲手 民主議會須出色反對黨

[世道仁心]縱觀國會秋季會期首周形勢,兩大黨的交鋒,似乎將集中於生活成本和預算案赤字。對重返議會的保守黨領袖博勵治而言,可謂駕輕就熟,但他同時需重塑形象,因為現在的對手不再是小杜,是卡尼。
雖然卡尼在選舉期間高喊對美Elbows Up的口號,但如今已不再響亮。隨着今年走向尾聲,除非再出現戲劇性轉折,加美雙方似乎都把make deal的焦點,移向明年的《加美墨協定》(CUSMA,美稱USMCA)重議,兩國上周分別就正式檢討鋪路,啟動公眾資詢。
對反對黨而言,此時就關稅角力向執政黨窮追猛打,恐怕難有實際效果;而且近期民意已悄然轉變。
民眾更憂生活成本
民調機構Abasus Data於9月4日公布的調查顯示,61%受訪者認為,在眾多國內挑戰當前,政府花太多注意力應付特朗普關稅。即使在自由黨支持者中,也有51%持相同看法。
76%受訪者認為,聯邦政府更應聚焦於住房、醫療,和可負擔性等國內問題。按黨派分布,82%保守黨支持者持此觀點,而自由黨支持者中,也高達69%。
79%表示,在未來兩年內,生活成本、住房問題和醫療保健,對家庭所產生的影響,大於美國關稅或貿易政策(21%)。
對比Angus Reid於9月17日發表的民調,認為「與美關係包括關稅」是國民首要關注議題的比率,從3月的41%,跌至18%;「生活成本/通脹」則從51%微升至53%。
這不是說民眾覺得應對關稅不再重要,畢竟Abasus Data報告顯示,還有33%認為,政府花在應對特朗普的注意力「剛剛好」。然而,民眾越來越意識到,生活成本飆升的原因不全來自美國貿易壓力。即使要抵銷其衝擊,重點也不在「用手踭撞特朗普」,而是政府能否端出方案,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舒緩。

未知葫蘆裏賣什麼藥
在生活成本議題上向執政黨發動攻勢,對博勵治而言可謂手到拿來。在過去數年,他在議會內咄咄逼人的質詢,以及在議會外機鋒處處的論述,都令執政黨難以招架。
問題是,那些年的對手是杜魯多,一個從「陽光小子」變成「老態龍鍾」的政客,其施政把戲已被民眾看透。博勵治口若懸河,當然能順勢把小杜冲得人仰馬翻。
如今面對卡尼,其技術官僚風格,相較小杜更顯穩重。何況執政才半年,財政預算案尚未揭曉,葫蘆裏賣什麼藥,民眾仍在觀望。
不同政見激盪中前行
相較之前與小杜交手,博勵治現在更要讓民眾看到,在精彩的抨擊以外,還有治理的視野與能耐。作為反對黨領袖,他的「重砲手」形象已深入人心;但跟卡尼較量,更須展現掌控大局的氣度和政策處理的魄力。
這不僅對博勵治或保守黨有利,更重要的是有益於民。因為在民主議會,需要的不只是一個能的執政黨,也需要有能的反對黨。
民主社會不相信「聖人治國」,不仰慕「一黨專政」,而是通過朝野各盡其職,不同政見通過黨派交鋒,互相制衡補足,激盪出不走極端、不上下其手的政策,帶動國家前行。
文:廖長仁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