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瑞玲專欄】痛失至愛了⋯⋯

【譚瑞玲專欄】人生唯一的知己,或獨生的子女,忽然間離世,仍在世的人如何面對呢?
或許你會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節哀順變吧。可是,正是人世間充斥著灰暗悲情,對那些本來已承受著生命千瘡百孔的人,如早已受盡原生家庭的煎熬、在戰亂中飽嘗破碎,或於政治漩渦𥚃受折磨至頹唐委靡,若果連最後一根稻草都失去,怎樣走下去呢?

原生家庭的傷疤
日本電影《互幫互助》(又名《被接住的思念》、《同路相扶》) 的女主角梓(由演技派女星黑木華擔綱),便屬這群不幸的人,長期劍拔弩張的父母終於在她十五歲初中時離異,也因家庭變故在學校內屢遭凌虐。即使離開校園,卻因遲遲未婚,作為婚禮策劃師的她,常遭客戶白眼,指責為不適合當幸福禮儀的規劃者。背著這個夢囈包袱,梓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縱使面對關愛自己的男友,梓對婚姻仍異常抗拒。
可幸,女同學葉海對受盡凌霸的梓,適時伸出救援之手,兩人相濡以沫,發展成為她唯一的摰友。長大後,葉海更是遮蓋梓破碎人生的陪伴者,忠實的聆聽者,常安慰梓道:「今後,迷茫煩惱的時候就說出來吧。」這樣一個窩心的閠密,卻在出差當攝影師時意外身亡。


梓不能接受失去葉海的事實,不單止缺席葉海的喪禮,每天仍傳上短訊噓寒問暖,深陷傷痛無法自拔。其實,何止梓難以跨越痛失所愛的悲愴,白頭人送黑頭人的葉海雙親,豈非更傷心欲絕?特別是葉海的母親也和梓一樣,不能接受這殘酷的現實,沈溺於苦海中不能解脫。
為什麼有些人已飽歷人生的苦澀,仍嚐不到幸福呢?這實在是大哉問,歷代名哲都力探這議題,仍無法找到全人接受的答案。本片導演草野翔吾也沒有在電影中解答,反而通過穿插時空的手法,讓觀眾深思。


戰爭烙印的悔咎
梓無奈中仍然要照常上班,卻迎來了一對老夫婦慶祝結婚五十週年紀念典禮的難題:他們刻意要求的熟齡又高雅的綱琴師,臨時生病要請辭,可是怎能在剎那間找到合適人選呢?剛巧從事家務助理的小姨告訴梓,她的客戶中有一位優雅但脾氣古怪的九十三高齡獨居老婦,明明懂得彈鋼琴卻刻意令它日久封麈。
梓由於事出急切,硬著頭皮請小姨帶她登門造訪。老人家不情願地解釋,在二次大戰時她年僅十五歲,因為彈得一手好綱琴,被政府勒令為出征的年輕戰士,彈奏歡送曲。她極度自責,自己被迫演奏的光榮上陣樂,骨子裏卻是一首首送死的輓歌,戰後她便不再公開演奏。

此時,劇情瞬間穿越到梓的學生時代,葉海知道老太太這楝房子下午定時傳出美妙琴音,故常偷偷帶梓往房子後園靜聽欣賞,梓那脆弱的心靈,隨著美妙的琴音得到悠悠的慰藉。梓告訴老人家,她的彈奏已不再是敲起的喪鐘,而是在不知情下,滋潤了她乾竭的內心。
最終,長者的年久心結得到解開,抹走數十年來籠罩著的悔咎陰霾,還原她本想在台上演奏的心願,找出六十歲時買下的晚裝高根鞋,在會場穿著華麗地彈奏,滿場飄蕩著祝福的音調。


喪失至親的哀慟
逝去的人,不會再回來了,但他們的善良,卻仍可熠熠生輝地灑照在身邊的親朋。還在世的人若能延續著他們的善心,豈非等同亡人還在世?葉海的父母有一天忽然接到一間孤兒院寄來給女兒的謝咭,但是咭上的送禮日期,女兒明明已經身故了,兩夫婦認為是挖苦的惡作劇,決定親身查明一切。卻原來女兒自從採訪過這間孤兒院後,便按時節預訂糕點鮮果禮物,自己也常抽空去為孤苦無依的孩子,拍下歡樂畫面的生活照送贈院舍。

