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宏建立New Bay路難行 專家稱引入中國商場模式有優勢

【星島綜合報道】當海灣百貨公司(Hudson's Bay)宣布所有門店清盤並尋找買家時,卑詩省女富豪劉偉宏(Weihong Liu)表示不會讓這間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企業就此消失,並聲稱要「讓The Bay再偉大一次」。
她曾向海灣百貨提出收購,希望重振其昔日光輝,但對方最終選擇了將店名和商標等知識產權賣給另一著名零售集團Canadian Tire。
劉的大計遭受挫拆,但她未有放棄,致力促成一項協議,接收海灣百貨及旗下姐妹公的Saks百貨於亞省、卑詩省和安省共28間分店的租約,並計劃將其改造成「全新的現代化百貨公司」。
然而,即使她努力不懈,並且準備變賣卑詩省其中一個大型商場,手握數十億元資金,還有在中國經營購物中心多年的經驗加持,專家仍然認為,她的計劃面對重重難題,絶非容易實現。
多倫多都會大學(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零售學教授雅各布森(Jenna Jacobson)表示:「她有很多研究、規劃、資金、物流挑戰、庫存、品牌建立和人手安排尚待解決。」
然而她指出,劉的獨特經驗使她在「引領加拿大市場亟需的一種新型零售模式」方面具有優勢。
雅各布森認為,劉可能藉此機會,成功將海外百貨模式與新品牌、超市、餐廳、美容院、娛樂和其他科技體驗結合。「你看看在中國的百貨公司,本身更像是購物目的地,而不是我們通常在加拿大或北美市場看到的那種。那是一個讓人們長時間逗留的場所……而這對於一個成功的模式繼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由於海灣百貨多年前已出售了旗下物業,劉偉宏的首要任務是游說擁有這些大型物業的大業主同意她的計劃。
據加通社報道,數名大業主均表示他們正在等待更多細節,然後才決定如何處理,而劉則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資深地產顧問格雷戈爾(Don Gregor)對劉獲得大業主首肯的事不表樂觀,他指這些大業主都喜歡掌控全局,通常不願意讓人替其選定租戶,尤其是涉及一些備受矚目的「特級租約」,這種租約只有像海灣百貨這樣享負歷史盛譽的企業,才能享獲如此得天獨厚的優惠。
格雷戈爾指出,這類租約很多都可以追溯到他們所承接的購物中心或物業的最初階段,租金「遠低於市價」。租約中有一些條款,對其他租戶的進駐以及在地皮上興建的其他建築物設有限制。
隨著海灣百貨徹底倒閉,原租約中設定的所有限制都會消失。
格雷戈爾說:「現在,雙方要進行談判,就像跳舞那樣你進我退,各取所需。」
劉將憑藉豐富的營商經驗參與談判,據稱她於數年前進軍加拿大之前,已透過在中國的地產業務大賺數十億元。

劉偉宏(中)於2022年買下三角洲的Tsawwassen Mills購物中心
來到加拿大後,劉偉宏的Central Walk公司收購了卑詩省三個大型購物中心,包括大溫地區的Tsawwassen Mills、維多利亞地區的Mayfair和那乃磨地區的Woodgrove購物中心,以及Arbutus Ridge高爾夫球場。
格雷戈爾認為劉偉宏經營著一些非常好的購物中心,但仍需要一支優秀的律師團隊,才能推動規模像海灣百貨這麼龐大而複雜的交易。
J.C. Williams集團零售策略師哈奇森(Lisa Hutcheson)相信,大業主都不喜歡將大片物業長期空置,這或會成為劉偉宏的優勢。「在某程度上而言,她讓業主們不必再為如何租出這麼廣大的地方而操心。」
格雷戈爾提到,有人將要承擔被海灣百貨長期疏忽的維修工作。去年夏季,該公司旗下幾間分店因空調系統故障暫時關閉,另有更多分店多年來一直受到自動扶手梯故障的困擾。
他估計單是在其中一間最大的門店,維修空調就要花費50萬元,電梯的維修或更換可能需時長達一年。他還認為,提升空間的開支不是小數目,至少達每平方呎100到150元。
劉偉宏面對的其他挑戰,包括如何與Simons和Holt Renfrew等有實力的老牌公司,以及眾多的網購平台正面競爭,還有挽回因海灣百貨財困而吃盡苦頭的供應商的信心,此外,還要兼顧如何建立一個她稱之為「新灣」(New Bay)的全新品牌,以及在各地招聘大量人手。

相關新聞:擬購海灣百貨華裔女富豪另有大計 大溫商場變身小香港構想圖曝光
相關新聞:華裔女富豪接管Hudson’s Bay的28店租約 將自創「New Bay」
圖:小紅書
V20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