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薯仔易致糖尿病?研究揭1种煮法增27%患病风险 怎样煮较健康?
薯仔是碳水主食之一,原来不同煮法可能大大影响其健康价值。最新研究发现,常吃1种薯仔料理竟增加27%糖尿病风险,另有些薯仔煮法对血糖的影响却比白饭较低?
吃薯仔易致糖尿病?研究揭1种煮法增27%患病风险
这项由美国哈佛大学营养学系及流行病学系教授Walter Willett领导的研究,分析了超过20万人的数据,提供了目前为止关于薯仔与第2型糖尿病风险的最全面之研究结果。研究报告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怎样吃薯仔最健康?
吃薯仔如何增加糖尿病风险?
研究人员纳入了3个大型队列研究、共205,107名参加者的资料,本身没有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按食用的薯仔料理类型及每周摄取量进行分组和比较:
- 薯仔料理类型:任何薯仔料理;焗薯、烚薯仔或薯蓉;炸薯条;薯片和粟米片
- 薯仔总摄取量:每周<1次、1次、2-4次、5-6次和≥7次
- 特定薯仔料理摄取量:几乎从不、每月1-3次、每周1次、2-4次和≥5次。
结果发现,在30多年的追踪期内,有22,299人被诊断患上第2型糖尿病,他们食用薯仔的习惯和频率如下:
- 薯仔总摄取量较高的男性和女性有以下特征:活跃度较低、较少服用补充剂、总能量摄取较高,而饮食摄取量则表现为红肉总量、鸡蛋、乳制品、豆类、淀粉类蔬菜、精制谷物和含糖饮品的摄取量较高,整体饮食质素较低。
- 薯仔总摄取量与较高的第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即使调整人口统计、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后,这种关联大幅减弱,但仍保持正相关。
- 与每周吃少于1份薯仔相比,每周吃7份或以上的参加者患第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12%。每周增加3份薯仔与较高的发病风险相关。
- 吃薯仔增加第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联因烹调方法而异。每周吃5份以上炸薯条与几乎从不吃炸薯条者相比,发病率高27%。每周每增加3份炸薯条,发病高20%。随着摄取量增加,风险稳定增加。
- 无论焗薯、烚薯仔或薯蓉的摄取量,或者薯片或粟米片的摄取量,都与第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没有关联。每周食用5份或以上这些薯仔料理,与每周几乎不吃者相比,风险甚至轻微下降。
吃全谷物/白饭代替薯仔对血糖更友善?
研究人员又使用其他碳水化合物来源取代薯仔进行分析,每周以全谷物取代3份任何薯仔料理,有望令第2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8%;以全谷物取代焗薯、烚薯仔或薯蓉,发病率可降低4%;代替炸薯条则可使发病率降低19%。
用非淀粉类蔬菜代替任何薯仔料理,以及用豆类、淀粉类和非淀粉类蔬菜,甚至精制谷物代替炸薯条,都可降低第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相反,用白米饭代替焗薯、烚薯仔或薯蓉则会增加第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薯仔营养价值如何?
研究人员指,尽管薯仔含有纤维、维他命C、钾、多酚、镁等各种营养成分,但因为淀粉含量高,导致血糖指数和负荷高,再加上烹饪可能导致的营养成分流失及其他额外的健康风险。
Walter Willett教授表示,相比讨论“薯仔是好是坏”,是次研究更实际地探讨了“薯仔该如何烹调?该吃什么来取代它?”的问题。他总结指,限制炸薯条的摄取,并选择健康的全谷物碳水化合物来源,有助于降低患第2型糖尿病的风险。
资料来源:《Harvard Magazine》
T10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