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追蹤】多倫多1989至今樓市起伏:暴升、崩盤到2025調整

【星島綜合報道】回想1989年,多倫多樓市一片慘淡,買家和投資者陷入與現今相似的困境:供應過剩、投資者過多,以及龐大的損失。多倫多是否將重演類似九十年代的樓市崩盤,值得持續關注。

資深房地產代理Steve Fudge回憶道:「市場崩盤,而我們正處於與現時完全相同的處境──供應過剩,很多投資者,損失巨大。」1989年時,Fudge年僅27歲,仍是新手經紀,經常告訴賣家房屋價格大幅下跌,以及聯絡貸款機構協助無法還貸的屋主。

樓市飆升與投機熱潮

1980年代中期,大量投資者湧入公寓市場,推高房價。Fudge指出,當時家庭投資者互相鼓勵購買同一棟建築單位,加上信用卡普及與八十年代的炫耀式消費,形成瘋狂熱潮。據多倫多地區房地產局(TRREB)統計,1985至1989年間,多倫多地區平均房價飆升151%,由約10.9萬加元升至27.4萬加元。

九十年代衰退:經濟不確定、樓價跌半及長期影響

然而,到1990年,失業與樓價下跌讓部分屋主陷入「困境」,有人想賣卻賣不掉,也有人被銀行迫使出售。部分投資者和首次置業者無力支付按揭,不得不將鑰匙交給銀行。價格連續七年下跌,至1996年跌至約19.8萬加元,跌幅近30%。「強制出售」激增,新樓建設停擺,多倫多樓市一度失去安全感。

CMHC首席經濟學家Mathieu Laberge稱,九十年代初衰退「深刻且持久」,民眾失業、購房需求消失,帶來極大不確定性。

經濟學家Laberge指,九十年代房價下跌始於「公寓問題」,隨市場基本面改變而蔓延。當時加拿大銀行基準利率由1987年平均8.40%升至1990年13.04%,借貸成本飆升。

地產代理Fudge回憶,當時沒有網絡,經紀需翻閱大本房源冊,帶客人看房。他表示,當時本地居民才是真正的買家,但已不再排隊購屋。他經手過不少「強制出售」案件,也看到朋友多年努力仍須放手房產的無奈。Fudge感慨:「看到屋主的羞愧感,真是揪心。」

利率攀升與市場轉向

利率回落、衰退結束後,房價才慢慢回升,但耗時多年。

加拿大房屋與城市研究高級研究員Carolyn Whitzman指出,九十年代初多倫多住宅價格還算中產可負擔,但隨後急升,再加上嚴格分區限制,單幢住宅土地不足,公寓建設如潮水般湧現,壓力轉嫁到價格上。

九十年代的經驗提醒人們:房價飆升固然刺激投資,但市場規律不可違背,「就像任何股票一樣,漲了就會跌。」研究員Carolyn Whitzman強調。

九十年代初,Whitzman與伴侶在Parkdale買入半獨立屋,價格18.5萬加元。雖然兩人都是三十多歲、有雙收入,她仍需母親作聯署人,因銀行仍對貸款保持謹慎。她指出,如今她的成年子女幾乎無望在多倫多置業:「40歲以下若非高收入群或有父母支持,基本買不到房。」她感慨自己「幸運,剛好趕上」。

根據MLS資料,以Jarvis Street夾Wellesley Avenue附近Maitland Place的兩房公寓為例,1989年3月售價17.2萬加元,但經多次調價與交易後,1995年7月僅售9.55萬加元;直至2004年才重回1989年價格上方,達20.6萬加元。

與2025年的相似徵兆

現時,利率上升與樓價下滑,開發商紛紛取消公寓項目,部分買家交樓受阻,投資者觀望。

現時樓市受人口與移民驅動,70%單位開工前已預售,但投資者短期退出仍造成波動。

現時樓市價格跌幅不及九十年代,近期亦略有回升,但成交量曾連續一年半低迷,遠低於十年平均水平。TRREB最新報告顯示,自2022年冬季市場高峰以來,多倫多樓市平均價格下跌約21%。Whitzman指出,雖然房價略有下滑,但對首次置業者仍造成傷害:「這是最糟糕的局面。」

經濟學家Laberge表示,房市繁榮部分源於投機建商只售出一半單位便開工,刺激本地小型投資者「追高」。高通脹環境下,公寓被視作抗通脹工具。崩盤焦點仍集中於公寓,投資者尤其受衝擊。

至於未來市場走向,目前沒人能確定底部是否已到,或價格會否進一步下跌。

CMHC預測今年底多倫多地區房價房價跌約4%,並於2026年第二季度開始回升。Fudge提醒市場情緒瞬息萬變,過去經驗不代表即刻回升,他保守態度:「很多經紀認為市場隨時回升,但我個人不這麼看。」

專家建議,理性評估需求與承擔能力,穩健應對市場波動。

(資料圖片)T15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歷時14年】Eglinton Crosstown輕鐵再延誤   Metrolinx稱最快10月通車

【阿濃專欄】家庭要冊

【加拿大首例】馬斯克公司大腦晶片植入兩名脊髓損傷患者體內 奇跡發生了⋯⋯

【張無忌專欄】老子勝過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