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万恶”调味料港人必吃 高血压/致癌风险恐激增 医生教3大用法免伤身

无论是醃肉、炒菜、炖煮或作为蘸酱,调味是令每道菜式食物变得好吃的灵魂,但一种港人煮食必用的调味料原来非常“邪恶”。有医生指其不只会损害血管,增加高血压风险,用于某些料理方法更可能有致癌的疑虑。因此提醒大家要注意挑选及用法,以减少对健康的影响。
重症科医生黄轩在Facebook专页撰文指,在中式料理有一种不可或缺的调味料,能让清淡的食材瞬间变得“下饭”,却可能暗藏着对血管的慢性威胁。他表示,豉油不只高盐,还有其他问题,每次加几滴提味看似无害,实则可能影响血压、血管弹性、威胁心脑血管健康,甚至大增患癌风险。
他列出对健康影响最大的3种豉油,并提醒大家要注意用法:








什么豉油易伤身?
健康陷阱|1. 高盐豉油
部分豉油每100ml的钠含量可超过6000mg,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钠摄取不超过2000mg,用来料理或蘸食物很容易导致全日摄取量“超标”。过多的钠导致血管像是长期被拉紧的橡筋般失去弹性,大大增加动脉硬化和血栓的风险。
健康陷阱|2. 化学豉油
颜色不自然地深和亮的豉油,往往不是靠发酵而成,而是加入了谷氨酸钠(味精)、焦糖色素、甜味剂等这些人工化学添加剂。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加剧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压力,增加斑块形成堵塞血管的机率,更已有科研报告证实,过量摄取食品添加剂与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健康陷阱|3. 老抽+高温烹调
老抽虽然一般只是为菜式“上色”之用,但其钠含量不低。若再加上猛火爆炒,会产生杂环胺(HCAs)等潜在致癌物。这些物质长期积累,不仅增加患癌风险,也可能有损血管弹性。
注意豉油3大用法免伤身
黄轩医生提醒,豉油并不是毒药,但也绝非“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的调味料。他提出3大建议,从豉油的选择到使用方法,教大家如何较健康的吃这种调味料,兼顾健康和味觉的满足:
- 成分:优先选择“天然酿造”而非“化学配制”,并留意配料表越简单越好。
- 豉油种类:选择“低钠、淡味”取代“高盐、老抽”。
- 使用:炒菜后才加豉油,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且每日用量控制在10ml内。
如何为之高血压?解构征兆/成因
高血压是香港相当普遍的慢性病。据“20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结果显示,15-84岁人士高血压的总患病率为29.5%,患病情况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每20名15-24岁人士才有1名患高血压,而65-84岁组别每20人就有12人患上。根据香港卫生署资料,当收缩压达140mmHg或以上,舒张压90mmHg或以上,即为之高血压。
高血压有哪些征兆?
- 高血压一般没有病征,只是经医生检查时发现,甚至出现并发症后才察觉。
- 血压太高或引致晕眩、视线不清、头痛、面部潮红、疲倦等病征
高血压有哪些成因?
香港高血压的成因有90%属“原发性”,即原因不明,但有以下的风险因素:
- 吸烟
- 过重及肥胖
- 缺少运动
- 饮食中摄取过多盐分
- 过量饮酒
- 年龄增长
- 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高血压
香港卫生署建议成年人应定期量度血压。正常血压水平,收缩压应为120-129mmHg,舒张压80-84mmHg;而收缩压低于120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为之理想。
专家履历:黄轩医生
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微创胸腔内视镜专家。
T10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