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82】學校倒是開學了 幾句壞話不說不快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82】學校倒是開學了 幾句壞話不說不快紛紛亂亂的,總算開學了。
貌似一切回到正軌,家長出了一口長氣。但是這口長氣出得不痛快。我既作為家長,又作為課後託管服務提供者,更是忍不住要說幾句小到我家門口小學,大到政府的壞話。
直到開學前兩天,家長才收到第一周孩子們的時間和教室安排。年度安排表我倒是在學區網站上查到了。但是家門口小學網站上的日程安排,直到開學前一周,仍然乾淨得像一張白紙。
這對新家長和我這樣依賴學校日程的工作者,太不友好。於是我只好根據往年經驗,推測第一天學生們只上兩個小時。
但是結果只上一個半小時。上午十點就要去把託管的學生接回來。我全依賴家長給我提供信息。學校網站倒是有日程安排了,但是顯示第一天上全天。
這不是坑人嗎?
再說第一周的亂象。新學年開始,學生們升級,換老師,換教室。但是第一天,按慣例是回到老教室,和去年的教師在一起。接下來,教師們才會進行學生重組安排,學生們才會知道自己的新教室在哪裡,新老師是誰,新同學有誰。
一天是安排不好的,兩天也不行。也就一個星期吧。到第一個星期結束,總能讓家長知道孩子們落定何方。
可是今年,家門口小學玩了個新花樣。開學第二天,一個年級所有的學生全部送到一個教室,放學時又全部從一個教室門口接。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星期五放學。也就是說,一周結束,孩子們仍然沒有被安排到他們本學年的永久教室。
於是上學時,操場上站滿家長。學生們靠著走廊,排成漫長一隊。放學時,七八十個孩子從一個教室門魚貫而出。門口的老師認識每個翹首期盼的家長?不可能的。孩子認識就行了。
開學第一周就這樣結束了。我問接回來的學生,在學校幹了什麼?他們說,塗色,畫畫,玩遊戲。第一周開始正式學習?不可能的。

我帶的一個稍稍有點調皮的男孩,上午剛過一半,老師就打電話給家長,要求提前接回去。爸爸媽媽都在上班,怎麼辦?那不是老師的事。於是只能搬爺爺奶奶幫忙。他的媽媽告訴我不用放學時接他了。我能從她的信息裡讀到她的無奈。
誰說加拿大祖父母不管孫輩?怎麼可能。就這每天的接送,多少人家不得不動用自己的整個「village」。
當然,我不抱怨老師。
我所在小鎮的人口增長很快。家門口小學一個年級從兩個班增加到三個班,每個班人數從二十左右增加到將近三十。教師們的負擔重了,是真的。教師們薪水不高,也是真的。
有人會說教師時薪不低呀。時薪不低有什麼用?學區很少安排教師們足夠的工時。一個星期上兩三天班,怎麼支撐家用呢。於是我和小朋友在Costco遇到他的一年級老師。老師在學校上兩天,再到Costco上三天。沒有辦法,只能打兩份工。
所以要怪只能怪政府,因為學校經費和教師撥款都來自政府。
為什麼學校網站上的日程安排無法提前制定好?為什麼學生們的重組分班無法在開學前完成?因為沒有給教師們發工資啊。讓教師們還沒開學就提前主動義務勞動,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當然不可能。所以只有等開學,所有學生返校,再亂糟糟和慢悠悠地進行安排分配咯。
這要是像咱母國那樣,一個班動則五六十人,甚至七八十人,那還不亂成一團粥?我同事則說,她家鄉的學校,開學時把學生排班名單貼在教室門口,學生們一目了然,各進各班。
本來就是,多簡單的事情,搞得這麼亂。
再說說學年中的Pro-D day和School Improvement day。職業發展日或者學校改進日。一年多達十天。學生們無學可上,麻煩的是誰?家長們。所以在加拿大,經常可以看到全職媽媽。我私心推測,不是她們不想上班,是她們沒辦法。要是有三四個孩子,全職在家,反而更省錢。
於是這對加拿大勞工短缺又做出貢獻了。
所以省府給公立學校多撥點款,讓教師們在開學前把準備工作做好,而不是等到學生們返校再開始,不行嗎?讓教師們輪流進行職業發展和學校改進,而不是全校學生放假,把負擔甩給家長,不行嗎?
把納稅人的錢用在實處,把學校效率提高點,多為家長考慮點,不行嗎?
也許有人說,有什麼必要嘛。這裡是加拿大。加拿大又不「卷」,用不著那麼講「效率」嘛。
這麼說的人,肯定不是家長。
撰文:語冰
圖片:加通社
---------------------------------------

作者簡介,湖南人,廠礦子弟,移加二十餘年。兩個孩子的母親。重構寫作者。
-----------------------------------------------
T05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