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專欄-跟楓走023】NVDA 增長放緩存隱憂 BABA 自製晶片未成熟?

【投資專欄-跟楓走023】NVidia 上星期三終於出了業績,運算中心盈利,雖然有增長。但開始明顯出現有放緩 Nvidia 網路部門營收的年度同比增長情況。從 Q1/24 的高增長 242% 開始,之後逐季放緩至 Q4/24 出現 -9% 負增長。進入 2025 財年,增長恢復,Q1/25 為 56%,Q2/25 更達到 98%。整體呈現出先急升後回落,再逐步回穩並重拾增長的走勢,反映市場需求與基建投資周期性波動。

數據中心收入之中,包括運算GPU以及網絡連結Networking,其中運算部分第二季收入按年升幅放緩至50%,按季更跌1%。Blackwell晶片在第二季收入按季升17%,GB300才剛在第二季出貨,從公司毛利率72.7%可見Blackwell產能仍在ramp up階段,未到真正量產階段,所以第二季運算收入仍有上一代的Hopper晶片支撐。而H20中間時間。亦都出現一些不能銷售至中國的的問題。

NVDA 現時要積極配合,美國政府採購GPU的「主權AI」,歐盟計劃投資200億美元,興建廿個AI工廠,擴大AI運算基礎設施,連英國亦採用NVDA GPU在藥物研發和氣候預測模型上。所以公司預計今年主權AI收入200億以上歐元左右,按年多一倍。

NVDA 本身主力盤在公佈業績前,一直圍繞着$172位置。技術阻力在$193附近。業績後股價走勢先高後低,再加上星期五在美國有上市的中概股BABA ,發佈業績時,宣佈會自製晶片。令到市場認為NVDA ,能否再延續強勢將晶片賣至東南亞,賺取雄厚利潤存疑,股價進一步疲弱。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季度,阿里雲成為阿里集團的「MVP」。收入達334億元,同比增長26%,創三年新高;AI相關產品已連續八季保持三位數增長,外部商業化收入佔比突破20%。經調整EBITA增長26%至29.5億元,利潤率達8.8%,阿里雲表現相當亮眼。增長來源主要包括春節後DeepSeek效應帶來的算力與推理需求,以及企業轉向場景化後訓練模式,消耗大量Token和算力,開啟新商機。

雖然雲業務成為定海神針,卻難掩集團財務壓力:本季度自由現金流淨流出188.15億元,而去年同期仍為淨流入174億元,缺口高達362億元,源於雲基建投入與淘寶閃購的推廣。阿里雲在基礎設施、模型研究上已逼近甚至超越谷歌雲,但在整合力上仍顯不足。

其實阿里巴巴如果自研AI晶片(如含光系列)由台積電轉向中芯國際代工,需注意四大問題:

一、製程與技術挑戰:台積電掌握先進5nm、3nm製程,而中芯國際受制於美國禁令,目前僅能穩定量產14nm,7nm良率仍不成熟。對AI晶片而言,先進製程代表更高算力密度與能效,若退而求其次,性能將難與NVIDIA、AMD等國際對手抗衡,並可能影響演算法適配與客戶端整合。

二、EUV光刻機缺口:中芯無法取得ASML的EUV設備,只能以DUV繞路,導致7nm以下工藝穩定性不足。良率問題和供應鏈成熟度相對落後,初期轉單易出現交期不確定與成本上升的風險。

三、政治與戰略考量:此舉雖在商業上劣勢明顯,但有助降低對台積電的依賴,符合中國「主權晶片」戰略。政府大力扶植半導體產業,阿里若支持國產替代,不僅能獲得政策補貼、融資與市場採購優勢,亦可在政企與公共雲AI部署中取得優先地位。

四、策略建議:短期應採混合模式,高端晶片繼續依賴台積電,低端或邊緣AI晶片逐步轉向中芯;同時加強演算法與軟體優化,彌補硬體短板;並深化與國內供應鏈的合作,如寒武紀、長電科技與紫光展銳,建立完整的國產AI晶片生態。

整體而言,BABA 自製晶片短期成功率僅約三至四成,但在政策扶持與技術進展推動下,中長期仍具突破潛力。

(編按:本文觀點不代表加拿大星島立場,投資市場有賺有蝕,文章僅供讀者參考。)


作者:Ricky Lau ,人稱「莊主」。資產管理投資策略師、家族辦公室顧問、股評人、財經書籍《最佳位置》及《AI選美》作者。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關稅刺激通脹較預期輕 紐約聯儲:減息將變得合適

卡尼暫停2026電動車銷售目標 推九項經濟策略應對美國關稅衝擊

【多市奇景】垃圾車陷天坑險毀地下停車場 司機獲救幸無人傷

今期《星島頭條》周刊星期六出版 全粉紙印刷 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