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居民煩厭小費文化 未有服務提供卻不忘索取高額貼士
【星島綜合報道】隨著生活成本上漲,市民錢包勒緊,「貼士」(tips)反而水漲船高,安省居民對貼士文化正感厭倦。
有關貼士的話題向來引發加拿大人熱議。人們在Reddit議論貼士要求越來越荒謬。
有人指,自己在花店買一束花也被要求給貼士。有人在網上買生日禮物,被要求提供貼士,最終他取消了訂單。有人指曾在Uber Eats訂餐,花費33元,而預設小費逾10元。
現時不少安省餐廳刷卡時會預設消費者至少付貼士18%、22%、或25%,此外還有一個選項是用戶自選。但用戶需留意,自選選項究竟是選現金,還是百分比。如不留意,很可能付費超過預期。
許多人批評,當前安省不僅酒吧和餐廳的貼士金額暴漲,而且快餐店、普通商店甚至線上零售商也在索取並提高貼士要求。
BlogTO一名作者指,自己請服務商更換汽車電池後,也被要求支付貼士。該項服務本身花費作者逾400元,服務人員只花15分鐘就完成更換,然後他們建議作者給20%貼士。
貼士文化主要在美國和加拿大盛行,在其他地方則很少見。
安省許多餐飲業工人此前工資較低,因而靠貼士幫補他們的生計。但情況自2022年起發生了變化。
自那時起,安省的標準最低工資開始同樣適用於餐飲業工人。一些人指出,這其實令該行業工人不需要依靠貼士生存。消費者開始認為,自己不應該再承擔餐飲員工獲得更高工資的責任。如服務人員一開始就想著要拿貼士,他們可能會揀客,而非將貼士當成對服務的事後獎賞。
「貼士的意義在於幫補服務員的工資,同時表達對服務品質的讚賞或認可……不是嗎?如果他們現在都規定最低工資了——這和澳洲/紐西蘭以及歐洲的政策一致,我不明白為什麼還要給貼士。」
許多人自己也在努力維持生計,特別是如果他們從事一份不收貼士的工作,他們的收入可能比服務員還低。因此,有時貼士變成是打工者靠自己的微薄工資補貼那些收入更高的人。
「你工作,就會拿到工資。你沒有做特別的事,甚至不一定做得好,其實你也會拿到工資。但為何無緣無故還要我給你加薪?」
事實上,在納稅季節,並非所有貼士都會被申報,這也是用戶熱議的一個痛點;正如一個人寫道:
「我們不僅需要在工資之外支付貼士,而且還要為我們的 T4 收入納稅,而他們卻帶著現金偷偷溜走。」
不少用戶提出原則性建議,「我通常會給餐廳堂食服務以15%的小費。刺青和理髮服務我都會給小費。我不會給貼士予外帶、訂咖啡或飲料、小吃、演唱會周邊商品,或任何需要去櫃檯點餐的東西。」
說歸說,到實踐時,又並非所有人都能付諸行動少給或不給貼士。
T15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