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追踪】多伦多1989至今楼市起伏:暴升、崩盘到2025调整

【星岛综合报道】回想1989年,多伦多楼市一片惨淡,买家和投资者陷入与现今相似的困境:供应过剩、投资者过多,以及庞大的损失。多伦多是否将重演类似九十年代的楼市崩盘,值得持续关注。
资深房地产代理Steve Fudge回忆道:“市场崩盘,而我们正处于与现时完全相同的处境──供应过剩,很多投资者,损失巨大。”1989年时,Fudge年仅27岁,仍是新手经纪,经常告诉卖家房屋价格大幅下跌,以及联络贷款机构协助无法还贷的屋主。
楼市飙升与投机热潮
1980年代中期,大量投资者涌入公寓市场,推高房价。Fudge指出,当时家庭投资者互相鼓励购买同一栋建筑单位,加上信用卡普及与八十年代的炫耀式消费,形成疯狂热潮。据多伦多地区房地产局(TRREB)统计,1985至1989年间,多伦多地区平均房价飙升151%,由约10.9万加元升至27.4万加元。
九十年代衰退:经济不确定、楼价跌半及长期影响
然而,到1990年,失业与楼价下跌让部分屋主陷入“困境”,有人想卖却卖不掉,也有人被银行迫使出售。部分投资者和首次置业者无力支付按揭,不得不将钥匙交给银行。价格连续七年下跌,至1996年跌至约19.8万加元,跌幅近30%。“强制出售”激增,新楼建设停摆,多伦多楼市一度失去安全感。
CMHC首席经济学家Mathieu Laberge称,九十年代初衰退“深刻且持久”,民众失业、购房需求消失,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经济学家Laberge指,九十年代房价下跌始于“公寓问题”,随市场基本面改变而蔓延。当时加拿大银行基准利率由1987年平均8.40%升至1990年13.04%,借贷成本飙升。
地产代理Fudge回忆,当时没有网络,经纪需翻阅大本房源册,带客人看房。他表示,当时本地居民才是真正的买家,但已不再排队购屋。他经手过不少“强制出售”案件,也看到朋友多年努力仍须放手房产的无奈。Fudge感慨:“看到屋主的羞愧感,真是揪心。”
利率攀升与市场转向
利率回落、衰退结束后,房价才慢慢回升,但耗时多年。
加拿大房屋与城市研究高级研究员Carolyn Whitzman指出,九十年代初多伦多住宅价格还算中产可负担,但随后急升,再加上严格分区限制,单幢住宅土地不足,公寓建设如潮水般涌现,压力转嫁到价格上。
九十年代的经验提醒人们:房价飙升固然刺激投资,但市场规律不可违背,“就像任何股票一样,涨了就会跌。”研究员Carolyn Whitzman强调。
九十年代初,Whitzman与伴侣在Parkdale买入半独立屋,价格18.5万加元。虽然两人都是三十多岁、有双收入,她仍需母亲作联署人,因银行仍对贷款保持谨慎。她指出,如今她的成年子女几乎无望在多伦多置业:“40岁以下若非高收入群或有父母支持,基本买不到房。”她感慨自己“幸运,刚好赶上”。
根据MLS资料,以Jarvis Street夹Wellesley Avenue附近Maitland Place的两房公寓为例,1989年3月售价17.2万加元,但经多次调价与交易后,1995年7月仅售9.55万加元;直至2004年才重回1989年价格上方,达20.6万加元。

与2025年的相似征兆
现时,利率上升与楼价下滑,开发商纷纷取消公寓项目,部分买家交楼受阻,投资者观望。
现时楼市受人口与移民驱动,70%单位开工前已预售,但投资者短期退出仍造成波动。
现时楼市价格跌幅不及九十年代,近期亦略有回升,但成交量曾连续一年半低迷,远低于十年平均水平。TRREB最新报告显示,自2022年冬季市场高峰以来,多伦多楼市平均价格下跌约21%。Whitzman指出,虽然房价略有下滑,但对首次置业者仍造成伤害:“这是最糟糕的局面。”
经济学家Laberge表示,房市繁荣部分源于投机建商只售出一半单位便开工,刺激本地小型投资者“追高”。高通胀环境下,公寓被视作抗通胀工具。崩盘焦点仍集中于公寓,投资者尤其受冲击。
至于未来市场走向,目前没人能确定底部是否已到,或价格会否进一步下跌。
CMHC预测今年底多伦多地区房价房价跌约4%,并于2026年第二季度开始回升。Fudge提醒市场情绪瞬息万变,过去经验不代表即刻回升,他保守态度:“很多经纪认为市场随时回升,但我个人不这么看。”
专家建议,理性评估需求与承担能力,稳健应对市场波动。
(资料图片)T15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