葉海母親看著受女兒溫情呵護的孤兒們,不自覺地盤膝與孩子耍樂,失去女兒的遺憾雖仍存在,但承接著女兒的關懷行動,不單把自己從自憐的深淵中抽出來,還看到更有意義的人生方向。葉海父親看到太太終於面對現實,不再陷於哀傷的漩渦中,決定再多走一步,把女兒的保險賠償金轉贈給孤兒院,兩夫妻定意隨著女兒的腳蹤,邁向人生的另一頁。
循環相扣的連繫
那邊廂,梓雖然為老太太解開了心結,個人卻停滯不前,依舊發短訊給已經身歿的葉海,深愛她的男友向他求婚,仍因父母離異的陰影而卻步。直到男友分享他有一次在乘地鐵上班時,一位常在車廂遇見的大叔,因在座位上睡著了而差點錯過下車,男友情急下故意丟了手中的書往大叔的頭上,才令大叔醒來不致誤點。梓後來見到了葉海的父母,方知那大叔便是通勤的葉海爸爸,幸好那天梓的男友叫醒了他,才可以和出差前的葉海在車站見最後一面,兩人自拍了一張死前的珍貴合照。

此時,梓猛然醒覺身邊不斷發生的偶然,其實深具意義。她從前一直被不幸的往事所綑綁,對人生前路只有猶疑和不甘,卻吊詭地通過唯一的知己離世,看到原來一環環相扣的美善,圍繞著自己擴張著,別人療癒著她,她也不自覺地撫順了他人的傷疤。
影片末段是梓終於答應了男友的求婚,兩人一同到首飾店選購結婚介指,梓站在門外時,彷彿有人把相機的快門嚓了一下,好像葉海為梓拍下祝福的照片,推著她勇往直前。

巧合還是另有拉拔
本片表面看似一般日、韓劇的穿越時空拍攝手法,穿插著往事與當下,但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手法高明,沒有為製造高潮而煽情地堆砌,而是把細節溫情地聯繫起來。當然,有些人會辯說,不論導演的處理方法如何,真實的人生怎會這麼多巧合。如此無端的碰撞,也只是所謂緣分、人生的偶遇,來去匆匆,捕捉不到,亦毋須深究。即若有人覺得這些邂逅如此引人入勝,冥冥中必有主宰,但是人已被每天背負著的生活重擔折騰至心煩意亂了,何必費神再探索?

是這樣嗎?人性的邪惡,造成戰火連連、政治迫害、家庭關係的殘缺,受害者固然無法擺脫這些外在環境,甚至往往只聚焦個人的不幸,常常看不到、聽不見而錯過了身邊的一杯涼水、一聲噓寒、一絲暖意,卻原來這些都是萬物主宰的造物者安放在我們身旁,時時刻刻都想拉我們一把,去抗衡人類互相傷害踐踏的惡毒、咒詛。而且,因為祂在創造我們時,也栽種了祂的善,讓我們也能對別人釋出關切,不知不覺間也成為對其他不幸者的撫慰。
世人常掛在口邊的所謂巧合、隨機、命運,豈不就是造物主介入的環環相扣?人生遭逢不幸,猶如一石擊入湖泊,衍延起圈圈漣漪,貌似破碎的水平面,波紋卻互相連扣,輕飄飄但又柔然的散開,成更廣更濶的大環圈,澤及週邊。心如止水的人可能只看到外來物一刻穿噗的侵擾,卻漠視了造物主為這突發的衝擊,而鋪設那一粼粼的漫溢,原先的波動和觸及的邊緣水面,互相消減,在一片片牽動中使湖面再歸平靜。
我們在追憶往事時,不妨用上電影的穿越手法,嘗試跨過羈絆著我們的苦楚,探察造物主安放在週邊的人與物,重温祂如何默默地賜予連連相結的溫暖鋪排。人性墮落的險惡我們個人當然不能控制,但是,自己可以抉擇不再視祂的守護為偶發、來去無蹤的緣,而是感恩地去追尋造物主在我們身上的計劃,與祂聯繫,回應祂的呼喚,遁著祂的軌跡或施予,或欣納祂恩賜的美意,努力地和祂同步,過著如這齣電影的片名「互幫互助」的有意義人生。


文/譚瑞玲
---------------------------------------------------------

作者譚瑞玲:在歷史研究、教學多年後,因一場重病,決定由象牙塔走進十字街頭,通過各類文字載體,嘗試從歷史、時事、電影、潮流文化、家庭趨勢等視鏡,分享對公義及生活的看法。著有《與書影共舞:每分五分鐘盡享書香影語》、《滔滔公義》、《義顯之聲》等書。
T05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